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文明教育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2019-01-14 01:08:23李俊芳
魅力中国 2019年34期
关键词:文明小学生生态

李俊芳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璧光小学,云南 昆明 650000)

一、相关概念阐述

(一)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着重于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并着眼于人类的未来发展。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我意识和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共存。这种文明观与以往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具有相同的意义,即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都倡导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但是,它们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生态文明强调生态的重要性,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保护自然,不能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他们想做、喜欢做的事情。

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说它们是相关的,生态文明既包含物质文明的内容又包含精神文明的内容:生态文明不要求人们对自然负面对待,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而是积极地在抓住自然法则。积极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在这一点上,它与物质文明是一致的。

(二)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文明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各种方式使受教育者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提高生态文明素质,并自觉地建设生态文明的指导性活动。

(三)渗透

这里的渗透是指以学科为主的渗透教学,即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是通过小学数学课程实现的。这种课程模式便于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获得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应知识、意识和情感。具体而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态文明教育教育是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以知识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充分探讨了教学中的生态文明教育因素。课堂教学和课堂内外教学实践,运用适当的策略和方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实现教育教育与教育的统一。

二、生态文明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一)有利于小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习总书记曾强调,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只有广招天下贤士,才可以为国家的现代化事业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而小学生要想全面发展,必须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现如今,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更加丰富,除了要有扎实深厚的科学文化素养,更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人类的生存发展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作为保障,否则失去了栖身之地,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目前,小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薄弱,生态文明观念淡漠,存在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通过不断对小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有利于小学生平等对待自然,主动保护环境,转变为一个适应时代要求的“生态人”。

(二)有利于“美丽中国”建设的贯彻落实

自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生态文明”以来,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不断完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等的战略高度,更是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间,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十九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被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中,“美丽中国”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报告中还具体地列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步骤和阶段。“美丽中国”宏伟目标的实现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而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环境保护事业的主导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继任者。因此,必须努力使小学生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提高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为“美丽中国”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生态文明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在实际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对小学生数学教学方法的应用。首先,教师应当根据数学教材内容和学生接受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因素,进行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其次,教师还应当在课堂教学中,留给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数学知识,促使学生能在自行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当中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例如:当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知识点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把班级当中所有的人员平均划分成为不同的小组,再让学生一同探讨有关植树的问题,并用多媒体展示植树的问题,向学生讲解植树造林是我国一项长久之计,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一个个小学生。随后教师给出第一个教学问题:王老师和学生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种植1棵树(两端要种),一共需要种多少棵?以此促使小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感知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树木、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环保意识,从而针对学习数学产生学习兴趣。

(二)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养成生态文明观

数学的学习重在理解,如何让学生拥有数学思维能力才是数学教师最终的目的。部分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自己的观点,不给他们思考的余地,这样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应该适当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留给学生时间去自由发挥,在学生处理某个问题思维受阻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相应的提示,加以引导,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例如:在讲授《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可以先抛出问题:长江约的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请问还有几分之几的水体没受到污染呢?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学生答:我们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地球。通过教学问题的导入,使潜移默化地养成生态文明观。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教师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到小学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才能在学校教育中占领生态文明教育高地,才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才能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每一位学生心中,才能使得每一位学生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养成生态文明意识。

猜你喜欢
文明小学生生态
请文明演绎
银潮(2021年8期)2021-09-10 09:05:58
“生态养生”娱晚年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态之旅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对不文明说“不”
我是小学生
文明歌
生态
领导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