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研究的他山之石——朝鲜时期的韵书

2019-01-13 08:07王平
现代语文 2019年10期
关键词:价值

摘  要:为了更好地帮助学习者掌握汉语汉字、应对科举考试和作诗填词,朝鲜时代学者使用谚汉文编撰了一批韵书。韵书所记汉字之音,或侧重于东音(朝鲜音),或侧重于华音(中国音),或华音東音并重。这些语音材料因其异域性、时代性、典范性等特点,成为我们研究近代汉语音韵学不可多得的材料。由于资料获得不易,这些韵书的价值目前在中国尚未引起更多的关注。以时间为纲,选择经典性韵书,分析其内容体例,介绍其版本概况,概括其价值特点,梳理其研究目录,将朝鲜时期代表韵书的信息首次呈现给学界。

关键词:朝鲜时期;韵书;域外文献;音韵学研究;价值

一、引言

本文中的朝鲜时期是指朝鲜王朝统治时期。朝鲜王朝(1392—1910)是朝鲜半岛历史上最后一个统一封建王朝,通常认为可以分为四个时期:自太祖元年(1392)朝鲜王朝建立至中宗元年(1506)为朝鲜时代前期;自中宗元年至仁祖十五年(1637)丙子胡乱为朝鲜时代中期;自仁祖十五年至高宗三十五年(1897)为朝鲜时代后期;自高宗三十五年至1910年称为大韩帝国时期①。

本文中的朝鲜时期的韵书是指主要按韵归类编排的汉语工具书。韩国韵书以注释汉字字音、订正韩国错误汉字音为主,并为士人背诵和提取韵字提供方便,间或解释字义,并收录一些异体字字形。

音韵学是研究汉语语音系统的科学,包括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等学科。作为学习汉语汉字的必备材料,中国韵书传入韩国的时间比其他传统辞书更早。根据韩国学者康寔镇的研究,韩国在高丽时代就已经引进了中国的韵书,并照原样进行覆刻,如:为科举备试而刊印的《三韵通考》(成书年代未详),就是为了符合韩国时人的实际情况,变换体裁后在韩国重刻发行的。“训民正音”创制以后,可以用hangeul对汉字音进行转写,韩国学者开始编撰能把韩国和中国的汉字音用“训民正音”直接标记的韵书[1]。

二、朝鲜时期的代表韵书

目前我们收集到的朝鲜时期的代表韵书有以下7种:《东国正韵》(1447)、《四声通解》(1517)、《三韵声汇》(1746)、《华东正音通释韵考》(1747)、《御定奎章全韵》(1796)、《玉汇韵考》(1811)和《御定诗韵》(1846)。根据这些韵书的用途,可以将它们分为两类:一是服务于汉字正音;一是服务于赋诗作词。朝鲜时期的国民在学习汉文时,中国古代汉语语音对他们影响很大。为了便于学习,编撰者把当时的韩音和汉音,完整地记录在他们自己编撰的韵书中。这些被保留至今的、用音位记录的古音材料,对汉语音韵学的已有研究具有补充和补正价值。

(一)《东国正韵》

1.基本信息

《东国正韵》成书于朝鲜世宗二十九年(1447),它是韩国历史上第一部使用谚文标记韩语汉字音的韵书。书名为世宗大王所赐,意即东国(朝鲜王朝)的标准韵书。该书为集贤殿学者申叔舟、崔恒、成三问、朴彭年、李垲、姜希颜、李贤老、曹变安、金曾等九人①,奉世宗之命,在参照中国韵书《古今韵会举要》《洪武正韵》的基础上编修而成。编纂此书,主要是为改变当时朝鲜王朝语音中的混乱状况,以达到正音的目的。《东国正韵》由申叔舟作序。申叔舟(1417~1475),字泛翁,号希贤堂(一作保闲斋),祖籍高灵,朝鲜王朝初期(世宗朝)政治家,谥号文忠。申叔舟曾多次担任朝鲜王朝外交官。世宗二十六年(1444),他奉世宗大王之命,与郑麟趾、崔恒等学者创制了“训民正音”。

《东国正韵》全本六卷,由序、目录、韵卷和解题四部分组成。《东国正韵》以韵母为纲,声母为纬。该书废弃中古以来的传统字母名称,采用“训民正音”解例本中的第一个字例来代替传统字母。该书从《洪武正韵》31字母中归并出23字母,设91韵(平声26韵、上声25韵、去声25韵、入声15韵),与同期中国韵书的107韵基本相同。韵目的排列名称也与中国韵书相同,均以一、二、三、四等数字来命名。每一代表韵中又按照声母的顺序将韵母进行排列,每一声母下再按照四声将各韵进行分类,声母用黑色方框标注。《东国正韵》卷数的划分方式与中国韵书不同,先是将韵部相同的字放在一起,再按照平、上、去、入的顺序进行排列。

《东国正韵》有残卷本和全本两种。残卷本只保留有卷一和卷六,为古活字版,以古代六艺之名“礼、乐、射、御、书、数”来表示册数次序。1940年发现于安东,由故涧松全蓥弼氏收藏,现调涧松全文库收藏;1958年,由首尔大学研究生院影印出版。全本则包括六卷六册,共277页。1972年初,在韩国江陵渔村沈彦光第十六代孙沈教万家发现,现藏于韩国建国大学校图书馆。

