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潇涵
(南江县职业中学,四川 巴中 635600)
德智体美劳素养的全面培育是当前素质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重点要求,也是当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极大丰富的社会大环境下对于人才的提高性要求。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在经济腾飞的基础上,不论是国家建设还是个人生活方面,开始逐步从物质需求转移到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我们在吃饱、穿暖的基础上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开始思考精神方面丰富和满足的方法。由此导致,社会的发展不再仅仅需要“埋头干活”的人,而是需要有思想、有能力、有境界的人,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迸发生命崇高的色彩。所以当前学校教育也开始强调学生素养的多样化培育,而不仅仅是将成绩列为考察学生水平的唯一标杆,道德素养、身体素质、艺术审美能力等等都和知识素养并驾齐驱成为评价学生能力的因素之一。那么对于当前日常教学来说,教师我们需要的是针对每一门学科,深入研究学科内容,研究教学大纲所呈现出的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应的能力和学科素养,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美术是教学过程中一门必备科目,同时也区别于语数外等传统学科,属于艺术类学科的范畴。一方面,从教学目标来说,美术不论是哪个阶段即使是高中阶段其教学目标也是为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展开,并且对于学生的学习水平没有固定的教学要求,而对于普通考试学科来说,不同的阶段需要学生达到不同的知识学习水平线,不同时期的教学目标也就自然而然的有差异性,教学内容也呈现阶梯性的难度和广度递增。而另一方面,从知识内容呈现来看,美术不属于考试科目,所以教学内容和模式的选择较为自由,而考试学科需要学生通过考试,并且教学内容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走,只能拓展而不能更改范围。那么从以上两方面中我们能够看出,即使是本文中我们所探究的高中美术学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能够发挥的空间较大,且教学目标一以贯之。所以,下文中我就有针对性的谈谈关于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看法,并分享我的教学建议。
美术课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那么何为审美?如何进行审美教育?这都是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先想明白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高中阶段的审美教学来说,我们面对的学生群体是已经具备独立个性和人格的个体,自我意识强,那么在审美教育中如何实现共性和个性的融合?这就需要我们从教学的角度正确理解审美教育的内涵,进而科学地安排教学实践活动。
首先,审美能力是学生在受教育期间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其看似和知识学科无关,但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教学实践中我们能够看出,高中阶段所涉及的学科可以大体的分为文理两个类别,以往高考制度中都会实行文理分科,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扬长避短”,而当前素质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以来,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实行文理不分科,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均衡性发展。而对于美术学科来说,虽然属于艺术类学科但其中审美教学的部分却和文科中文学素养的培育息息相关,所以审美能力的培养一定程度上能够带动学生的感性思维,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其他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其次,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艺术审美看似缥缈却和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生活的乐趣就来自于人思维的丰富,于生活中发现“真善美”,尤其是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身心的快速成长时期更需要进行心灵上的陶冶和美化,审美教育能够让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善于发现生活并热爱生活,在生活审美中感受生活的乐趣,进而塑造学生健康的个性和人格。
审美实际上是一种个性化的思维方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做的不是“教导”而是“引导”,从思维方面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对美进行探知,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起学生的审美思维,自主审美能力。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对于任何美术作品来说,属于人的创造,带有作者生活的影子,又有作者情感的升华,艺术欣赏的过程中就是欣赏者和创作者灵魂的沟通。所以不同的学生情感共鸣不同,感受到的美也就不同。因此,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我们需要采取“放养”策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审美的方向,让学生在实际探究过程中开辟审美道路,形成个性化审美能力。
其次,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探究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上文所讲,高中生已经具备了独立的人格和个性,所以在审美方面也会存在自己的想法,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能力大致相同的同伴群体内进行思维的交互,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审美效果,最终形成多样化、多角度的思维模式,提升其审美能力。
对于艺术鉴赏,人都会经历一个认知到理解,再到输出的过程。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创新教学内容,实现欣赏与创作的结合。
首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针对高中生的审美特性选择合适的欣赏作品。如大部分学生最开始比较喜欢具象化的作品,如油画、素描等,那么我们就可以从对应的作品入手,选择此类作品中的不同风格进行鉴赏,逐步延伸到其他类型的作品鉴赏上,逐步丰富学生的审美思维,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不同类作品的审美能力。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作品欣赏带动学生的形成艺术创造能力。例如结合高中生的实际绘画能力,在作品欣赏之后,给学生选择对应的体裁作品进行临摹,或者鼓励学生自由创作。通过欣赏到审美输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总之,对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来说,我们需要立足于教学实际,明确高中美术教学的整体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从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出发,创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并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学生的美术潜能,从而为将来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提供多种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