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维容
(重庆市长寿区教师进修学校,重庆 长寿 401220)
引言: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逐渐突出,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要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必须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应用信息,以更好的为学生日后的社会生活以及工作打下基础,以更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创造更好的未来,也为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所以,本文针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加以足够的关注,借助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以及教学方法依然是部分教师、学生家长的主要教学侧重点,在这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大部分的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生自己,针对除文化课等“主科”课程教学以外的“副科”课程并不十分重视,尤其是在高中教育教学阶段,受高考压力的影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并未收到足够的重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往往是为了应付学业水平考试,教师以及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的学习投入精力都比较有限,最终是信息技术课程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高成为重点,是社会发展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的必然需求。因此,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必须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措施,引导学生甚至是学生家长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价值,以促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当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例如:在学习“信息与信息的特征”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去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并利用信息,如天气预测,军事探秘,动物习性等,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感受信息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强化学生对信息技术价值的认识,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1]。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为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不良信息的传播,而高中阶段的学生正面临的较大的学习压力,且这一时期也是学生三观价值养成的关键阶段,所以,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要重视学生信息道德养成,增强法律意识,以此来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屏蔽不良的信息,降低或者消除不良信息的影响,以免做出危害社会或者是他人的事情。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强化教学过程,让学生意识到法律法规,道德的重要性,净化互联网,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
例如:在教学“PPT”制作时,直接图片以及信息的制作往往会浪费一定的时间,不利于学生对“PPT”制作技术的良好掌握,而网络上的视频、图像以及相关的文字就是学生的首选,但是这些视频、图片以及人物肖像等会涉及一定的侵权问题,或者文字的使用具备供给性、侮辱性等,面对这一现实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加以重视,为学生普及网络中相关的负面问题,以引起学生对信息获取过程的重视,应当具备相应的法律法规道德意识。另外,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强化思想道德教育,渗透贯穿课程教学的始终,以引导学生时刻保持良好的学习品行,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学生的信息能力包含了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应用能力,这是学生信息素养中的必备条件,教师必须加以足够的重视,结合生活实际,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更多的信息技术能力。
例如:在教学“信息检索”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去锻炼自己的信息获取、分析以及应用能力。如:当前人们的出行已经离不开地图,没有一张准确的且更新及时的地图,会缩短人们出行的范围,并为人们带来极大的不便。而纸质的地图没有实效性,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入电子地图,并提出问题,以问题为引导,强化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应用能力,“查询地图的主要方法是什么/电子地图有哪一些/电子地图的功能简介?”等等,并组织学生小组,开展任务型教学,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应用电子地图去寻找某一个建筑物,并规划路线[2]。这样一来,能够有效锻炼学生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总之,在当前信息化社会背景下,培养高中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不仅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还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所以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加以足够的重视,不断强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正确认识,增强学生信息技术方面的法律道德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