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瑞红主任以调律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经验*

2019-01-14 05:54樊瑞红
天津中医药 2019年11期
关键词:胸闷汤加减患者

郭 放,樊瑞红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病科,天津 300120)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从产生、传导到消失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疾病,包括起源部位、频率、节律、传导速度或激动顺序的异常,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西医针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手段除了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拮抗剂、普罗帕酮、胺碘酮等药物治疗,还包括射频消融术、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等手术治疗[1]。而针对慢性心律失常,可通过阿托品、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来暂时改善症状,目前仅有起搏器一种根治方法。樊瑞红主任是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病科学科带头人,在心系疾病的治疗中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方法,笔者有幸随从樊瑞红主任学习,现将其以调律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经验整理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学中并没有心律失常病名,其临床症状多为心悸、胸闷、气短乏力,并伴有汗出、烦躁等,严重者可有晕厥,属于“心悸”“怔忡”“胸痹”“晕厥”等范畴。古代医家对本病认识各有侧重。《丹溪心法》中云:“惊悸者血虚,惊悸有时,以朱砂安神丸……惊者与之豁痰定惊之剂,悸者与之逐水消饮之剂。所谓扶虚,不过调养心血,和平心气而已。”[2]朱丹溪认为本病为心气不足,痰饮内聚所致,治则应为扶正补虚,祛痰化饮。清代唐宗海的《血证论》中曾提出:“怔忡,俗名心跳。心为火脏,无血以养之,则火气冲动,是以心跳……”[3]其认为心血不足,心火内动为本病主要病机。中医学理论认为本病病因可能涉及感受外邪、体虚劳倦、情志不畅、饮食不调等多个方面,樊瑞红主任在深入研究古籍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病位在心,与脾、肺、肾、肝相关,病机主要为气血阴阳亏虚、邪扰心神,且气血阴阳亏虚可与邪扰心神相互夹杂或转化,从而造成心神失养。

2 方义解析

基于以上观点,樊瑞红主任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根据中医理论总结出治疗心律失常基础经验方为调律汤,随症加减。原方组成:五味子15 g,酸枣仁 20 g,柏子仁 20 g,石斛 15 g,玉竹 15 g,葛根24 g,苦参 15 g,秦皮 15 g,远志 15 g,甘松 15 g,炙甘草15 g。方中五味子、酸枣仁为君药。《神农本草经》中指出五味子“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度,补不足,强阴”。具有敛肺,滋肾,生津,养心安神之效。酸枣仁,《名医别录》记载:“主烦心不得眠,脐上下痛,血转久泄,虚汗烦渴,补中,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令人肥健。”《本草汇言》记载:“敛气安神,荣筋养髓,和胃运脾。”可见酸枣仁有养阴宁心安神之效。以柏子仁、石斛、玉竹、甘松为臣药。柏子仁为浊中清品,亦能养心安神,主治心神虚怯,惊悸怔忡,颜色憔悴,肌肤燥痒等。石斛、玉竹养阴生津清热。甘松理气止痛,开郁醒脾,也具有安神之效,通补兼施,补而不滞。再佐以葛根、苦参、秦皮、远志等药。远志既可助益气养阴安神之力,又可防过于滋腻而生浊。葛根升举阳气,助脾胃运化。苦参、秦皮清热燥湿,防耗阴化火,炙甘草既能阴阳双补,气阴双调,又可调和诸药。诸药共奏益气养阴,宁心安神之效。

3 辨治特色

3.1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中医药调治心律失常的特点是以“证”为中心的“整体调节”。但心律失常的种类繁多,虽然辨证能够抓住疾病整体的规律,但是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各有其发病的特点,患者年龄、原发病、地域等因素都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所以在临床中只有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才能全面把握疾病的动态变化,有针对性地解决患者的问题。

