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芬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段潭初级中学,江西 丰城 331129)
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它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所以在语言教学中,必须把两者严密的结合起来。我们知道,在小孩开始学习语文,也就是中文的那天起,教师就在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灌输,但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多数时候是强调学生的发音、词汇量、语法和阅读写作,常常对语言的文化背景并不是很在意,这也让教师忽略了在英语阅读和写作中同样需要文化背景的支持,否则就会导致学生写出的文章因为文化差异而闹出笑话或者在阅读交流中因为文化意识的欠缺造成不知文章所云和尴尬的局面。在交际时,有些学生用中文习惯去表达对外国友人的关心,比如中国人见面后常用的问候语是“您吃了没?”,把这个习惯用到和外国友人的交流中,就会使他们产生奇怪的感觉,因为他们见面后经常谈论的是天气,或者直接的问候;还有些学生在交流时不注重话题的选择,因为在中国询问别人的薪资是表示关心或者单纯的了解情况,而在英语中,这样的交谈会使其反感,因为在他们眼中这是侵犯隐私的行为。而这样不愉快的交谈会让学生产生阴影和心理芥蒂,进而影响学习英语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站在长远的角度,不要只注重当前的英语学习效果,要让学生在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文化背景进行培养,让学生学习英语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我们从开始上英语课的那天起,就被要求上课前要有这么一段简单的问候:“Good morning ,teacher”,“Good morning ,sit down please”,“Thanks”。我们每天都在用这样的语句进行称呼问候,但是大家都忽略了teacher是种职业,这种中文式的翻译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以后的英汉互译产生负面的影响,在西方国家,学生常常是在教师的姓之前加Mr、Miss、Mrs,对于职位上的称谓表示,也没有中文那么丰富。而且学生在看一些电影电视时常常会模仿里面的英语习惯,很多影视节目中喜欢在Sir的前后冠以姓氏,但在英语文化中,Sir就是单独使用,教师在面对学生这样错误的模仿时,应该及时的纠正。在国外,我们会经常见到小辈对长辈的称呼多数是名字的昵称,很少用aunt和uncle之类的词,但是在中国,长幼有序,必须要有尊称而且区分得比较严格,这些差异,教师应该注重比较,让学生形成这方面的意识。
英语课本上经常出现的“What’s your name ?”,真正在英语交流的时候却不常用,因为在西方国家,人们在进行交谈之前都会先自我介绍,就算在特定场合必须要问对方姓名的时候也只是用“Your name ,please ?”,在他们眼里,假如使用“What’s your name ?”,语气太生硬,感觉像是在审犯人。而且英语中初次见面时常常是以兴趣爱好作为交流点,这与中国的传统问候有所差别,另外,在英语教材中还出现了打电话,购物,就餐,祝愿等各种西方国家的风俗及习惯,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有所强调和讲解。
在我们的眼中,龙是我们的神灵和吉祥的象征,但是在西方国家,龙却是很凶恶的象征,这就像狗在我们眼中多数时候表示贬义,但是在英语中有这样一句口语:“You are a lucky dog.”(你真是个幸运儿),但是在我们眼中,这就是在骂人,因为在西方,狗就是家庭成员,狗表示的是一种亲昵,教师可以找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或者自己创设情境让这些抽象的习俗具体化,让学生有个真实的感受,能加深对不同文化知识的印象。
中国人注重谦虚,委婉和含蓄。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觉得这是一种美德,当别人赞美自己时,尽管内心很认同也很高兴,但还是往往会说自己做得不好、不行等。而西方人,当别人赞扬他们时,他们会高兴的回答 “Thank you.” 来接受赞美和鼓励,让别人分享被赞美的快乐。又如,当被人问 “ 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 中国人往往会回答“不用了”, “不客气”,“不用麻烦了”等客套语。而西方国家的人则会用“Yes,please.I need …”或“ No, thanks.”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又比如,中国人送礼物的时候往往会说“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东西不好,请笑纳”。而西方人会直截了当地说“I have a gift for you and I think you would like it”“This gift is especially for you, I hope you’ll like it.”
中国传统的谦卑习惯在进行英语交流时也会产生很多的问题,我们常常用“贬低”自己来表达自己的谦虚之情,比如:甲:你这条裙子真漂亮。乙:哪里,还好了,你的衣服才好看,在哪买的呢。或者一女士在面对西方人士的赞美时,会觉得很羞愧而面红耳赤,甚至会认为对方是在羞辱自己而发怒,这些不同的差异常常会让外国友人觉得很奇怪和疑惑,因为这在他们国家是很正常的事,面对这样的交谈,只要说声“Thanks”就行了的,他们更不理解为什么中国人在面对家庭亲人的帮助时很少说“谢谢”的行为。而且很多时候,中国式英语的道谢往往会让外国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比如交流中别人向你道谢,中国礼仪中的回答应该要尽量的谦虚,就会回答说“It’s my duty .”或者其他的,但是这样的话语常常或让西方人士认为这不是你自己愿意的,是迫不得已才这样做的,其实你只要说“It’s my pleasure.”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应该要让学生学会接受别人的赞美、道谢和学会向别人表达谢意。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要注意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禁忌,比如宗教信仰,年龄,婚姻,收入等隐私问题一定要回避,而且对老人也应该平等视之,假如有谦让老人或者照顾的行为,这些西方老人会认为你是嫌弃他老了,他会觉得你是在歧视他,所以教师对这方面文化差异的细节也要让学生有所了解,避免造成误会或者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