2.主要价值

《东国正韵》是研究汉语音韵学的重要资料。它既有助于了解朝鲜时期的语言政策及当时学者的汉字正音观,也有助于了解近代汉语汉字音的地位。由于《东国正韵》规定了当时汉字的正确读音,其后的音韵学书籍皆以它为标准,就此而言,它在统一汉字在朝鲜的正确读音方面,确实是一大贡献。对《东国正韵》的语音系统进行探讨,也为了解“训民正音”制字原理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东国正韵》中标记的是韩语汉字音,这些读音与汉语汉字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研究汉语语音系统、观察声类和韵部的分合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在字母归并方面,就反映了当时韩国汉字音中,正齿音和齿头音、重唇音和轻唇音、舌上音和舌头音之间并无显著区别。

3.研究目录

我们对《东国正韵》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将相关研究目录分为三个部分:即专著、学位论文与期刊论文,并分列如下,以便研究者参考。

(1)专著

姜相源.梵语大辞典:《东国正韵》佛教语.敦煌文明出版社、朝鲜明伦馆学术院,2018.

(2)学位论文

??.朝鲜前期汉字音的标研究——通过《东国

正韵》和《洪武正韵释训》的比较.庆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

???.《东国正韵》式汉字音研究.首尔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汉语上古音和韩国汉字音关联性研究

——以声母为中心.崇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六祖法宝坛经谚解》汉字音研究——

通过与《东国正韵》所进行的比较.济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东国正韵》汉字音的声母与韵母的体系研究.延世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基于《广韵》和《东国正韵》的比较的韩中现代初声音价研究.全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东国正韵》汉字音和实际汉字音的比

较研究——以止摄和蟹摄为中心.延世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中韩汉字音之口盖音化研究.仁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期刊论文

???.《东国正韵》多音字在文献中走向单音化的现象.国语学,Vol.77,2016.

张硕.“儿”字之韩国汉字音考察.亚细亚文化研究,Vol.38,2015.

???.《东国正韵》应当得到正当的评价.语言与信息社会,Vol.24,2015.

???.纂经《东国正韵》编纬及活用样相.国学研究论丛,Vol.13,2014.

???.关于《东国正韵》中声排序原理.国语学,

Vol.70,2014.

伊藤贵祥.初期谚解文献之《东国正韵》式汉字音研究.国语学,Vol.70,2014.

???.《东国正韵》式汉字音标记文献之未收字及其注音.冠岳语文研究,Vol.37,2012.

???.《东国正韵》业母与欲母.口诀研究,

Vol.26,2011.

???.《东国正韵》之韵类与《古今韵会举要》的反切下字.人文研究,Vol.58,2010.

???.《东国正韵》之韵类与《古今韵会举要》的字母韵.西江人文论丛,Vol.28,2010.

王玉枝.《蒙古字韵》和《东国正韵》的声母、入声体系之深层考察.中国语文论译丛刊,Vol.24,2009.

王玉枝.《东国正韵》和《蒙古字韵》的实际分韵体系比较研究.中国语文论译丛刊,Vol.23,2008.

王玉枝.《蒙古字韵》和《东国正韵》之关系研究(一).中国学,Vol.28,2007.

???.《五台山上院寺重创劝善文》之书艺学小考.书艺学研究,Vol.10,2007.

金智衡.东国正韵式汉字音“?”之音价——以与中国汉字音作对比为中心.语文研究,Vol.33(No.1),2005.

???.《蒙古韵略》和《东国正韵》.国语史研究,

Vol.4,2004.

慎镛权.《古今韵会举要》《蒙古字韵》以及《东国正韵》.阿尔泰学报,Vol.13(No.1),2003.

???.《东国正韵》所反映的朝鲜音韵学者的中古汉语音韵研究.中国语言研究,Vol.15,2002.

权赫埈.《东国正韵》与《古今韵会举要》之间的音位系统比较.中国学报,Vol.43(No.1),2001.

权赫埈.《东国正韵》与《古今韵会举要》的效、流摄音韵体系比较.江南大学论文集,Vol.38,2001.

权赫埈.《东国正韵》与《古今韵会举要》的止、蟹摄音韵体系比较.中国语言研究,Vol.12,2000.

权赫埈.《东国正韵》与《古今韵会举要》的遇、果、假摄音韵体系比较.江南大学论文集,Vol.34,1999.

权赫埈.《东国正韵》和《古今韵会举要》的咸、深摄音韵体系比较.中国语文论丛,Vol.14,1998.

权赫埈.《东国正韵》和《古今韵会举要》的臻、山摄音韵体系比较.中国语文論丛,Vol.13,1997.

权赫埈.《东国正韵》和《古今韵会举要》的通、宕、曾、梗摄音韵体系比较.中国语文论丛,Vol.12,1997.

???.关于《东国正韵》之编韵.韩国语学,

Vol.3,1996.

