邓涛
(贵州省六盘水广播电视台,贵州 六盘水 553000)
当前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公众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公众的选择性也越来越多,尤其是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对于传统电视行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电视台新闻记者只有不断提升新闻采编能力,加强电视台新闻节目效果塑造,才能更好地提高节目的吸引力,从而确保电视台新闻节目收视率,促进电视新闻行业实现长远发展。加强电视台新闻记者新闻采编能力提升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广播电视台记者在一线的实际采编中,容易出现没有真正基于受众的角度出发,找寻受众感兴趣的话题。在采编一些地方政策、会议内容时,往往忽视了大众普遍的信息需求,新闻节目内容对受众的吸引力比较弱,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广播电视台记者在平时采编过程中很少涉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内容,因此导致其受众较少。
由于电视新闻节目的特殊性,要求其具备真实性、实时性和时效性等,要求电视台记者在采编时需要做好详细记录,并确保信息准确,不能一味采取同一种采访方式,而应当根据不同的受访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尽量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有价值、可靠的信息,但是在实际采访过程中,很多基层广播电视台记者存在采访方式单一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使采编效率大打折扣,使采访信息失真。此外,由于基层电视台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资源,导致新闻缺乏时效性,无法与社会发展状态同步,未能满足社会和受众的需求。
首先,提高广播电视台记者对于新闻的敏感性。在组织记者培训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广播电视台记者对于新闻的敏感性,而培养记者的新闻敏感性并不能在短期内获得,而是长期有意识地培养。作为记者需要具备一双慧眼,细心留意身边发生的事,善于从生活中获得所想所感,找到新闻的独特视角,及时挖掘有价值有意义的新闻素材。一名优秀的电视台记者,需要具备异于常人的观察力。
其次,提高记者的综合素养。记者应当熟练掌握与新闻理论有关的知识及准确判断新闻的类型和价值。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善于从生活中找到热搜点,并通过详细的跟踪调查分析,反映新闻的真实性、实时性和可靠性。在进行采编新闻稿件时需要对事件进行客观性描述,不能含有过多主观色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事件背后的真相,使新闻具有吸引力和更高的价值。
在新闻采访时要通过多种途径,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跟踪调查,使新闻更具可靠性,在政治方向上不能含糊,要全面客观地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广播电视台记者,需要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不能违背职业道德。
地方广播电视台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过程中,需要将报道方式贴近群众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从而能够促进电视台长远健康发展。地方广播电视台要想获得群众的信任,需要更多地关注群众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等问题,同时需要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可以深入到社会就业保障、物价上涨、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方面,切实能够起到基层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作用,能够为群众详细解读政策,让群众从这些政策中获得实惠。在新闻采编时,需要从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挖掘新闻,以人为本,服务于民,尽量选择一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素材,或者贴近民生的一些新闻案例。尤其需要高度重视群众在平常所遇到的问题,利用舆论的方式及时给群众解决问题,这才是社会群众所需要的新闻报道,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和群众的需求,做到服务于民。
在当前高科技快速发展、新媒体蜂拥而至的背景下,新闻传播途径更具多样化和丰富化,因此群众可以通过多种传播方式获取新闻,在进行新闻采编时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及时接受最新、最前沿、最热门的新闻,对其进行综合性评价和跟踪报道,实现与群众的良好互动。
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广播电视台记者需要更新新闻采编观念,与时俱进,在明确自身岗位职责的情况下,发挥更好的舆论引导作用。这样才能吸引到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使电视台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在当前传媒高度发达的背景下,很多新闻报道容易走入同质化轨道中,不同的媒体平台,从形式和内容上来看都十分相似,缺乏特色。对于地方广播电视台来说,由于平台较小,采编一些同质化的新闻很难吸引群众。因此作为采编记者需要具备创新的视角和独特的意识,能够帮助电视台的新闻栏目获得独特吸引力,即便是同样的题材和事件,也可以通过不同的视角进行分析。在基于客观公正的前提下表达不同的思想境界,通过对素材不同风格的挑选、组合、排列,让观众产生共鸣。
综上所述,新闻的采编能力的高低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提高新闻记者的新闻采编能力显得迫在眉睫。面对当前电视台新闻记者采编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相关从业人员要加以正视并积极改进,新闻记者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升新闻敏感度,电视台也应做好对记者的培训工作,提高新闻记者队伍的整体新闻采编能力,进而有效提升电视台新闻节目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