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广泛开展书法教育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书写能力、提高文化品质和审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部高度重视以书法为载体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先后印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了书法教育相关课程的开设要求。按照《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进一步推动中华传统文化有机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全过程,书法教育将实现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因此,笔者认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书法教育十分必要。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文字的识读、书写、运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意义上的书写要求规范、好认,注重适用性;书法则在一般书写要求的基础上追求美观,更注重艺术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书法教育,既有利于加强和深化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也有助于拓宽书法教育的文化视野,更有助于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书法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发展,从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首先,书法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学习传统艺术,认识到方块字所具有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促进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书法内在的道德情怀来帮助学生培养耐心、专注的学习心境。其次,汉字书写具有自身的韵味,能够体现出一种节奏和美感。因此,通过汉字教育能够促进美育的实施,让学生体会汉字中线与点的有效布局所具有的生命感,从而让学生感受书写所带来的乐趣。学生通过对汉字线条的粗细、浓淡、枯湿的把控,和对汉字书写时章法布局的掌握,最终形成他们表现美、领悟美、发现美的一种方式。最后,从智育教育的角度看,书法教育在提升学生书写技能水平的同时,还能提高智育的效果。例如,结合部编语文教材书后“读读写写”,这部分都是学生新学的汉字,以这些字词为例,融入书法练习,既有利于语文学习的深化,也可促进学生书法艺术素养的提高。
书法教育的实施在引导学生规范化书写文字的同时,具有一定的人文精神。中国汉字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通过不断的演变转化为今天的汉字,凝聚了中国几千年艺术创造和智力发展的成果。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书法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传承和领悟民族文化,并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全面了解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以及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民族品德。第一,书法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实施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书法的魅力,通过将书法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当中,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对中华民族智慧与精神的认识,并搭建相应的文化思维模式,从抽象思维逐渐朝着具象思维发展。第二,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符号,通过开展书法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爱国情结的凝聚,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认同感。第三,书法教育能够实现中华文化的传承,促进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实现优雅、健康文化品格的形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对于“识字写字”部分的教学是这样建议的:“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基础”二字道尽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中最为主要的两部分,而“写字”的能力在极大程度上影响阅读写作的效率。如此而言,书法教育自然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书法教育在旧版语文教材的“读读写写”中渗透较少,主要体现在“附录”之中。第一册附录渗透“学习行楷”的教学目标,第二册渗透“临摹名家书法”的教学目标,第三、四册渗透“体会书法审美价值”的教学目标。然而每册书都将附录集中安排在最后,这容易给师生一些错觉:放在最后的多半不重要,且名为“附录”,随意看看便好。为此,新版部编语文教材改变了这种编排的方式,直接取消了“附录”,将原有的几个主要教学目标,全部渗透在了每一课的生字词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灵活地安排课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书法的指导。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造书法文化教学环境,依照语文课程内容来积极附加其更多的知识,从而将语文教学和书法教育进行更好地融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依照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和综合水平注入书法教学内容。写字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生于每一课进行字词学习时,都能浸润在符合学情的课堂里,这样的写字教学才是润物无声的。例如在日常的教学中,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临摹“读读写写”;或开展校本课程,组织学生去展览馆、博物馆等场所感受优秀的书法文化;或邀请当地书法家走进课堂,从书法的角度对语文教学进行优化。
依照《纲要》相关内容能够发现,在开展书法教育时,教师要积极发挥示范作用,让学生能够作为榜样来学习。对此,教师需加强学识的积累和修养的提升,深入探究书法教育和语文教学结合的方法,从语文教学内容当中提炼出能够实现书法教育的元素和关联点,并从书法教育中总结出与语文教学有关的内容,从而依照语文教学特点来开展书法教育。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重视自身科学知识、文化知识以及专业知识的丰富性,重视中考书写试题的出题方式。教师要总结教育方面的政策变化,以及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关于书法和书写内容的最新要求,并从历年真题当中总结关于书写方面的典型考试试题,将其与书法教育进行有效的联系,让书法教学渗透到中考书写试题的讲解当中。比如寻找历年考试真题中与书法相关的内容,通过对书法的讲解、教师示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书写试题的得分点,最终实现成绩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属于心理和生理的过渡期,并逐渐朝着稳定期发展,具有非常高的可塑性,对未知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书法教育,要想促进学生书法水平的提升,必须让学生能够对书法产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书法的学习当中。首先,从外部因素入手,用书法比赛、学校考核以及社会要求等方式来激发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书法学习当中。其次,通过语文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加强学生对书法学习的重视程度,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书法方面的知识。最后,教师可以积极寻找一些与书法相关的资料,挑选符合初中生年龄阶段的内容,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无产阶级革命家,他还是诗人、书法家,他的诗词绝大多数是用毛笔书写的。《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毛泽东词风的雄健、大气和作为领袖的博大胸襟。在教授《沁园春·雪》时,笔者展示了毛泽东手书的《沁园春·雪》图片,让学生在笔走游龙间感受那心怀天下的正气。毛泽东的书法和诗意极为融洽,同时展示出一位革命领袖的豪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标》要求学生能书写“正楷”字,且达到“熟练”程度。由于“行楷”的书写速度更快,所以还要在熟练使用正楷的基础上,学习“行楷”,以提高书写效率。可见《课标》指示了初中学段“写字”的教学思路,即从正楷到行楷。部编本七年级全册的“读读写写”皆为“正楷”字,八年级全册皆为“行楷”字。
因此,在实施书法教育过程中,要想确保整个教学过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作为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段提前做好教学方案,仔细安排整个教学活动,从而体现出语文教学中书法教育的能动性和目的性。对此,教师首先要明确语文教学及书法教学目标,确保学生通过书法教育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平,其中包括语文知识水平、书写水平、书法鉴赏水平以及书法理论水平。其次是完善语文教学内容,将书法教育更好地融入其中。比如从执笔和运笔方面着手,选择合适的书体,让学生从单一汉字开始进行练习,并以语文课程内容的汉字为样本进行练习。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加强学生书法的练习,同时也能加强其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入书法的元素,比如语文七年级上册相关内容要求学生能够写好硬笔行楷字,并且在课本当中涉及关于笔顺、笔画的书写要求,此时教师要积极补充教学内容。例如在八年级讲授杜甫诗歌《春望》一课的过程中,其中涉及关于家书的内容,对此,教师可以以写一封家书的方式来让学生加强对书法技能的练习,学生以这种形式体会作者写家书时的情感。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书法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传承和领悟民族文化,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书法的魅力,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书写所带来的乐趣。对此,教师要加强对书法教育的重视程度,提升专业技能与知识水平,培养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加强对书法教育过程的优化力度,从而促进书法教育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