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淼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第一中心小学,河北 承德 067300)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爱学、乐学、会学、善学,从而增进知识,增长才干。”作为一个数学老师,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感兴趣,还要对数学老师感兴趣。如果学生对老师感兴趣了,那么他们很自然地也会对这个老师所教的课程感兴趣。比如说我们班有一个非常淘气的小男孩,每天上其他老师的课都逃课,老师们抱怨满满,我天天满世界的找他。那时候我觉得很奇怪,我的课他都在,为什么其他课他都不在。后来,从他妈妈的口中我了解到,他说数学老师虽然天天教育他,但是他还是最喜欢数学老师,所以数学课也不会跑出去。对于小孩子而言,老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都会产生一些影响,只要多给孩子一点温暖,他们就会牢记在心。因此,老师们平时也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多一些鼓励少一点批评。还要对学生多做心理沟通,寻找自信的支点。我认为老师与孩子们的感情越深,课堂效率也就越高。
当然,备课是创造高效课堂的非常重要的前提。我认为高效课堂的核心内容就是精讲多练,把握核心要素。“精讲”的备课原则就是对教学内容的安排规划有序,深浅适宜。而且备课时还要考虑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做到因生制宜。所谓精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且老师要做到让学生提出问题,善于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最好还能做到整理归纳。因而,“精讲”的备课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从而使学生产生悟感,真正体会所学学科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幽默睿智,使整个教学过程高潮迭现,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轻松愉快的气氛。学生在这种气氛中,能更好地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我在一年级教学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时,我用打比方的方法,编成这样的儿歌来教学:“样子像箭头,帮助比大小,开口对数大,尖头对数小。”从生动形象的比喻、朗朗上口的儿歌中,学生愉快而轻松地记住了大于号、小于号,了解了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中使用教学幽默、趣味,凝聚着教师创造性思维劳动的教学艺术,一个浅浅的微笑,一个简单的姿势动作,都可以折射出幽默之光来。一个具有幽默感的教师往往能使学生觉得他有力量,有魅力,从而得到无穷的乐趣,也让学生在愉快有趣的环境中获取知识。
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为点燃学生这颗好奇心,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展示教具或实物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帮助学生丰富表象,从而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概念较抽象,知识点又多,容易混淆,加之学生由于刚接触立体图形,想像力不够丰富,很容易感到枯燥无味或产生畏难情绪。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观察和想像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这节课我采取分组教学,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观察教具或实物,讨论面、棱、顶点所具有的特征;通过摸一摸、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棱的特征;通过个数、形状、大小的比较得出面的特征;通过观察、接触发现顶点的特征。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有话可讲,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具体,为下一步学习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和表面积、体积,以及其他立体图形做好了铺垫。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如:我在教学二年级《小时、分、秒、的认识》时,首先让学生猜这样一个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却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然后又根据书本四幅插图,编出一个小朋友是如何爱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故事。这样很自然地使学生认识了钟表、小时、分、秒,同时又及时地向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学生学习情绪也自然高涨。又如:四年级《加法交换律》的教学中,我引进老人给猴子分桃子的故事:早上分给猴子三个桃子,晚上分给猴子四个桃子,猴子不高兴;然后老人重新分配:早上分四个桃子,晚上分三个桃子,猴子可高兴了。这样的故事引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思维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广大学生很快理解和掌握了“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总之,要打造高效率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还要联系实际情况创设生动的情境,吸引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另外,课堂上还要重视并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思维展现,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交流与合作,引导学生在判断中思维,努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共同创建一个个崭新、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