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萌动成长

2019-01-14 04:05:55赵艳霞
魅力中国 2019年14期
关键词:物理课赵老师灯泡

赵艳霞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北宋镇实验学校,山东 东营 257400)

过去,我总是被日复一日刻板单调的教学、个人发展前途的渺茫、教学中的孤军奋战等现实的感觉与无奈煎熬着自己的心灵,毫无生机与创造性的工作消弱了我的创新能力与教学兴趣。

具体到我每天的课堂,十几年始终坚守传统的方式,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我控制学生的时间非常多,课本上的每个知识点,我都能做到面面俱到地讲一遍,学生再练一遍,然后再考一遍。通过学生大量的练习和老师不辞辛苦的一遍一遍地训练和讲解,学生在考试时也能考出比较好的成绩。但是,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到学好物理很难,甚至有很多学生一提到物理就头痛。“物理很难学”这种思想在老师和学生的心中就深深地打下了烙印。

心灵的沟通使我不再是孤军奋战

2010年春天,我省开始了全面的素质教育改革,它就象一缕春风,吹开了沉睡而又枯燥的校园。我校作为农村学校中的佼佼者,率先跑在了最前列,大胆地推出了“零”作业教改实验,把教学管理的主阵地转移到课堂教学改革中来,构建“‘零’作业下的和谐高效课堂”便成了全校教师的行动主题。学校严格按照省规范办学行为的要求:一周每个班只有2节物理课,并且严格推行“零”课下书面作业。我的物理课堂改革,就在这种背景下,与其他教师一起,如春天刚开始的草木,开始蠢蠢欲动。

学校的第一轮课改汇报课,我准备的课题是《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课讲完后,得到了很多老师的认可。更让我想不到的是,我们的校长听完课后还写了近2000字的感悟。

校长课堂观后感(片段):

赵老师开篇说:“有不少同学有很多想法,但是都不想主动表达,我们平时缺少交流,就影响了我们的课堂效果”。赵老师赠送给学生一句话:相信自己,互相帮助,我们能行。赵老师的这些话语是我们许多教师普遍缺乏的,我们对于学生慷慨的是传授,吝啬的是鼓励。我们平时总喜欢高高在上,与学生的生活拉开了距离,以至于抹杀了许多同学的奇思妙想,他们隐藏在心里的问题,不愿意去和老师交流,便缺少自信心,没有互相帮助的机会,同学们都感觉是在应付来自于教师和家长的任务性活动,他们的精神和思维被挤压到最小空间。赵老师在这些方面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无疑为我们的课改工作增添了信心,提供了很好的案例。

接着赵老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两个故事,其实故事表现出来的问题就是本节课的重点,以后的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围绕这两个故事展开的。

然后是做实验,学生们开始纷纷动手做实验,并且看到学生时而讨论,时而独立思考,时而记下结论和现象。我还看到一道久违的场面,不少听课教师都站起来参与到了学生活动之中,这是怎样的课堂,原因是赵老师一道道问题和设计的抛出,也深深吸引了在场的老师们,老师们产生了共鸣。一堂让所有人感动的教学,其效果能不好吗?谁说思维不能激发学生学生兴趣,课堂不需要花里胡哨,唯有美妙的思维,创新的思想才是质量最高的课堂。

我的回应:李校长,我看了您评的课,使我重新认识了你。以前,我总以为您是学文科的,学校的课堂改革重在文科,再加上理化生是室验学科,这方面的改革在全省也是个难题。

每次上课,按照传统的方式,我感到面前的孩子好可怜,所以,我也尝试过好多次,改变这样的教学方式。

物理本来来自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要联系生活,多做实验,将是非常有趣的,本应在快乐中获得知识的课堂被多年来一味追求分数的课堂所代替。为了这些可怜的孩子,我决定改变自己的授课方式,把听改成做。这就需要老师课前准备大量的实验,而我们的实验室又太落后,好多实验器材实验室根本没有,我开始东拼西借。即使这样,有好多实验还是不能做的。一路下来,我感觉很累。为了可怜的孩子们,我要坚持。

令我没想到的是,李校长作为一个文科老师,不但能听懂物理课,而且还对每一个环节抓的那么准,能看懂我的设计目的,一节课下来,能把每一个环节记得那么清晰。

有了学校的支持,有了同事的鼓励,我感到自己不再是孤军奋战,心灵的沟通使我抛开了顾虑!从此以后,我的课堂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在平凡中成就奇迹