李东林.《东国正韵》初声字母“二十三字”之策定及其解释.国语学,Vol.23,1993.

成元庆.在韩国最早对汉字标音的《东国正韵》考.人文科学论丛,Vol.21,1989.

禹敏燮.《东国正韵》浊声母考——以与切韵系韵书的关系为中心.论文集,Vol.15,1986.

???.《东国正韵》研究.延世论丛,Vol.21

(No.1),1985.

千惠凤.初刊完帙之《东国正韵》——基于书志学方面的考察.文化财,Vol.7,1973.

郑寅承.东国正韵研究——对原本加以校注,并与《古今韵会举要》一起进行再构和比较.学术志,Vol.15(No.1),1973.

成元庆.关于《东国正韵》完帙本.?????,Vol.6,1972.

朴炳采.李东林著《东国正韵》研究(书评).

亚细亚研究,Vol.14(No.1),1971.

李东林.《东国正韵》研究(其三):再构方法和结论.论文集,Vol.3-4,1967.

李东林.俞昌均著《东国正韵》研究的解析.东岳语文学,Vol.5,1967.

俞昌均.试论《东国正韵》式汉字音基层.震坛学报,No.31,1967.

俞昌均.《东国正韵》研究(其三):与《洪武正韵》之作比较.语文学,Vol.14,1966.

俞昌均.《东国正韵》研究.震坛学报,Vol.-No.28,1965.

李东林.《东国正韵》研究(Ⅱ):以作等韵图为中心.国语国文学,No.30,1965.

俞昌均.《东国正韵》研究(其一):韵目字设定原流.语文学,Vol.12,1965.

金喆宪.《东国正韵》韵母考.国语国文学,Vol.-No.21,1959.

金喆宪.《东国正韵》初声考.国语国文学,Vol.-No.19,1958.

???.《东国正韵》解题.??,Vol.-No.123,1958.

(二)《四声通解》

1.基本信息

《四声通解》刊行于朝鲜仁宗二年(1517),由崔世珍编撰。崔世珍(1468~1542),字公瑞,朝鲜王朝忠清北道槐山人,著名语文学家。崔世珍自幼勤学,博览群书,于1502年登科及第,历任通训大夫、承文院提调、同知中枢府事、讲隶院教授等职。他精通吏读、朝鲜文和汉文,音韵学和文字学造诣颇深。曾多次到中国北京、辽东等地质正汉语,在汉语学习教材、汉语工具书的编撰和谚解上成就菲然。其中,比较有影响的辞书有《四声通解》《训蒙字会》《韵会玉篇》《小学便蒙》等。谚解的汉语学习教材有《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等。此外,他还编撰有《亲迎仪注》《翻译女训》《谚解孝经》《吏文辑览》《皇极经世书说》《女孝经》等。

《四声通解》之前,朝鲜王朝已有语文辞书流传,但是或正文有音无释,或训解承讹传伪,抑或内容浩繁难阅,不便于时人学习汉语汉字。有鉴于此,崔世珍在《四声通考》的基础上,考证读音,加注释义,历时四载,编成是书。

《四声通解》是在订正《四声通考》的基础上,加注译文而成。因此,在体例上与《四声通考》有明显的承继关系,但在注音释义上又存在着较大的变化。该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四声通解序”叙述了该书编撰的缘起,“韵母定局”介绍了此书的分韵情况,“广韵三十六母之圖”列出了《广韵》的三十六声母,“韵会三十五母之图”列出了《古今韵会举要》中的三十五声母,“洪武正韵三十一字母之图”则介绍了《洪武正韵》中的三十一声母,“凡例”是关于该书正文编排的相关信息,最后是正文部分。

关于《四声通解》的版本,目前有首尔大学一蓑文库藏本。

2.主要价值

《四声通解》中的汉字正音、俗音、今俗音等,反映了明代不同历史时期的汉语音系。《四声通解》所依据的标准音是《洪武正韵》之音,因此,《四声通解》的谚文注音可以为学界构拟《洪武正韵》反切音值提供方便。同时,崔世珍所记俗音是《四声通考》之音,今俗音是崔世珍所处时代之音,这成为后人了解当时的口语音及其语音变化的宝贵资料。此外,该书收字主要根据《洪武正韵》,同时又增加了当时民间常用却不见于《洪武正韵》之字。这些增收之字,部分是前代韵书所有,部分则是当时的新增字,对研究近代汉语文字词汇变迁价值极大。

3.研究目录

我们对《四声通解》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将相关研究目录分为三个部分:即专著、学位论文与期刊论文,并分列如下,以便研究者参考。

(1)专著

Dormels,Rainer.基于《四声通解》之《韵会译训》的结构.学古房,2017.

???.《四声通解》研究.Acadipia,2014.

???.《四声通解》音韵学研究.???,2004.

韩国古典丛书刊行委员会.四声通解.大提阁,1974.

崔世珍.四声通解.1527.

(2)学位论文

韩家俊.崔世珍之《四声通解》研究.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8.

姜信沆.《四声通解》研究.首尔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74.

(3)期刊论文

韩家俊.在《四声通解》声母体系中所反应的时音特征.中国人文学会定期学术大会发表论文集,Vol.2018(No.6),2018.