3.1.1 辨病用药 樊瑞红主任认为对于病机复杂、辨证困难的患者,原发病的辨治尤其重要。比如心律失常是由冠心病引起的,临床可见各种类型,或者多种心律失常夹杂其中,往往抓不住重点,樊瑞红主任认为应先抓主病,即以冠心病为核心,标本兼治,随症加减,常在临床中以调律汤合定痛救心汤加减(细辛、高良姜、荜茇、白芷、丹参、赤芍、乳香、没药、水蛭、冰片等),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宣痹。如由病毒性心肌炎所致的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可加用金银花、连翘、竹叶等药物以清热解表。而对于不同的心律失常类型要抓核心病机,如房颤、房扑、室上速等阵发性快速心律失常,其为风象,感受外风或虚风内动,故加入熄风之品,如天麻、龙齿、钩藤、地龙等。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其主要病机为心肾阳气不足,不能温煦周身,寒凝血脉,脉络不畅。而对于功能性的心律失常,如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伴有情志不畅、失眠、焦虑的患者,其多有热,严重者可夹瘀,故兼施以凉血清热,疏肝活血之法,疗效显著。

3.1.2 辨证施治 樊瑞红主任认为对于心律失常,气阴两虚为本,痰浊、水饮、血瘀为标。故以调律汤为基础方治疗心律失常,随证加减,兼痰浊者,予薏苡仁、陈皮、半夏、茯苓、白术等健脾祛痰化湿,兼水饮者,予车前子、车前草、猪苓、葶苈子、水红花子等以利水渗湿化饮,兼血瘀者,予丹参、桃仁、红花、川芎、白僵蚕、地龙等以活血化瘀通络。气虚甚者,原方合四君子汤加减。血虚者,原方合归脾汤加减。阴虚甚者,原方合天王补心丹加减。阳虚者,原方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或金匮肾气丸加减。阴阳两虚者,原方合炙甘草汤加减。临证用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上述方剂可相须配伍应用。

3.2 整体观念,兼顾五脏 樊瑞红主任继承马连珍教授五脏同治学术思想,认为心的病变并非一脏疾病。人体是一个整体,心与肝、心与脾、心与肺、心与肾、心与胃是相互为用,相互影响[4]。

如针对年轻患者或绝经期妇女的窦性心动过速,由于工作竞争压力大或家庭的不和睦,易致肝气不舒,失于调达,肝郁气滞,气滞血瘀,痹阻于胸,临床常有心悸、心烦易怒、夜寐不安、两胁胀痛等表现,舌暗紫苔黄脉弦涩。《薛氏医案·求病脏》指出:“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可予调律汤,加砂仁 10 g,元胡 10 g,柴胡 10 g,香附 10 g,枳壳10 g,以心肝同治[5]。而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快慢综合征的老年患者,多有心肾阳气不足,不能温煦周身脏腑血脉,寒凝心脉,脉络不畅。心肾密切相关,心火下降于肾,与肾阳共同温煦肾阴,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心阳可以鼓动心脏搏动,肾阳能够推动机体脏腑生理功能[6]。故治疗上在益气养阴,宁心安神大法同时,佐以回复心肾阳气之法。原方加附子10 g,麻黄6~15 g,人参10~15 g,桂枝10 g,细辛3 g等以温通心肾之阳,升散阳气以达心肾同治之效[7]。再如针对心力衰竭兼有心律失常的患者,樊主任认为心肺同居上焦,心主血脉,上朝于肺,肺主宗气,贯通心脉,两者相互配合,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维持机体各脏腑组织的新陈代谢。若肺气肃降,水道不利,易瘀水内结,阻遏阳气;肺朝百脉,若宣化失常,则气机不畅、痹阻心脉,临床上多有心悸气短,胸闷喘促、咳嗽咯白黏痰,口唇紫绀,舌苔白腻,脉弦滑等表现。故此病常佐以宣肺利水之法,常在原方中佐以桑白皮15 g,葶苈子15 g,猪苓 15~30 g,茯苓 30 g 等以泻肺利水,以心肺同治[8]。《灵枢·经筋》记载:“足太阳之筋……结于肋,散于胸中。”《灵枢·经别》认为:“足阳明之正……属胃,散之脾,上通于心。”临床上心系疾病多见胃系症状,如呃逆、胃脘胀满、胃脘烧灼感、隐痛、腹胀、纳差、苔白厚腻、脉沉涩。故常在方中佐以香附 10 g,枳壳 10 g,丁香 10 g,柿蒂 10 g,砂仁10 g,半夏15 g等,以理气和胃,心胃同治。《素问·玉机真藏论》明确指出:“心受气于脾。”心脾为母子两脏,阴阳相通,气血相济。心悸怔忡多与脾胃相关,如脾阳不足,水饮内停,上凌于心,则予调律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以益气养阴,温阳化饮。