我一直这样认为,课堂教学的智慧的生成其实就在于在平凡的细节中去发现奇迹。学生的听课效率低,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的精力不在课堂上,这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课的导入。我有时把这节课的主要内容编成小故事,有时编成魔术,先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他会去认真地思考故事中抛出的问题,“学生能静下心来思考”是物理课上最微妙的状态。

比如,在学习“磁现象”这一内容时,我引导学生做了这样的游戏:我把一块条形磁铁藏在袖筒里,把一个小磁针放在桌子上,然后告诉同学们:“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先来给同学们变一个魔术,看哪一个同学最善于观察和思考?现在,我将食指伸直,指向小磁针的一端,我的手指向哪里,它会跟到哪里。”学生瞪大了眼睛仔细观察,有好多同学投来了疑惑的目光。突然,后面的一个男生几步来到讲桌旁,照着老师的样子,使劲伸直了食指,他也想让小磁针听他的指挥,但是,无论他怎么卖力,小磁针依然一动不动。

“老师的袖筒里有磁铁”不知是谁高声喊道。

魔术被揭秘了,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我乖乖的把袖筒里的磁铁拿出来,同学们明白了事情的真相,都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刚才这两位同学都很棒!我们身边的物理现象就需要我们去认真的观察、亲身的体验和认真的思考。”

魔术结束了,这节课的探究也就开始了。

我们的课堂常常被设计为只适合那些听话的、乖巧的或是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孩子,让其他孩子感觉学校不是他们待的地方。他们常常在这种课堂的要求里挣扎,和其他孩子的差距越来越大,最后的结果是他们放弃了希望。这不仅使这些个别的学生遭受痛苦,也让我们的课堂丧失了他们可能带来的精彩。

去年,刚接过新一级学生,有的老师就提醒我:“对某同学贵贱不要理他,孩子不懂事,家长更不懂事。”看来,这个孩子在老师们的心里已是无可救药了。

在以后的几节课上,这个孩子始终没有出现(因病请假)。所以,我也就把这件事慢慢地忘了。

那天的物理课,内容是《电流和电路》,其中的实验是“让灯泡亮起来”。上课前,课代表到办公室拿实验器材,临走前,低声地问:“老师,灯泡真的能亮起来吗?”

“这个问题需要你亲自去试一试,等你找到答案,告诉老师好吗?”

课代表两眼盯着实验器材,带着满腹的疑惑走了,恨不得马上试一试。

实验开始前,我叮嘱同学们:“看哪个组的同学先让灯泡亮起来?”这时,学生们已是跃跃欲试。随着我的一声令下,同学们动起了手。

“我们的灯泡亮起来了!”二组的同学兴奋地举起了手。

“亮起来了!”三组、四组………同学们都兴奋地举起了手。课堂的气氛也达到了高峰。

我环视着教室,分享着同学们的喜悦。突然间,我的心被一种异样的眼神刺痛了,在教室的最后面,有一个同学的表情让我的心碎了。教室里静了下来,同学们的目光都跟随着我的目光落在了这个同学身上。

“老师,他很长时间没来了,学习又不好,我们班主任没把他分到学习小组中去。”

我顿时感到自己的失职,怎么没发现这个情况?这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多大的创伤?我得想办法弥补这一切。

“刚才,同学们都很棒,让灯泡亮起来了。我感觉:某同学也能让小灯泡亮起来,下面,我们就让他来讲桌前,用老师的器材给大家展示一下,好吗?”

“好!”同学们虽然答应着,但心里还是感觉他不可能让灯泡亮起来。

同学们用目光把他送到了讲台上,令很多同学没想到的是:不一会儿,他也让灯泡亮起来了。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我们哪一个小组愿意接受某同学?”

“我们组,我们组”同学们都愿意接受他了。

从此以后,这个孩子的物理成绩出现了奇迹般的变化,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在他的影响下,班里还有几个成绩不好的同学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 学校彻底取消了课下书面作业,这就切断了过去教师教学依赖题海战术的法宝,我们的课堂成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乐园。

猜你喜欢
物理课赵老师灯泡
为赵老师点赞
“灯泡”诞生记
我的 “蜡烛”老师
小主人报(2022年17期)2022-11-21 21:14:26
灯泡创意秀
快乐语文(2021年36期)2022-01-18 05:48:54
跳出专业视阈谈大学物理课与微积分的糅合教学
点亮小灯泡
点亮小灯泡
家教世界(2020年1期)2020-03-07 04:57:30
超级难写的字
动起来的物理课
神奇的液体表面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