???.《四声通解》“东董送屋”韵所引《蒙古韵

略》考.中国语言研究,Vol.68,2017.

???.《四声通解》今俗音之属性.韩国语言学会学术大会志,No.6,2017.

???.关于《四声通解》中今俗音的属性.中国文学,Vol.92,2017.

???.《四声通解》字母图考察.语文论集,

Vol.70,2014.

???.《四声通解》中近代汉语词汇初探.中国语文论丛,Vol.57,2013.

朱星一.由《四声通解》“动静字音”考察现代汉语同形异音的巩固过程.中国文学研究,Vol.49,2012.

朱星一.在《四声通解》之中所反映的近代汉语阳声韵之变化.中国文学研究,Vol.47,2012.

朱星一.《四声通解》所反映的近代汉语阴声韵之变化.中国文学研究,Vol.45,2011.

朱星一.反映于《四声通解》的近代汉语语音研究.中国文学研究,Vol.42,2011.

朱星一.《四声通解》凡例考(2).中国文学研究,Vol.39,2009.

朱星一.《四声通解》凡例考(1).中国文学研究,Vol.38,2009.

???.对动静字的初步检讨——以《四声通解》

的引用和记述为中心.外国学研究,Vol.13(No.2),2009.

金恩希.在对译音资料所反映的明代官话——以《四声通解》为中心.中国人文学会定期学术大会发表论文集.Vol.2008,2008.

???.《四声通解》中国音正音标记音再构.中国语言研究,Vol.26,2008.

张晓曼.崔世珍《四声通解》是最早反映汉语北方话m尾已并入n尾的.中国语言研究,Vol.24,2007.

???.崔世珍学问世界和《四声通解》.国语史研究,Vol.6,2006.

李英月.关于《四声通解》中《中原音韵》注释之研究.中国学研究,Vol.32,2005.

李英月.《四声通解》音系特征试论.中国语言研究,Vol.21,2005.

李英月.《四声通解》正音·俗音·今俗音属性考察:以与《洪武正韵》和《蒙古字韵》之联系为中心.中国语文学论集,Vol.-No.29,2004.

张晓曼.《四声通解》阳声韵-m尾研究.东洋汉文学研究,Vol.18,2003.

张晓曼.《四声通解》声母系统研究.中国学,Vol.21,2003.

???.《四声通解》中固有语词汇.东方学志,

Vol.71-72,1991.

李东林.《洪武正韵译训》和《四声通解》之比较:再构《四声通考》.东国大学校论文集,Vol.5,1968.

(三)《三韵声汇》

1.基本信息

《三韵声汇》成书于朝鲜英祖二十二年(1746),刊行于英祖二十七年(1751),由洪启禧编撰。洪启禧(1703~1771),字纯甫,号淡窝,精于韵学,著有《海东乐》《三韵声汇》等,曾整理过《老乞大》。洪启禧于朝鲜英祖十三年(1737)赐文科及第,担任过燕行使、通信使、提调行判中枢府事、大司成等职,官至兵曹判书。洪启禧编修该书,是因崔世珍《四声通解》只记汉字的中国读音而未记录韩国音,在经书谚解中也未改正韩汉音的讹误之处,所以作者以《三韵通考》为基础,逐韵汇声,兼注华音与韩汉音。相较于《洪武正韵》《三韵通考》等书,《三韵声汇》在内容与形式上又有创新。在编排体例上,《三韵声汇》先列平、上、去三声之字,而后单独列出入声字。正文则由韩汉音、华音、同韵字、字义、字母组成。字头先以韵分类,后依据《训蒙字会》之字母顺序排列;每一小韵,先以谚文标注韩汉音,再标注华音。总体来看,是书以“东音”为中心,用正音文字先提示东音,再提示几种汉音,然后把汉字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并注以簡要释义。该书凡例叙本书体例,包括“洪武正韵字母图”“谚字初中终声图”。编者在序文中明确指出编排的具体准则:“华音则以《洪武正韵》字母为主,而一从《四声通解》谚翻之音;我音,则就行用俗音,而律之以字母。其有违于七音者,正之,虽异母而不悖于七音者,存之。若字母中轻唇、正齿、半齿音及喉音之全清、牙音之不清不浊,我国所难成音者,各从一音。内声相近者而合之,中声之舛者亦皆准的于华音。推类以厘之,而或沿或革,务归适宜。……每音必先大书‘我音而分书华音,盖亦取则于鲁史纪年之义欤。至于一字音义之互殊,俗书点画之差讹,无不该括而是正焉。”

《三韵声汇》版本目前有两种:韩国中央研究院藏书阁本,共三卷三册,有洪启禧跋;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藏本,分上下二卷,无洪启禧跋。

2.主要价值

《三韵声汇》是一部以标记韩国汉字音为主,同时并举华音的韵书。此书沿袭了《洪武正韵》《三韵通考》等韵书的编撰模式,同时又打破了以标注华音为主的传统注音方式,改为以注韩汉音为主,按韩文字母进行排序,反映出韩汉字音两种字母体系。它是一本非常实用的韵书,在韩国辞书编撰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三韵声汇》在注音过程中,对每个字的字音,包括正音、俗音、一字多音、一字多韵等现象,都不是随意摘取,而是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重在体现每个字的时音。其中的华音部分,对研究汉语语音史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韩汉音部分则足以成为研究近代韩汉音的宝贵材料。

3.研究目录

有关《三韵声汇》的研究情况,目前我们仅见到2篇学位论文。列举如下,以便研究者参考。

李准焕.《三韵声汇》汉字音声母体系考察.成均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华东正音通释韵考》与《三韵声汇》汉字音研究.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9.

