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传统文化

2019-01-14 01:08:23秦佳琪
魅力中国 2019年34期
关键词:课外文言文传统

秦佳琪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校,四川 内江 641000)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国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的外国文化涌进我国,并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如何才能保证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这是本篇文章接下来要探讨的重点,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我看来,加强老师的文化素养并增强学生的传承意识是关键,下面,我将基于这两点,具体阐述能够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方法。

一、充分运用古诗文教材,传承传统文化

古诗与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样也是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环节,老师要有这个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深入挖掘文言文文或是古诗中蕴含的传统美德,传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传统爱国主义等,为文化渗透提供有效途径。同样,文言文文是古人用以记录生活言行的重要载体,通过文言文学习,我们还能了解到古代的饮食文化、起居文化、服饰文化、语言文化等,这同样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故而,老师要加强课外知识拓展,让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更加全面具体。接下来,我将应用几个典型的例子进行具体的阐述。

在孔子《论语》一文中,每一句都代表着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诫学生要勤奋好学,加强思考,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教会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再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诫学生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人,“言必行,行必果”教会了学生言而有信的优秀美德,诸如此类的句子还有很多,老师要深入分析每个文言文句子代表的传统文化,并严格要求学生,保证他们都能够理解消化,自然,传统文化能够得以有效传承与发扬。

二、深入挖掘语文素材中的文化常识素材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内容都是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身影的,但是,不少老师仍然秉持陈旧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照本宣科式的讲授型教学,只教授高考的考点内容,且一般都是点到为止,对于文章更深刻的理解与分析很少,完全没有进行课外知识的扩展,这对于文化传承是极为不利的。故而,老师要改变自身教学观念,以传统文化的传承为教学目标,深入开展语文教学。当然,为了保证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老师还可以融入多媒体设备,运用PPT、互联网、信息技术等强化课外拓展的全面性与多样性。下面,我将具体例举几个加强文化常识素材积累的例子,增强老师与学生对课本文化常识学习与积累的重视。

就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的学习为例,老师可以借助于网络技术,让学生对诗人的生平经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比如欧阳修是北宋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号是六一居士,这些最基本的语文常识同样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了解。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扩展,如被称为北宋文坛四大家的有“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同样也可以将这些诗人的优秀作品列举出来,作为学生进行课后阅读的资料,一举两得。

三、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课外阅读同样是传承并弘扬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高中阶段的学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局限于课本知识的阅读,而是要加强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如何来实现这个教学目的,课外阅读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上课期间,老师可以开办一系列的课外读书活动,号召大家多读一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如《红楼梦》《水浒传》《史记》等,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感悟。在寒暑假期间,老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多多展开实践教学,多去参加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划龙舟、灯会等,以切身体会感触传统文化,更多的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好感与兴趣,并逐渐培养自觉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四、利用作文教学,加强传承

作文写作的过程就是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一个理解与认识的过程,这个环节同样也可以考察学生对语文课本知识的消化吸收程度,一举两得。在实际开展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创建写作背景,尽可能多的将传统文化的知识融入进来,加强学生的思考与反思。另外,当前高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老师要强化学生作文写作的灵活度,多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比如,针对“学习”这个话题展开写作训练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劝学》《论语》等文言文文章,明白学习的着重点在于勤加练习,深刻反思,学会坚持,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些句子中深刻表明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通过长期大量的训练,我相信,学生们能够在不断反思与改变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五、运用视频教学,传承传统文化

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的应用逐渐普及,基于这个硬件条件,老师可以辅助于视频教学,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来。比如,老师可以播放中央电视台拍摄的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纪录片,帮助学生了解古时候的一些文化习俗、服饰、饮食等。从视听两个方面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学生的消化接受程度往往更好,且打破了传统文化学习的枯燥乏味,能够给语文教学带来更多的趣味,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趣味,学习效率更为显著。同时,老师也可以充分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选取一些时下比较热门同时又包含传统文化的电视剧或是电影,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往往会表现得更为积极,从而达到一个更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优秀文化是极为重要的,老师要不断的丰富自身文化素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有了这两个保障,我相信,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承与弘扬。

猜你喜欢
课外文言文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2:54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语文知识(2015年11期)2015-02-28 22: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