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亮
(伊春林业学校,黑龙江 伊春 153000)
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目的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以三年制为主。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他们应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焊接技术就是高温或高压条件下,使用焊接材料(焊条或焊丝)将两块或两块以上的母材(待焊接的工件)连接成一个整体的操作方法。焊接技术是随着金属的应用而出现的,古代的焊接方法主要是铸焊、钎焊和锻焊。中国商朝制造的铁刃铜钺,就是铁与铜的铸焊件,其表面铜与铁的熔合线蜿蜒曲折,接合良好。春秋战国时期曾侯乙墓中的建鼓铜座上有许多盘龙,是分段钎焊连接而成的。经分析,所用的与现代软钎料成分相近。
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方式,通过中等职业教育各个专业的学习与培训能够是学生成为符合市场需求,能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中焊接技术应用较为广泛,时间操作性强,应用范围广泛,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充分发挥中等职业学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上的优势提升学生操作能力,更好的掌握焊接技术十分必要。在中等职业学校焊接技术实践课程的设计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并注意相关教学安全。一是中等职业学校焊接技术实践课程设计应从调查研究入手,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的程度进行全面的掌握。课程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能力、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综合的判定,才能够使设计的课程有的放矢。对于焊接技术的实践课程设计而言,因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操作难度,更应对参加实践课程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在充分掌握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研判,制定出符合学生能力的课程内容。二是中等职业学校焊接技术实践课程设计应具有系统性,既具有独立的专项能力训练,还应注重学生掌握焊接技术综合能力的培养。焊接技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课程的设计上应对焊接技术的关键技术进行专门的训练,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也应注重围绕焊接技术相关的其他物理学、电学知识的实践环节教学,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三是中等职业学校焊接技术实践课程的设计应将培养学生规范的焊接技术操作习惯作为实践课程的教学重点,贯穿焊接技术实践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实践课程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学生实践操作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得以充分的感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熟练的掌握。焊接技术是在高温或高压条件下,使用焊接材料(焊条或焊丝)将两块或两块以上的母材(待焊接的工件)连接成一个整体的操作方法。因此,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不确定定性,这就要求在中等职业学校焊接技术实践课程的设计中将规范操作和安全意识培养作为贯穿于实践课程全过程的内容,持续、反复的进行教学和提示,使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意识。四是中等职业学校焊接技术实践课程的设计应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避免教学形式单一,课程评价内容陈旧。实践课程重点在于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应突出学生动手实践,避免传统实践课程教师动手,学生看的形式化教学方式。五是中等职业学校焊接技术实践课程的设计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视听、操作方面所带来的便利,将焊接实践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
焊接技术实践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在具体实践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教学的质量和安全性。一是中等职业学校焊接技术实践课程的教学,首先应提升实践课程设计的质量。二是中等职业学校焊接技术实践课程的教学应加强授课教师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积累。三是中等职业学校焊接技术实践课程的教学应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行各业需求人才实际进行深度融合,培养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性人才。四是中等职业学校焊接技术实践课程的教学应及时进行总结和分析,及时修正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案和具体实施内容,从而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操作规范和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