(四)《华东正音通释韵考》

1.基本信息

《华东正音通释韵考》,又称《正音通释》,简称《华东正音》(以下从此称),成书于英祖二十三年(1747),是韩国现存成书较早、记载近代汉字的中韩读音韵书,由朴性源编撰。朴性源(1697~1767),字士浚,号圃庵,籍贯密阳,进士,专攻礼学、音韵学,著作除《华东正音》外,还有《华东叶音通释》。

朴性源在《华东正音序》中指出,当时韩国学者只重视字义,不重视字音,亦不了解声韵学的反切体式,致使韩国汉字音多有乖离。他认为,文字后于声音,是承载声音的工具,倘若忽视声音的作用,人与人之间就不能正常沟通,声音混乱的危害更甚于文字的混乱。是故编成此书。

《华东正音》共两卷一册,按照106韵排列。所收字头的编排次序为:每个字头下面同时记录了华音与东音,其中,华音位于右边,东音位于左边,如有俗音,则用头注的方式进行记录。每页内容共分三栏,平声字放在上段,上声字放在中段,去声字放在下段,入声字用通段形式放置在卷末,体式承袭高丽时代的《三韵通考》。若朴性源有补充说明,则用小字进行附记,注明其另外所属的韵、声和韵类等。此外,加“增补”字眼或在字头上加“(  )”的,则来自《增补三韵通考》体系。从《增补三韵通考》“凡例”中可知,这类加“(  )”符号的字(《华东正音》计有297个),均是韵书记载的读音与实际俗音不同的。

《华东正音》版本众多,现存大约15种,其祖本多源于1747年刊行的原本或1787年正祖御制序文重刊本。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釜山大学校图书馆、延世大学校图书馆等皆有收藏。

2.主要价值

《华东正音》是韩国首部并记华音与东音的韵书,是华、东音并记新式体例的发端。它之前的韵书只有两类:只标记东音的韵书,以《东国正韵》为代表;只标记华音的韵书,以《四声通解》为代表。《华东正音》则开创了一种新的体例,在每个字头下同时记录华音与东音,无论是审音还是作诗,读者皆可同时确认韩中两国语音。这种韵书编纂体例为朴性源首创,也为后世韵书编纂提供了范例。此外,《华东正音》是中、韩语音资料的宝库,不仅系统地标注华音、东音,还为大量的字注上俗音。华音参照《四声通解》,但是后者标注了正音、俗音、今俗音三种反映不同时代的汉语语音,朴性源到底参照了哪种音系,仍有待探究。至于东音,乃“依华音初声”而定,当属朝鲜王朝之读音。而俗音“是不合乎东音规范却广泛使用的韩语汉字口头音”。一本韵书,三种音系,可见该书是研究中韩语音的宝贵材料。

3.研究目录

我们对《华东正音》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将相关研究目录分为两个部分:即学位论文与期刊论文,并分列如下,以便研究者参考。

(1)学位论文

郑卿一.《华东正音通释韵考》汉字音声母研究.

高丽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89.

(2)期刊论文

???.《华东正音通释韵考》韵母体系与北京官话之间的联系研究.中国人文科学,Vol.69,2018.

姜美勋.中世韩国汉字音“山摄”考察——以《华东正音通释韵考》为中心.中国文学,Vol.84,2015.

???.《华东正音通释韵考》华音体系研究

——以通、江、宕、曾、梗摄的入声为中心.中国语言研究,Vol.46,2013.

姜美勋.中世韩国汉字音“流摄”考察——以《华东正音通释韵考》为中心.中国语文论丛,Vol.58,2013.

姜美勋.中世韩国汉字音“遇摄”考察——以《华东正音通释韵考》为中心.中国语文论丛,Vol.56,2013.

姜美勋.《华东正音通释韵考》“蟹摄”研究.中国文学,Vol.67,2011.

罗度垣.《华东正音》华音韵母体系研究.中国语言研究,Vol.37,2011.

罗度垣.《华东正音》华音声母体系研究.中国语言研究,Vol.36,2011.

姜美勋.《华东正音通释韵考》“通摄”研究.中国语文论丛,Vol.44,2010.

姜美勋.《华东正音通释韵考》 “梗、曾摄”研究.

中国语文学论集,Vol.-No.62,2010.

姜美勋.《华东正音通释韵考》研究.中国语文学论集,Vol.-No.55,2009.

李准焕.韩国汉字音多音字之传承情况及其意义(1)——以《华东正音通释韵考》之现实音系特点为中心.大东文化研究,Vol.48,2004.

