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艺术实践能力是艺术专业学生通过多种实践形式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技巧相结合,并将艺术实践向专业方向转化的一种素养。对于音乐专业学生而言,艺术实践能力主要表现为独唱、合唱、表演唱、合奏、齐奏、合唱指挥、自弹自唱等。综合性大学目前是我国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而加强对学生音乐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艺术素养的综合提升,促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感知、理解音乐理论,把握音乐艺术表达规律,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提高艺术表达能力;有利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在艺术实践能力培养的驱动下,学校能够自主完善艺术课程体系,创新音乐实践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系统的锻炼与发展机会;有利于我国艺术教育发展的发展,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国家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于学校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提出了明确要求,而艺术实践能力培养则是从学生实践发展的角度出发,将专业艺术理论与艺术创作表达融合,推动了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目前我国许多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在学生培养过程中,都开始了改革的探索,即根据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发展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调整,但是这其中存在的问题依然影响着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发展。
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学生艺术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音乐专业课程体系与学生艺术实践能力培养之间存在差距。目前许多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在课程构建中都是照搬专业音乐学院课程,课程内容理论比重较大,对于学生的艺术实践素养发展缺乏有力支撑,影响了学生对课程的认同与参与,降低了将音乐理论与技术技能相结合的主动性。第二,音乐艺术教育过程缺乏本土特色,忽视了对当地音乐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我国地方音乐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目前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在学生艺术实践能力培养中,更多的是利用大众流行的音乐资源,缺乏对地方特色音乐的开发,限制了学生音乐创作表达的思路,在千篇一律的艺术实践中无法展现特色。第三,音乐艺术实践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实践指导中,教师对于教学方法与学生艺术实践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缺乏思考,导致学生的艺术实践更多的是局限于课堂之上,缺乏多角度、多层次对音乐艺术的探究机会,降低了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发展。第四,音乐艺术实践基地不足,综合性大学在音乐专业方面投入有限,校内音乐实践基地建设不足,且与校外缺乏有效的沟通与联系,使得学生缺乏走出课堂,实现音乐艺术表达的机会,影响了其对音乐的实践与创造。第五,音乐专业考核与考评难以体现对艺术实践能力的侧重,在考核中理论与实践的比重对于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发展缺乏支撑,学生在音乐表达中存在的问题难以在实践中得以纠正。
根据上述问题阐述,目前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应结合时代发展对创新人才、实践人才的需求,对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实践基地、教学评价等调整与完善,为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提升创造一个更加系统完善的专业环境。具体来讲:
课程体系是学生专业素养发展的载体,综合性大学在音乐专业构建中,应以艺术实践能力为导向,对课内外课程进行全面设计,让学生在夯实音乐理论基础的同时,也能够在课内外的互动中实现理论与音乐技术技巧的融合。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学校首先应加强对学生艺术实践能力培养的全面规划,从学生入学开始直到学生毕业为止,对音乐理论与实践能力发展目标、课程时间安排、理论与实践比重等进行综合考量,以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指导;其次加强对课内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细节安排,根据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特点,选择理论课程,并建立完善的音乐理论教学体系,增加乐器课程比例,并通过声乐、钢琴、采风、音乐会等形式,提升学生的音乐表达技巧;最后加强课外环节设计,组织学生参与音乐艺术活动,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平台,调动学生的音乐表达热情。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本土音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而将这些本土音乐融入到现代音乐创作中来,展现音乐的民族性与地域性则成为音乐艺术魅力的重要体现。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在课程资源开发中,不仅要注重经典的音乐作品,更要突破课程的局限,将目光对准本土的音乐艺术发展,并通过挖掘、开发与利用帮助学生实现对音乐艺术的创新表达。例如广西大学艺术学院在音乐专业构建中,积极引入广西的本土音乐,即学校通过组织调研小组采风,收集民间资料,查找文献等方式获取本土音乐资源;利用网络渠道获得广西特色音乐形式,以及经典曲目等;组织学生参加当地的民族文化活动,在实践中体会、了解本土音乐,进而汲取丰富的民族音乐养分,融入到音乐艺术创作中来。
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在学生培养中,应围绕艺术实践能力发展要求为学生设计更利于参与学习环境。传统的一对一、一对多教学,使得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参与过程过于机械,缺乏主观能动发挥的空间。基于此,在教学方法创新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元素,帮助学生构建实践情境,吸引学生参与到音乐体验中来,并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触发情感机制,提高对音乐表达的热情;采用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即兴表达的热情,激励学生在参与中灵活调用音乐技巧,实现对音乐的体会与理解;在音乐艺术观摩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汇报演出中,学生需要实现音乐理论与音乐技术技巧的综合,在更加积极的氛围中提高艺术实践能力,并根据演出评价完善对音乐艺术的理解与表达。
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在培养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应依托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基于此,学校在实践教育基地的投入上应有所侧重。例如学校应围绕大学生艺术节打造第二课堂,并通过品牌经营与管理,形成艺术节局限与推广的长效机制,这样学生在一年一度的参与中则能够获得强大的实践动力,进而体现第二课堂反哺第一课堂的效果;此外,学校还应围绕艺术节加强对艺术表演基地的物质投入,加强场地建设与设备投入,为学生的艺术实践提供基本保障。此外,学校还应加强与校外机构利用当地的剧院、音乐厅等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推荐、组织学生参加专业的音乐节目,并在节目的录制与表演中,将专业理论与音乐技巧相融合,并在专业的音乐人的指导下,在与学员的沟通中汲取音乐养分,为音乐艺术实践能力的提升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基于艺术实践能力发展导向,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在学生考核与评价中,应适当调整内容与方法,让学生在更加积极的氛围中实现对艺术实践能力的呈现与反思。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应做好考核与评价,即将学生的音乐艺术实践过程的发展作为评价的关键点,同时调动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评价,分析学生在艺术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给出指导意见,增加学生对自我音乐表达的体会与感知,综合提升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此外,学校、教师在音乐专业学生考核中,应根据学生的舞台表演效果进行综合分析,考核的要点不仅包括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还包括学生的台风以及表演技巧等,这样才能从综合角度考量学生的音乐艺术实践能力。
总之,目前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在学生艺术实践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学校应立足学生主体,兼顾学生的当前与未来发展,加强课程体系的调整与完善,优化实践创作空间,营造适于学生音乐才能表达的实践氛围,进而提升音乐专业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