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之探索

2019-01-14 05:12
江苏教育 2019年34期
关键词:素质评价学生

2014年9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探索基于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即“两依据、一参考”,这标志着我国的高考改革进入了新阶段。2014年12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高中学校要将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提供给高校招生使用。……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显而易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地位日臻重要,在新高考方案背景下如何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已成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一、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之应然

2004年2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4年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首次出现“综合素质评价”一语。2014年12月,教育部《意见》提出了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重要意义、基本原则、评价内容、评价程序等;2015年,作为国家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上海与浙江分别制定了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2019年,包括江苏在内的全国8个省市也发布新高考方案,综合素质评价必然成为新的教育评价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素质评价不仅关注“认知”“结果”等量性指标,同时重视“行为”“过程”等质性指标。综合素质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和价值观。可以说综合素质评价既是新时期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抓手,又为高校的自主招生、多元录取提供了重要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必然会带来考试录取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由唯分数论向“两依据、一参考”转变。

二、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之思索

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固有的教育生态平衡,平衡的打破必然伴随着未知与茫然。什么是综合素质?怎样测量综合素质?如何运用综合素质评价?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

1.评价什么?如何综合?

教育部《意见》明确了评价内容: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江苏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新高考方案)具体提出了“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自我认识与生涯规划”六项指标后,还要求“高中学校要基于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科学确定六方面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这就意味着高中学校必须围绕核心指标进行阐发,甚至要结合实际情况予以生发,从而具体地建构指标体系、设定评价标准、公布程序方法。目前各地大都采用综合素质计分的方法,忠实记录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表现,按照一定标准将核心指标层层分解为若干子项,然后对学生在各子项达成的程度进行赋值打分,以此来评价其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为高校录取提供参考。其实,任何具体的标准都无法穷尽一个人的素质,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中的记录并非面面俱到,而是选择最具代表性、最有个性的“细节事件”真实地记录下来,即“择优而记”“择长而录”。美国教育评价专家艾斯纳指出:“良好的评价范式中,学生不仅有机会对所学的东西构建自己的反应方式,他们也将有机会选择公布他们所学知识的方式。”当然,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个性发展首先是建立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从这个意义上说,综合素质评价虽然也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全面评价更多的是一种底线评价,某些指标只要合格即可。而学生的个性发展才是综合素质评价的重点与亮点,只有从选“分”到选“人”才能实现高校招生录取信息多样化。

2.谁来评价?主体是谁?

教育部《意见》指出: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其重点是“观察、记录、分析”,由此不难确定“观察、记录、分析”的主体应该是高中学校,应该是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与同学,应该是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相关见证者。高中学校只负责“观察、记录、分析”而非甄别、评价与遴选。评价的主体应该是负责招生录取的高校,高校应强化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评价体系,并尽早公之于众,而非等到录取时才翻阅材料档案匆匆作出评价。换言之,高校无须接受高中学校对某学生是否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最终评价结果,高校想知道的是学生在综合素质各项指标方面有过哪些经历与成果,再根据这些客观记录作出的判断。如此才能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的客观与公正,也有利于高校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合适的人才。否则,不同学校、不同教师记录的方法和内容不尽相同,评价的标准和结果也不会统一,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可比性也会大打折扣。所以,进一步改革和优化综合素质评价,理清各评价主体职责,便可实现从“照办”到“自主选拔”,从而满足高校招生改革的现实需要。

3.为谁评价?目的为何?

教育部《意见》要求:“高中学校要将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提供给高校招生使用。”这是我们关注的焦点,这似乎也成了高中学校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各高中学校往往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项事务性工作来落实,这是一种就事论事的工作态度。其实在教育部《意见》中还有两句非常关键的话:“坚持方向性,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中国共产党,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坚持指导性,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关注成长过程,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优势,鼓励学生不断进步。”“高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建立自信,指导学生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显然,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学生自我认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评价帮助教师发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挖掘出个性特点和兴趣特长;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了解自身优劣;通过评价帮助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综合表现,帮助孩子做好合理科学的生涯规划。因而我们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发展性评价为要义,高度关注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性,统筹协调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将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种常态性教育活动持续优化、不断深入。所以,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既为高校招生录取参考,更为学生发展助力。从“应试”到“育人”,助推高中人才培养模式转型。

三、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之必然

1.要坚持以核心素养理念提升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性。

2016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发布了核心素养框架,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入手提出了六大核心素养,指出教育要培养的不仅是智力,而是人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是对“教育要培养什么样人”这一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有力回答。从内容上看,六大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六个指标异曲同工,都是时代发展对学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从不同层面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核心素养的提出促进了教育评价方式的改革,因而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必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课程改革为主体,从根本上走出综合素质评价的茫然与盲区。

2.要强化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素质评价的系统性。

改革不仅是思维与观念的转变,更是实践的探索与过程的优化。数据是基础,分析是关键,应用才有价值。要充分凸显综合素质测评的全面价值,仅有写实记录是远远不够的。教育部《意见》明确了评价程序:真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材料使用。学生综合素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素质潜藏于内,不易外化。“写实记录”工作量过于庞大,更难以比较分析,这就必须依赖于大数据。利用互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分析手段,建设全省统一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和电子平台势在必行。大数据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核心优势就是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评价,充分体现全域关照、立体全息和主体增值的导向。综合素质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发展的核心在于生命的生长。大数据采集的持续性与数据推送的匹配性可恒久关注并促进学生的生命生长。

3.要扩大高校使用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的自主性。

高校在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时,通过面试对考生进行审核评分,这为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提供了更多可能。前期由于各高校均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精心组织,总体反应是好的。但是,人们对测评过程的公平性、测评的便捷性和标准的统一性等方面还存在一定质疑,因而影响了高校运用综合素质评价作为自主录取的指标规模。其实,要扩大高校综合素质评价的自主权,高校必须按照本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形成综合素质评价校测的方案,并提前向社会公布;同时,要组织专业人员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作出评价,提高评价环节的科学性和专业性。近年来,不少高校实施的“三位一体”综合测评方案值得关注。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大变则大效,小变则小效。只有创新才能推动历史的前进。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程本质是一场教育革命,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助推器。当然,改革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猜你喜欢
素质评价学生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