李准焕.《华东正音通释韵考》俗音考察——以聲母为对象.语文研究,Vol.32,2004.

???.《华东正音通释韵考》研究.先清语文,

Vol.27(No.1),1999.

???.《华东正音通释韵考》头注考察.中国语文学,Vol.28(No.1),1996.

(五)《御定奎章全韵》

1.基本信息

《御定奎章全韵》(亦简称为《奎章全韵》)是一部官修韵书,成书于朝鲜王朝正祖二十年(1796)。它由李德懋主编、徐向膺(1716~1787)等人修订。李德懋(1741~1793),曾师事朴趾源,多次随团赴华,与清代文人交游广泛。李德懋与朴齐家、柳得恭皆属燕岩师门,在诗歌创作上开创出新流派,曾合著诗集《韩客巾衍集》,与朴齐家等一起被清人誉为朝鲜汉诗“四家”“四家诗人”或“海东四家”。

《御定奎章全韵》分为上下二卷。卷首有《御定奎章全韵义例》,介绍该书的注释体例。全书共106韵,按平、上、去、入四声排列,包括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每卷所列之韵都有一个代表字作韵目,每个韵目下注有该韵所包含的字数,韵的排列顺序则用韵目序数表示,如东一、冬二、钟三。一韵中所含之字则按照字母顺序排列。增补和叶韵之字,前后分附于相应的韵目之后,分别以“增”“叶”标示。对于字的注解,每个小韵第一个字下先用汉字释义,再以谚文注音,所增补之字,亦是如此。书中所抄附叶韵字则先注反切,再进行释义。有些字出现在不同韵部中,则以匡圈标示。至于某韵与哪些韵可以通用,一般会在该韵末尾注明,并以“通”字标示。

《御定奎章全韵》所存版本较多,根据金顺姬的考证,其版本信息如下。按照版匡大小的不同,《御定奎章全韵》可分为大本和小本。大本有内阁本、?洞本、新旧书林本等三种。小本有内阁本、半泉本、岭营藏版本、龙洞本、研经斋藏版本、由泉本、西溪藏版本、冶洞本、美阳书坊本、纸物书册铺、汇东书馆、弘寿堂本、博文书馆本、翰南书林本等。以上版本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皆有收藏。

2.主要价值

《御定奎章全韵》是一部使用谚文给韩国汉字注音的官修韵书。该韵书在编撰过程中增加韵字,收录叶韵,注明通用韵部,为士人作诗赋文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问世后即成为诗赋考试的权威官韵。同时,该书标注韩国汉字音,收录了部分中国古代音韵材料,援引了中国古典书籍如《太玄》《易林》等内容,是研究近代韩汉音的重要文献,也是研究近代汉语语音、考辨古籍的重要材料。目前,中国学者开始意识到该书的重要价值,相关研究亟待加强。

3.研究目录

有关《御定奎章全韵》的研究情况,目前我们仅见到3篇期刊论文。列举如下,以便研究者参考。

郑墡谟.《奎章全韵》编纂背景考.韩国文化,Vol.84,2018.

申相贤.18世纪韵书编纂与清代古音学受容研究:尤其以《奎章全韵》编纂为中心.汉文教育研究,Vol.28,2007.

朴秋铉.英、正祖在位期间三部韵书之韩国汉字音考:《华东正音通释韵考》《三韵声汇》《奎章全韵》.

中国语言研究,Vol.11,2000.

(六)《玉汇韵考》

1.基本信息

《玉汇韵考》成书于朝鲜纯组十一年(1811),由李景羽根据《韵府群玉》编撰而成。李景羽,事迹无考。序文认为,阴时夫《韵府群玉》“汗漫浩繁”,“非刻烛击钵之间所可阅览而探索者也”,于是摘选其精要,去其繁琐之言,释其艰涩之义,著成《玉汇韵考》一书。

《玉汇韵考》由序文、正文、沈鼎祖跋组成。序文简要介绍了本书编撰缘由。正文分为两个部分:摘选后的《韵府群玉》与韵部考证。编者摘选《韵府群玉》,在内容上遵循其序言所说“摭其要言,采其奇葩,去其繁而省其冗,研其精而钩其玄”,只注明事件或来源,细节具省略。如“丁东”条,《韵府群玉》作“丁当,佩声。或谓丁东。《诗缉》东即当也。”而李景羽省为“佩声,丁东。”在摘选原则上,编者仅对其本人认为重要的条目进行汇编。如“东”韵的条目,原书二音节条目有“道东、易东、乃东、活东、丁东、小东、闑东、门东、天东、墙东、江东、山东、河东、辽东、甬东、胶东、征东、镇东、平东”,共19条,李景羽只收录了其中的4条:“道东、易东、丁东、闑东”。对韵部考证,李景羽将韵字单独罗列,择要摘选义项,置于相应的内容之后,便于读者对照查阅。

