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胡美
(江西省鄱阳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中学,江西 上饶 333100)
为了更好地改善教学方法,老师应该在分析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方法,让教学方法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教法让学生理解和吸收。这样的方法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接受。本文根据目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对如何利用情境教学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以及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出以下几点方法:
在人类数学发展的历史上,产生了许许多多值得颂扬、脍炙人口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家轶事。结合课本内容适当的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故事,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从中学习数学知识,领略数学家的人格魅力,接受思想教育。如:在讲解“乘方”时,这样设置教学情境:
传说,古印度国王第一次玩国际象棋就被深深的迷住了。他决定奖赏发明者,并让他自己提要求,发明者指着棋盘对国王说:“那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 1 格放 1 粒,第 2格放 2 粒,第 3格放4 粒,然后是8 粒、16 粒、32粒、…… 一直到第64 格。”国王反对说:“不、不、这么一点米算不上什么奖赏?”但发明者坚持如此 。同学们,请想一想如果国王答应发明者的要求,国王应给发明者多少粒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理数的乘方”。
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初中生对生活中的事物是最为熟悉的,初中数学知识比起小学知识具有更强的逻辑性和思维性,如何在讲授知识的时候让学生不感觉到陌生,让学生觉得有生活依托,是很多数学老师应该关注和努力的方向。比如,在讲解一次函数的时候,如果老师只是生硬地讲解函数知识,不仅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厌倦和反感,还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因此,数学教学结合生活情境有一定的必要性。在讲解函数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把函数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函数去解决问题。举例:小明从相距小华一千米的正北方出发,两人往同一个方向出发。小明的行程用函数表示为y=x+1,小华的行程用函数表示为y=2x,请问小明和小华多长时间可以相遇呢?这样的情境学生觉得熟悉,是生活中可能出现过的情境。那么解题方法就是x+1=2x,x=1,也就是说小明和小华在一个小时之后就能够相遇。这是生活中经常会遇见的情境,所以学生学习起来也不会觉得难懂。
导入语是一节课开始时教师引入新课程所说的话,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从课堂一开始就牢牢吸引住学生。首先,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心理特征等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运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或者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去学习,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知识、思考新问题。例如,在讲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时,先向学生展示一个问题:一个圆镜子破了,现在只有边缘的一块碎片,根据它,你能制造出一个和原来的镜子一模一样的镜子吗?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破学生传统印象中数学的枯燥空洞感。
数学是基础学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值得人们回味的史实,以数学发展史创设情境,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还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数学发展的历史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家轶事。在创殴教学情境时,可充分挖掘数学史料,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使学生从中学习数学知识,领略数学家的人格魅力,接受思想教育。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可利用历史上笛卡儿午休时梦见到蜘蛛在窗上爬动,受其启发发明解析几何的故事来创设教学情境。创没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它受所讲内容的奉同选择不同的方法。在数学课堂上创设恰当情境,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还能逐步培养起学生对学习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实现学习上的“正迁移”。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情境课堂的推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广大初中数学老师在研究课本和学生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有效地将知识与情境结合起来,在实现情境教学优化辅助课堂的同时又不显得累赘繁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