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雪
(宁夏中卫市第五小学,宁夏 中卫 755000)
小学教育将对于学生来说较为轻松,在小学教育过程当中进行音乐课程的开展是为了能够为学生奠定一定的艺术基础。根据我们目前调查发现有一些小学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只是将音乐作为一门较为娱乐轻松的学科来进行讲解,并没有重视到音乐学科开设的真正意义,从而在课堂上只是单纯地教学生学唱几首歌曲。但是这无法真正的实现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教师在音乐课堂上为学生教授歌曲的演唱技巧固然重要,但是为学生灌输相关音乐鉴赏的方式,使学生理解音乐真正的魅力,能够学会欣赏音乐才是真正的培养学生艺术的方式。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倾向性的训练,对学生进行相关音乐技巧的培养,加强学生对音乐感知的能力并进行相应的节奏训练。
从专业层面来讲音乐当中的音节长短以及强弱都有其特殊的规律,这样的规律组合称之为节奏。其实不仅是音乐存在一定的节奏,在实际生活中的许多声音都有节奏,例如下雨天的雨声、打雷的雷鸣声,以及市场上的喧哗声,还有一些有规律的敲击声等,训练学生感知音乐节奏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去发现音乐的规律性并且帮助学生能够在掌握音乐节奏过程中产生兴趣,促进学生运用自身的创新能力来进行音乐的重塑。在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的训练的过程当中不能只一味的去借鉴国外的训练理论要与中国相应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参考中国的特殊性质进行适当的创新,从而设计出适合于我们中国小学生的训练方式。对于节奏训练有许多的方式常用的是借用于鼓声来进行节奏的训练,也可以用体态来寻找相应的节奏,身体动作也能够与节奏相适应。所以教师在进行节奏训练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来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训练方式,从而能够保证学生对音乐的节奏训练有一个极乐观的态度。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进行节奏感的训练能够培养小学生对于音乐的识别能力,并且可以加强其体会音乐的感知度。尤其是有助于学生具体的去对音乐的变化进行较为正确的感知。而且良好的节奏训练有助于学生在接下来的深度学习当中能够更高效率的去进行乐谱段落的识别。认识到整个曲子的节奏,对于曲调的判断也十分的有力。例如学生如果判断出来一个曲子整体的节奏较为的缓慢,则大致的可以猜测其音乐的曲调应该是较为沉闷的。从而帮助学生对音乐的内涵进行深入的了解。
进行节奏训练也十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丰富学生在音乐上面的知识并且节奏训练的方式相较于单调的歌曲演唱来说对学生来而言更加的具有吸引力,所以在课堂上进行相应的节奏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兴趣并且提前进行相应的节奏训练也能为今后学生进行的音乐演唱的学习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进行相应的乐曲学习的时候效率更高,理解的更加的迅速。进而也推进了其对音乐内容的思考。
节奏是可以进行再次创作的,学生在进行丰富的节奏训练过程当中储备了一定的有关节奏的知识基础,从而可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当中进行再次的创造。这方面则说明节奏的训练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由于小学的音乐课堂对于小学生今后的艺术培养十分的重要其有奠定基础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当中需要选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相应知识的传输,尽可能的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培养其学习音乐的热情,促进学生在音乐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音乐其实也是一种语言,这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不同的旋律能够使人类感受到不同的情感,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利用音乐的这一特点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肢体语言的节奏训练,比如运用一些舞蹈动作让学生理解到音乐的欢快节奏。尤其是在进行《我们的祖国是花朵》这一课讲解中采用适当的身体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方式最为的适宜,因为这一歌曲的节奏非常明显且节奏并不是十分的急促所以学生在进行舞蹈动作的的演绎当中不仅可以及时地去跟上节拍也能通过相应欢快的肢体语言来加深其对音乐内容的理解。
综上所述,节奏的训练是培养音乐感知能力的一个方法。音乐如果没有节奏则称不上是一个好的乐曲。而在小学的音乐教育当中引用节奏训极其有助于加强小学生对相关音乐的感知能力并且有利于培养其在音乐方面的一些演奏的技巧。小学生在储备一定的节奏知识后再进行其它乐曲的欣赏可以促进其通过自身的创作来进行相应的节奏的改造,从而提升其综合的艺术审美,促进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