《玉汇韵考》是对《韵府群玉》的精选摘编,因此,其分韵依然为106部,条目也是按词语最下一字归韵。例如“道东”一词,最下一字是“东”,便按“东”字归韵,归入“东”。《玉汇韵考》将同一韵字的词语按字数顺序排列,先列双音节词,再列三音节词,后列四音节词。如“东”部下面首先是“道东”“易东”“丁东”等双音词,其次是“斗柄东”“马首东”等三字词语。词条下予以释义。如“易东”下出处为:“田何谓丁宽事。”与原书相比,较为简单。对于韵目,作者依106部单独列于相应的词条之后,并加以相应的解释。字的排列则据原词条的排列顺序。

《玉汇韵考》的常见版本为全州沈鼎祖刻本,版式仿照王室刻本刊行,书后有沈鼎祖跋文,该本现藏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

2.主要价值

《玉汇韵考》是朝鲜学者研究《韵府群玉》的重要成果,也是研究近代汉语音韵与词汇域外传播的重要材料。《玉汇韵考》所摘选的条目多是用典之语,为阅读古书所必备,因此,该书对研究古代典籍文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其中一些常用词的语音信息,又成为了解近代汉语语音面貌的重要材料。此书虽是按照《韵府群玉》体例编次,但亦有新创,如下栏主要是韵字,上栏主要是字头收词,韵字与收词一目了然,这是以往韵书所未有的。又如《韵府群玉》与“韵考”分置于书的上下两端,也便于查找对照。

3.研究目录

有关《玉汇韵考》的研究情况,目前笔者尚未找到相关论著,目录附阙。

(七)《御定诗韵》

1.基本信息

《御定诗韵》成书于朝鲜哲宗十五年(1846),由尹定铉奉敕编撰。尹定铉是朝鲜后期学者,生卒年失考,南原人,为丙子三学士尹集的后代,曾任吏、兵、礼、刑曹判书和判敦宁府事等职。关于《御定诗韵》的编撰缘起,其《凡例》中有所述及:“《奎章全韵》板本岁久刓缺,承命改刊,仿袖珍本用,便于阅览也。”《御定诗韵》应该是《奎章全韵》的简缩版,它“一依《全韵》旧例”,其内容、体例可以参见《奎章全韵》条,也有叶韵和增韵字。只是在总收字上,比《奎章全韵》少了两个。

《御定诗韵》的版本仅有一种,即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藏本,书前有尹定铉奉敕所作凡例、本书部目。卷端题有书名、卷次。

2.主要价值

《御定诗韵》是在《奎章全韵》的基础上简缩而成,这一方面说明了《奎章全韵》在朝鲜半岛的影响之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朝鲜半岛辞书的编撰水平。特别是与中国韵书的相异之处,更能反映出其异域特点,正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3.研究目录

有关《御定诗韵》的研究情况,目前笔者尚未找到相关论著,目录附阙。

三、朝鲜时期韵书的价值

(一)谚文记录汉字音的价值

朝鲜时期的汉文韵书在音韵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于采用谚文表音,使得朝鲜韵书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价值。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汉字的注音经历了用汉字给汉字注音、字母注音和汉语拼音注音三个阶段。用汉字给汉字注音的方法,是注音字母和汉语拼音产生之前中国传统字典的主要注音方式,包括“直音法”和“反切法”。直音法亦即直音注音,其方法是兩个音同或音近的汉字,用其中一个汉字标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如:“遽音具”。一般是用常用易认的汉字为生僻字、难认字注音。直音法用于字典注音,始自中国的第一部篆书字典《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成书于汉代,当时没有适当的注音体系,只能用读音相似的字表示该字应该怎么读。直音法的注音术语有“读若”“读与某同”“音某”“又音”等。例如:

《说文解字·王部》:皇,大也。从自。自,始也。始皇者,三皇,大君也。自,读若鼻,今俗以始生子为鼻子。

《说文解字·玉部》:?,石之似玉者。从玉厶声。读与私同。

《说文解字·手部》:,首至地也。从手、。音忽。

《说文解字·囗部》:囮,译也。从囗、化。率鸟者系生鸟以来之,名曰囮。读若讹。又音由。

用来注音的字有的是同音,有的只是音近,有的还未必通行。实际上完全同音的汉字很少,如果遇到难字而没有同音字,或同音字也是生僻字,这样字音的标注就成了难题。而且直音法的运用,是以读者掌握大批汉字的读音为前提的,因此,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很大。我们现在使用《说文解字》遇到的困难往往是读音不明。这种困难,不仅一般读者会经常遇到,就是专业人员也会时感困扰。

宋人徐铉为《说文》加注反切语,这对推动许慎《说文》的广泛流传和普及应用是一大贡献。反切是传统声韵之学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注音方法,用两个汉字来注一个字音,反切上字定为被切字的声母,反切下字定为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语音不断发展变化,古人按照当时语音创制的反切,我们今天理解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首先,反切这一注音方法本身并不严密,加之古今音变巨大,有些切语,今人根本读不出相应的音值;有些虽能切出读音,却又不合现代汉语实际音读。其次,反切注的是古音,不是今音。简单地把徐铉所加反切上字的今音声母和反切下字的今音韵母、声调拼在一起,未必能得出被反切字的今音。如果不掌握汉语语音演变的历史知识,要想把古代反切逐一准确拟出今音来,是不太可能的。中国传统字典《宋本玉篇》的注音以反切为主,偶用直音,比《说文》的“音某”或“读若某”注音法更为精确。从《宋本玉篇》到《康熙字典》等大量辞书,主要采用反切注音,直到民国时期,在编纂《辞源》《辞海》时仍然沿用这一注音方法。

