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琳玲
(唐县理想中学,河北 唐县 07235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关注过程的过程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的发展性评价。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建立多层次、多目标的评价系统。关键是要建立科学的过程性评价,转向更多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了解学生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只有这样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有益,通过评价推动发展的作用才能变成现实。这就要求我们在评价中要“以生为本”,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和终生发展,那么在评价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在评价中,我们要做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自尊。在我们的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学生,纵然有很多品学兼优的学生,也更有很多需要教育和帮助的我们所谓的“问题生”,遇到这类学生我们绝对不能一棍子打死,而应该正确的、全面的评价和更加耐心的教育和帮助。比如,我所任教的班级有一位同学都上初中了,还不知道三分之一的倒数是谁,不知道三分之一加上二分之一等于多少,每次考试都考个位数,我也是十分耐心的给他补习,但收效甚微,终于在一次考试后我忍无可忍的爆发了。我的行为严重伤害了这位同学,导致这位同学几次三番的找各种理由逃避考试。想想自己每天把尊重学生放在嘴边,而行为呢?这件事对我的触动非常大,自此我尽量做到客观公正看待学生,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且视同至宝,精心呵护与引导。即使是所谓“差生”,也应该相信他们不是天生就无能,而是一群“才能未被开发之人”。陶行知曾经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时时提醒着我,做到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
正面评价就是从正面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认可,包括表扬、鼓励、祝贺、赏识、期望、勉励、信任等评价形式,正面评价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愉悦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假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需求。在心里学中有这样一个研究,把学生分成两部分,对于第一部分学生,堵他们的期望不告诉他们,也不暗示,任其自由发展。对第二部分学生,老师在课堂上,或是课外有意无意对他们期望进行暗示或传递,若干年后,对这两部分学生进行回访,发现第二部分学生朝着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远远多于第一部分学生。所以,我们在课堂上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和表扬,以正面评价为主,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希望的,老师对他们的前途是充满期望和信心的,这样学生自己也会对自己的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从而克服各种困难,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
刚刚我们说了,评价要尊重学生,要以正面评价为主,那有的老师就好了,整整一节课就让学生鼓掌,或者竖起大拇指或是直接告诉学生三个字:“你真棒”。我认为这种评价不是高效评价,甚至是无效评价。因为学生很多时候并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做的好,哪里值得大家鼓掌,哪里配得上“你真棒”三个字,这样的评价没有针对性,学生高兴过了也就结束了,他找不到自己努力的方向。所以我们在评价中一定要具体,要有针对性,要让学生明确他到底是普通话说得好,还是解题思路清晰,还是书写认真,还是方法多样,在评价中我们也可以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具体指出他的不足之处,指出他需要提高和改正的地方,但切记对事不对人,不要下定义,比如“这么简单你都不会,真是个傻子”这样的话是大忌,批评不是目的,泄愤更不是目的,批评是为了他们更好的发展。这样正面的或是负面的具体针对性的具体的评价学生易于接受,才能够更好的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在具体评价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多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等进行评价,比如坐姿端正、书写规范、答题完整等等,尽量少说“你真是个 聪明的孩子”之类的话。
总之,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对学生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拍拍肩膀、握握手都是评价,发现一个好动的学生在课堂上很守纪律,摸摸他的头,给他一个微笑;发现一个平时从不发言的同学敢发言了,冲他点点头……这种评价简便、直接、有效,虽然没有量表也无法记录,但对学生的成长也有很大重要的作用。谁能说这不是很好的评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