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影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进修附属小学,吉林 长春 130000)
引言:小学阶段是小学生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在思想观念上也会逐渐形成自己对社会和世界的认识,在这一阶段需要家长和学校为其进行积极的引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是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要在教学中加深对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促进小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
一个人的情感深受其所处环境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故事,每一个故事都会对小学生的情感产生一定的影响。教材故事的这种对小学生情感的感染力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让小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
小学生尚处于身心发育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充当着非常重要的引导角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教材及生活实践对学生的情感进行积极的引导教育,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得到情感的激发,树立积极健康的人格,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人际关系的处理和对待是小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能力。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对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情感教育中,小学生会逐渐形成自己对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认识。一方面,在与同学的交往中,能够很好地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减少误会和矛盾。另一方面,在情感教育中教师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为学生解决在心理上和学习上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总之,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情感教育注重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培养,在情感教育中,小学生能够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和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鼓励学生热爱学习的以及知识的重要性的内容,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这些方面的教育,可以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积极的学习观,加深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基础。教师结合情感教育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对教材进行挖掘,通过创设与教材紧密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感教育中能够对教材的故事有更加直观和具体的认识,对其中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行感悟和想象,这样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情感教育中,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根据教材以及生活实践经验,利用多媒体信息化技术,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将教材中作者的思想情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朗诵等活动,充分了解教材中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思想观念,从而形成自己的情感认识。例如,在《金色的秋天》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寻找有关于秋天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在学习时能更加生动形象的对秋天的景色有一定的了解,从而让学生感受秋天的那种凄凉情感。
在开展情感教育时,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应该进行丰富和创新,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中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在情感教育中要融入生活实践经验,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中感受教材中的情感,从而形成共鸣,对其印象更加深刻。还可以采取对比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关系密切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进行对比学习,教师在教授相关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将两篇文章的思想情感进行对比,分析出两者的异同,让学生在比对学习中感受不同的情感。
在进行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时,要立足于教材,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接受到积极健康的情感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把握教材中深层次的情感思想。
小学生在身心发展中尚不成熟,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小学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也是开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和情感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课堂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一方面,教师要做到“以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心声,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情感教育中。另一方面,教师是小学生在学校最信任的人,教师要经常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对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具有重要作用[2]。
结束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新课改的要求,对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思想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