沈兼士先生指出:“照上面所说的中国文字之创造和变迁看起来,最初是用形象来表示,进而用意义表示,更进而用声音来表示,其由意符的区域渡到音符的区域的轨迹,是很明显的了。可惜到了半音符阶级,却走错了歧路,遂致终于不能完全脱离意符的束缚而造成一种有规律的字母文字。所谓歧路是什么呢?就是‘借字表音这个方法了。这个方法的弊病,(1)拿一个字的声音来比拟他一语的声音,当然不能绝对的确切。(2)无限制的借用一切固有文字,以为表音的符号,手段太不经济。(3)所表示之语言的意义和被借为音符的文字之本身的意义,日久往往发生一种纠葛不清的疑惑。(4)有了这个以不造字为造字之消极方法,救济半音符之穷,于是可以苟安一时,而不积极的去想法造那以简御繁的正式音符文字,这更是大失着了。总之中国人是把意符的方法太看重了,所以到了第四级,虽名为‘表音,却仍摆脱不了意符的形式,倒累得语言亦受了这个形式的牵制不能应社会组织之复杂而自由发展。”[2](P30)

谚文字母是朝鲜王朝第四代君主世宗大王敕命一批学者创造的。在谚文之前,韩语是用汉字书写的,学习和使用汉字属于当时皇室贵族阶层的特权。世宗创制谚文的本意就是为了普及文化,方便百姓使用,所以谚文简单易学。作为世界上最科学的书写形式之一的谚文,包括10个元音和14个辅音, 字母和音素上有着很强的关联性,能组成许多音节,在标记谚文方面有着独创性和科学性。虽然韩国在15世纪就已经创制了自己的文字系统,但由于在朝统治者仍然偏好使用汉字,所以谚文直到20世纪才开始大量使用。《训蒙字会》已经间或使用谚文给汉字注音,之后像《全韵玉篇》《字类注释》《字典释要》《新字典》等,陆续扩大了以谚文注汉字音的范围,并呈逐渐增加趋势。这一历程标志着汉文字典告别了用汉字给汉字注音的时代①,并逐渐走向了科学注音的规范化道路,反映了汉文字典注音方法的进步。这不仅是对汉字传播和应用的贡献,也是对全人类文化事业的贡献,从这一意义来说,韩国汉文韵书的编纂者是汉字传播的功臣。

(二)近代汉韩双音的对照材料

汉字传入韩国后,汉字音受韩语发音的影响,形成了汉字读音之华音和东音的差异,因此,对华音和东音进行辨别成为韩国自编韵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说,华音与东音并记就是为了说明彼此的差异。这类韵书有《华东正音》《三韵声汇》《奎章全韵》等。可以看出,韩国自编韵书以“正音”为其主要内容。不仅如此,韩国汉文字典中也有不少给汉字明确“正音”(或作“正+谚音”)的。经过我们的初步研究,认为其言“正音”者,皆为中国之雅音,即当时汉语官话读音。毫无疑问,这批语料对于我们研究近代汉语语音的演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韩国自《训蒙字会》(1527)始,就逐渐采用谚文给汉字注音。用汉韩音并记,保留了完整的汉字时音的语音体系,根据汉字的谚文注音研究汉语语音,比之根据反切、谐声、声训、读若、直音等材料,无疑更为科学。这些材料对订补已有的汉语音韵学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正如金哲俊所指出的:“由于历史和地理的缘故,朝鲜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汉语,尤其是李氏朝代,朝鲜学者对中国明清时期的汉语音韵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他们留存下来的诸多文献,对研究近代汉语不失为宝贵的音韵史资料。”[3](P1)

参考文献:

[1][韩]康寔镇.韩国的字序法考察(1)——以朝鲜韵书类为中心[J].中国学(韩国),第40辑,2011.

[2]沈兼士.沈兼士學术论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金哲俊.“类解”类文献中的汉—朝词汇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4]王平,李建廷编著.说文解字(标点整理本)[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6.

[5]王平,刘元春,李建廷编著.宋本玉篇(标点整理本)[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7.

[6]王平,[韩]河永三.域外汉字传播书系·韩国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7]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8][韩]权文海.大东韵府群玉[M].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藏本.

The Value of Rhyme Books in Korean Period

Wang Ping

(Research Center of Overseas Chinese Character Culture,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a)

Abstract:Scholars in the Korean Age compiled a number of rhyme books. These rhyme books recorded the pronunci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ese phonetic materials are exotic, contemporary and exemplary. They are rare materials for us to study modern Chinese phonology. However, due to the difficulty in obtaining data, the value of these rhymes has not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publishes a lot of information about Korean representative rhymes for the first time,

Key words:Korean Period;rhyme books;extraterritorial literature; phonological studies;value

猜你喜欢
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一块石头的价值
六步提升自我
小黑羊的价值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高估50名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高估50名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