3.3 中药与现代药理相结合 樊瑞红主任认为作为一名中医人除了要继承中医学术思想,还要积极地学习西医学知识。不可拘泥一法一方,应做到博览众长,取长补短。故在治疗心律失常的组方中,樊教授时常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现代药理学表明,五味子具有改变血液流变学、抗氧化、抗心肌缺血和降压的作用[9],并且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10]。酸枣仁具有抗心律失常、保护心肌细胞、抗焦虑抑郁作用[11]。柏子仁主要有镇静、改善睡眠、改善记忆功能、抗虚损等作用。石斛主要是生物碱、石斛多糖以及水提物,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血糖及抗肿瘤等作用[12]。玉竹含有多糖、黄酮类、皂苷类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降血糖、抗氧化、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甘松含有甘松新酮,可影响cAMP-PKA传导通路,明显抑制心肌细胞的搏动紊乱,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13]。苦参中含有苦参碱和苦参黄酮均能够抗心律失常,并且注射液对乌头碱所致心律失常,作用较快而持久,并有降压作用[14]。秦皮能够抗氧化,降尿酸,抗菌抗炎,同时有研究显示秦皮素对大鼠心肌细胞肥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5]。葛根能够降低血压、扩张冠状血管,改善正常代谢,由于葛根黄酮、黄豆甙元等成分可以影响细胞膜对钠、钾、钙等离子的通透性,故可以对抗由急性心肌缺血、氯化钡、氯化钙引起的心律失常[16]。炙甘草具有抗病毒、保护心肌细胞作用,并且除了可以有效抑制快速心房起搏所致心房电重构,还能降低心率,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发生[17]。从现代药理学中可以看出调律汤全方具有改善心律失常效果的同时,还能够抗炎、抗氧化、改善心肌供血,具有保护心肌细胞、提高免疫力等功效。樊教授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核心,参西补中,常获显效。

4 典型病案

4.1 病案1 患者男性,72岁,因心悸伴胸闷、憋气间作2年余,加重1天于2017年9月2日就诊。既往冠心病病史5年余,心律失常,阵发性心房颤动史3个月,高血压病史5年余。现症:神清,精神可,心悸伴胸闷、憋气间作,每天发作2~3次,每次持续约40 min,气短乏力,时头晕无头痛及恶心呕吐,口干,纳可,夜寐欠安,二便调。舌暗淡,苔白腻,脉沉。血压(BP)150/80 mmHg(1 mmHg=0.133 kPa,下同),双肺(-),心率(HR):86次/min,律齐,双下肢不肿。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1-V3 T波低平倒置。动态心电图(holter)示:平均心率82次/min,最快HR115次/min,最慢HR 66次/min,室上性期前收缩总数1 384次,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诊断:心悸,胸痹心痛,证候诊断: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西医诊断:心律失常,阵发性心房颤动,冠心病,心功能Ⅱ级,高血压2级,高危。治则:益气养阴,宁心安神兼以活血。予调律汤加减:五味子10 g,酸枣仁20 g,玉竹15 g,葛根 24 g,苦参 15 g,秦皮 15 g,甘松 15 g,瓜蒌 15 g,薤白 15 g,三七 3 g,丹参 24 g,红花 15 g,生龙齿30 g,天麻15 g,钩藤15 g,炙甘草15 g。7剂,每日1剂,早晚分服。2诊患者心悸、胸闷症状减轻,每天发作1~2次,每次持续20 min,同时气短乏力、口干,寐欠安等症状均有好转,舌淡,少苔,脉沉细,BP:130/80 mmHg,HR:78 次/min,律齐,在原方基础上加石斛10 g,7剂,每日1剂,早晚分服。3诊患者心悸胸闷症状进一步改善,每3日发作1次,未诉其他明显不适,夜寐明显好转,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BP:120/70 mmHg,HR:72 次/min,律齐。于原方基础上减玉竹,再予7剂,患者未再发心悸胸闷,遂每2日1剂巩固疗效。

