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美平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东泰小学校,四川 德阳 618007)
引言: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农村发展的前提是农村教育发展的高低。农村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当地经济文化水平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当地政治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前提,三者是密切相关的。所以促进农村小学数学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形成,在农村小学中可以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了解与日常的运用,开展促进数学教学的活动不仅能增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更加有质量的开展。学生也能够增加对数学方面的兴趣,为以后学习数学打下坚实基础。
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是符合现阶段数学教学改革的需求,在当今社会,传统单一的教育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要求,不符合当代教育要求。所以开展学生数学知识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数学思维的形成对日后数学学科的学习也有着非常大的帮助,由此来提升学习效率,对于知识的理解也会比以前更加深刻。同时也能够自然地将理论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去,既巩固了知识又提升了实践能力,不像传统教育方式一样得不到共同发展,促进农村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开展促进活动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共同发展,一举两得[1]。
首先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应该明确每堂课的教学任务,明白每个章节需要将什么,孩子们需要掌握哪些,分清重点。同时又不能局限于只明确任务而忽视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特别是农村小学数学这门学科。在课堂上,讲授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对自身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将学到的知识联系到日常生活中去,做到学以致用。其次是农村小学教学的科学性需要增强,教师将课堂时间和精力多数放在传授方法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心理上过度依赖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述,降低了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时还不能真正的理解知识内容。最后一点就是农村小学教师上课方式太过单一,尤其是数学内容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太过枯燥。教师可以进行教学设计,利用多媒体或者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使课堂别开生面,从而提高学生注意力,是学生爱上本门学科[2]。
为提升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效率与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与态度,制定正确的教学策略提出解决措施就是目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的一点,以下是关于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形成的方式:
1.生活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面对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生活就是平时学习的老师,所以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从生活中提取适当的素材,将生活与数学教学联系起来,给学生充分的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在传统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比较严谨,课堂氛围也较为严肃,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因此开展一些教学实践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日常生活,把知识直观化,运用平时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数学。让学生懂得数学的重要性与意义之处。首先,将生活与数学知识紧密连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为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利的保障。其次,组织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知识内容,由此来促进数学知识形成。例如,某农村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堂上,教师在讲授《角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内容时,就组织了实践活动,与同学们做起了小游戏,在游戏过程中,为学生设计了几个问题,如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有角的,它的角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3]。
2.使用多媒体,提高学习效率
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将数学概念、公式、定义等抽象的内容以视频、动画的方式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使用多媒体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可以减少学生的消极情绪,有助于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例如,某学校六年级教师在讲述《圆柱与圆锥》这一内容时,播放了两个几何体的视频图片,给学生观看,引导他们了解物体的特征。在将课本内容与视频图片联系到一起。帮助学生学习理解,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结语: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促进学生知识的形成,作为教师应学会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将知识联系生活,运用丰富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方式,进行有利的教学实践,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由此推动教育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