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永乐
(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河北 保定 071000)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和建构新型的教学模式,必须体现现代教育的基本思想,它要遵循如下基本原则:一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活动的导演者;二是学生地位的转变。学生要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三是媒体作用的转变。把媒体从原来作为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识工具;四是知识分析讲授过程,转变为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意义建构过程来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使网络教学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更真实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以下五个方面为实施网络教学及在线学习的优点所在。
网络教学最大特点是它的实时交互性,实时交互性是指在网络上的各个终端可以即时实施回答,交互的方式有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之间,通过课件还可以有效地获得图、文、声、像并茂的教育信息,师生之间的交互可以获得教师的指导,学生之间的交互可以进行协作学习,这种双向交互活动不仅使学生通过视、听手段获取教学信息,而且它还代表着一种学生所能接受到的、前所未有的兴趣。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交互学生能及时地了解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按要求调整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共享资源,其中包括硬件的共享和软件的共享,核心是软件的共享,网上资源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可轻松自如地在知识海洋中冲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神奇的网络环境,对教育个性化的形成,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对实现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多媒体网络融超媒体和超文本于一体,集图形、图像、图表、声音、文字于一体,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
传统教学的中心是教师教,网络教学的中心是学生的学,在网络教学中,教学不再是满堂灌,学生的学习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学生之间也应是自由的,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组织、调控,并以作业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至于学生的步调、方式、进度、内容的数量和难易程度等则由学生本人决定。
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风格、学习的起点等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在传统的“教学流水线”上难以实现因材施教,网络教学克服了这些弊端。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真实的情境,将生活中五光十色的现象带进了课堂,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得到提高,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该平台探索性将教学资源与教学活动有机融合,力求建成一个高集成、自增长、互动性好的资源平台。下面对平台功能做概要说明:
“教学信息化平台”平台是B/S架构,用户通过浏览器即可浏览资源信息,通过键入网址进入资源库平台,用户可在平台首页选择要浏览的子模块。平台集各专业资源于一体,在一个系统的平台环境下即可完成各种专业资源的浏览及下载。
由于整个平台是集成化的,因此,可对平台的7个模块进行 “一站式”多样化检索。以平台为中心进行多渠道收集共享资源信息,提供简单检索、高级检索、导航式检索、关键字检索等多种资源检索方式,使用户准确、高效地查找所需资源。
如在平台可以进行教师的作业发布及学生作业上传、在线考试及测试、e-Portfolio等。
作业发布及上传功能:教师可通过平台发布作业信息,学生可在教师指定的栏目中自己上交作业;教师可对优秀的学生作业审批后,再上传作为学生学习参考样本;专业负责人、教学管理人员也可通过学生的作业信息,考查学生课下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质量等。
自增长为该资源库资源积累的有效机制,鼓励每一个参与者都是平台的建设者。平台通过会员制的实施,设置积分奖励制度,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以此动态扩充资源及信息内容,实现庞杂资源的快速入库,使平台得以高效的资源积累。
平台以边建边用边完善为原则,实现资源的动态扩充,由学生、教师、企业等多方共同完成资源建设。会员可在有发布权限的栏目中发布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和动态添加,通过简单操作,即可完成资源的发布和上传,做到单个资源的添加和批量资源的导入。上传资源时,在完成资源基本信息设置基础上,可通过自行设置访问密码,为自主版权资源维护提供保障;还可通过设置资源的关键字,为资源快速检索提供便捷;设置转向链接,为外部资源的引用提供渠道;上传多种资源格式,为资源的有效传递提供基础。
通过“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将分散各处的优质资源信息有效整合,在统一平台下共享复用,使用户最大限度共享优质资源,减少大量的、重复性的网络搜索及甄别的烦琐工作。
总之,网络空间学习平台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科学的保障,使得我们的教学更加快捷、有效,使学生学习方式也更加丰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