按语:本例患者年过七旬,且久病体虚,时气短乏力、口干,舌暗淡,脉沉均为气阴两虚之象;心主血脉,血液运行赖以心气推动,气虚则无力行血,血行迟滞,瘀血内生,痹阻心脉而致胸闷憋气;脾主运化升清,脾虚则运化无权,清阳不升,则出现头晕;心气不足,心神失养,则见心悸间作,夜寐欠安。樊瑞红主任认为本病气阴两虚贯穿始终,而血瘀为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产物,故以调律汤加减,治以益气养阴,宁心安神兼以活血,标本兼顾,攻补兼施。

4.2 病案2 患者女性,68岁,因心悸乏力间作1 a,加重3 d,于2016年4月1日来诊。既往冠心病病史10余年。高血压病史10 a。现症:患者神情,精神可,心悸伴气短乏力,偶有胸闷,无胸痛,偶咳无痰,四肢欠温,纳差,夜寐欠安,尿量少,大便干,2~3 d一行。舌淡,少苔,脉沉细。查BP:140/80 mmHg,双肺(-),HR:47 次/min,律不齐,偶闻早搏,双下肢不肿。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室上性期前收缩,I°房室传导阻滞,V1~V6 T波低平。查holter示:平均 HR 52 次/min,最快 HR 68 次/min,最慢心率36次/min,大于2 s的长间期数15次。最长间期2 392 ms,室上性期前收缩总数2 102次,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房室传导阻滞。中医诊断:心悸,证候诊断:心肾阳虚,心失所养。西医诊断: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室上性期前收缩,I°房室传导阻滞,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冠心病,心功能Ⅱ级,高血压3级,极高危。治则:温通心肾,益气健脾安神。予调律汤合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葛根 24 g,苦参 10 g,秦皮 10 g,玉竹10 g,甘松18 g,五味子15 g,远志15 g,柏子仁20 g,酸枣仁 30 g,炙甘草 l5 g,炙麻黄 6 g,桂枝 10 g,细辛3 g,附子 10 g,砂仁 10 g,火麻仁 15 g。7 剂,早晚分服,每日1剂。2诊患者心悸胸闷症状减轻,气短乏力减轻,纳增,夜寐欠安,但较前改善,尿量可,大便干,舌淡,少苔,脉沉细,查 BP:130/80 mmHg,双肺(-),HR:58 次/min,律不齐.偶闻早搏,双下肢不肿,在原方基础上减砂仁,加首乌藤20 g,7剂,早晚分服,每日1剂。3诊患者心悸胸闷症状基本消失,夜寐明显改善,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查:BP:120/80 mmHg,双肺(-),HR:62 次/min,律齐,未及早搏,双下肢不肿,于再7剂以巩固。7 d后复查holter示:平均心率 64次/min,最快 HR 78次/分,最慢HR 48次/min,长间期数0次,最长间期1 688 ms,室上性期前收缩总数234次。I°房室传导阻滞。

按语:樊瑞红主任认为心肾两脏密切相关,肾为先天之本,元阴元阳封藏之所,五脏六腑皆赖其濡养。肾阳对心气的激发、推动作用至关重要,只有肾阳充盈,阳盛阴秘,心气才能充沛,动血有权。若心肾阳气不足,不能温煦周身脏腑血脉,则致寒凝心脉,脉络瘀阻,而出现心悸、气短、乏力等症。本病例患者年近七旬,久病体弱,时乏力、四肢欠温、脉沉细可见其病根在肾,命门火衰,一身阳气欠温。而其心悸、气短等症状为藏神功能失常的表现。故在治疗上以调律汤合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以达益气养阴,宁心安神,回复心肾阳气之效。

5 结语

樊瑞红主任以调律汤作为治疗心律失常的基础方,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彰显中医特色。前期研究显示,调律汤对心律失常患者有较好的疗效,特别是临床上常见的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同时还能调整患者心率变异性,从长远角度推断还可能减少严重危险事件的发生[18],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胸闷汤加减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保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五项功课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复方参蓉汤加减治疗脾肾两虚型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2020年来多名新冠患者隐私遭泄露 患者隐私应如何保护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六项准备
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