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龙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望城镇中心小学,江西 南昌 330103)
核心素养的提升让学生不仅可以在教学中掌握数学知识,学习数学技能,还可以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提升个人素质。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素养是教师应关注的热点。
拥有数学素养意味着人们可以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解析与处理生活中的病垢。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对数学的学习与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经验所获得的。数学素养不能短时期获得,需要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师应担任起自己的职责,将培育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为教学任务。在课标中也明确对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作出了解释: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师应引导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作为一门高逻辑的学科,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具有逻辑思维能力与较强的想象力,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会陷入艰难的情境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想象力的培育离不开学生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进行设计时,应该将此内容着重规划。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在学习中对逻辑思维有一定的理解,对于书本上设置的特定情境能够弄懂其中的前后联系,对于空间想象也能学着进行推理,但是在实际运用中,脱离了情境,学生就难以发挥出自己的数学思维,使得问题难以解决。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还需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章节时,学生对于知识不能完全掌握,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情境。老师为了奖励学生,每人给十个枣子给学生,一共有35个学生,教师需要准备多少个枣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十个枣子分为五个枣子和无个枣子。教师通过这个方法,把两位数的计算变为一位数乘以两位数,有效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又能使旧知识得到回顾,使学生抽象思维得到有效培育。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还需要重视学生的推理能力,让学生能够自己推算出数学问题的一般规律,不是通过教师的直接经验教授学生,而是要学生在自身的数学思维里运转,切身实践推算得出的数学经验供学生利用。在学习加减运算时,教师可以在普通的数学题目中,引导学生通过各种角度去破解题目,而不是单一的以特定的角度去看题,例如:六一儿童节来临,学校组织活动去游乐园,小学生总共20名,有8个男生在玩碰碰车,2个男生在vr动画馆,4个男生在玩水滑梯,6个女生在玩旋转木马,请问游乐园里有多少名男生?一般的推算都是8+2+4,得出答案为;14,解题思路从一开始就暴露出许多学生的缺陷,以单一的特定角度男生的数量去看待这道数学问题。在这道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归纳总结和发现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问题是游乐场里有多少名男生,首先要明晰的是题目里的变量只有两种,女生数量和男生数量,所以我们只要将题目里学生的总数和女生的数量利用,如;20-6,便能计算出最终的答案。有许多这样类似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在多种解题途径里能够找到最方便的解题思路。
在解题思路的解决上利用建模分析问题,能够让学生不以单一的角度去勘破题目,尤其是在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数学应用题目,数据多,要想到的角度就更加复杂。利用好数学建模,能够为学生在分析问题能力上有很大的突破。数学应用题目中相反,相向,相对,同向,相背的实际应用,一般是相遇后计算距离,可以将题目换算为线段、列表法、操作法和画示意图等等方法,更为直观的剖析问题,从旧模型中“时间×速度=距离”中,通过未知数建立新的模型并将推导得出的数据运算,学生便能够便捷的解决这道数学题目。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自己的数学建模,使学生在思考数学难题上对教师产生不依赖性。利用数学建模,为学生在总结归纳数学问题的规律和推理计算能力的培养做出重大作用,利用应用类型的题目推算出来的实际经验,对于学生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十分有效。学生建模分析能力的培育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更高级的数学教育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核心素养的培育,很难在短时间内提升,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深刻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意义,再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实际经验的不足。帮助学生在抽象思维、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上有新的突破,让学生在分析数学问题上以多角度多辩证思维看待,使小学教育活动真正的朝着核心素养培育的方向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