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洋
一、环境与设施
1.场址选择。养殖场选择地势平坦、开阔,通水、通电、交通方便且具备一定进排水条件的地区。要求环境无污染、水源丰富、洁净。养殖面积不超过该区域的生态承受能力。
2.池塘。养殖池以东西向、长方形为宜,长宽比例3:2,单池面积以1000 m2~7000 m2为宜;水深150 cm~250 cm;坡比以1:1~1:2为宜;排水口宜设在池塘中央,池底向排水口倾斜。
3.水源
(1)水源可为地表水、地下水、地下渗水均可。(2)纯淡水养殖区配备无污染的盐度调节水源。(3)水源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淡水水质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
4.增氧设备。增氧机以叶轮式增氧机为主,或配以底部微孔增氧、水车式增氧机作为辅助,每667 m2养殖水面配置1.0 kW~2.0 kW负荷的增氧机,视池塘条件与管理水平差异酌情增减,并应自备发电机组。
5.其他设备。应配备简易水质分析工具(如盐度计、温度计、pH计、透明度盘、氨氮和亚硝酸盐分析盒等)、生物测量工具、饵料生物扩繁设施、饵料台等。
二、放养前准备
1.清淤整池
(1)清除池底污泥、杂草等,整修堤坝、水渠。(2)池中淤泥较厚处,应翻耕曝晒或冲洗清淤2次以上。
2.消毒除害
(1)用量。按照生石灰100 kg/667 m2~200 kg/667 m2或有效氯含量≥28 %的漂白粉(含氯石灰)25 kg/667 m2~30 kg/667 m2的用量,全池干撒或化浆泼洒,或使用固体二氧化氯(含氯量≥10 %)用量为2 kg/667 m2,活化后全池泼洒。(2)方法。施用时注水以浸没整个池底,并将药液泼洒于池壁和坝坡上。
3.进水、水体消毒及调节
(1)清淤整池7 d~10 d后进水,进水需加60~80目过滤网。进水至80 cm~150 cm,选用杀菌杀病毒效力强、对藻类刺激小的消毒剂如碘制剂(有效碘1 %)等进行水体消毒,用量0.1 mg/L~0.2 mg/L,兑水均匀泼洒。(2)放苗前1 d~2 d,将池水盐度调至5左右。对于缺少钾离子的地下渗水,要适量补充钾离子(一般使用k2O≥60 %的氯化钾肥补充钾离子),使养殖水体钠钾离子比值达到15:1以上。纯淡水地区若水体总碱度低于80 mg/L,可少量多次地使用小苏打5 kg/667 m3,调至总碱度80 mg/L~150 mg/L。
4.繁殖饵料生物
(1)时间。水体消毒3 d~4 d后进行繁殖饵料生物。(2)方法。一般采用尿素配合磷酸二氢钾等化肥(氮磷比例5:1~10:1)2 kg/667 m3~5 kg/667 m3,或施用发酵有机肥和氨基酸小肽类有机肥等。配合泼洒EM复合微生物制剂0.5 kg/667 m3~1 kg/667 m3效果更佳。(3)要求。施肥后视水色情况5 d~7 d可施追肥1次,并逐渐添加水。然后经5 d~7 d,池水呈现黄绿色、浅褐色,透明达度30 cm~40 cm即可放苗。
三、虾苗选择与放养
1.苗种来源。选用来自原良种场或具有相关资质的场家的虾苗,以SPF(无特定病原)一代虾苗为宜。
2.放养规格及密度。投放体长0.8 cm~1.0 cm、淡化场苗池盐度与池塘盐度一致的虾苗,放苗密度3万尾/667m2~5万尾/667m2,可视池塘条件与管理水平差异酌情增减。
3.放苗
(1)放苗条件。水温应连续稳定在20 ℃以上,池水pH 7.8~8.8,透明度30 cm~40 cm。(2)注意事项。尽量選择晴天的上午或傍晚放苗,大风、暴雨天气不宜放苗,放苗位置选择在上风处进行。同一虾池的虾苗应一次放足。
四、投饲管理
1.质量要求。配合饲料应符合GB/T 22919.5和NY 5072的规定。建议选用生物发酵饲料,以减少水体污染和预防肠炎等。
2.饲料规格与投喂量。投料的规格宜与虾体大小相符;投喂量宜按照虾体重的不同进行调整。
3.投喂时间。日投喂4次,时间为5:00~6:00、10:00~11:00、16:~17:00、22:00~23:00。
4.投喂方法
(1)投喂时,应沿设定投饵区均匀撒布。(2)一般原则为傍晚和早上适当多投、中午适当少投。(3)在池塘边设置饵料台,小池塘1个~2个,大池塘3个~4个。(4)养殖前期在投料后1.5 h~2.0 h、中后期1.0 h~1.5 h提起饵料台观察残饵及检查对虾摄食、活力情况,配合拖底网观察虾的摄食和残饵粪便等情况。(5)根据水质、气候、对虾肠道内含物的颜色以及对虾活力等状况灵活调整投喂时间和投饵量,遇有连阴天、下雨、闷热、藻相突变、用药等情况时应酌情减少投喂量。
5.营养补充。根据各养殖阶段生长及防病等需求,可使用功能性添加剂拌料,如活性钙、营养强化剂、免疫增强剂、肠道调节剂等。在日投喂量最大一顿时拌入即可。
五、病害防控
1.病原监控。利用PCR技术、胶体金技术和选择性培养等,定期对虾体进行白斑病毒、桃拉病毒、传染性皮下造血组织坏死病毒、虾肝肠胞虫、弧菌等病原微生物检测。
2.防控措施
(1)消毒。发现水质恶化、对虾体色或活动异常、有发病征兆或水体中弧菌数量严重超标时,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物如二氧化氯、季胺盐类、碘制剂、海因类等。1 d~2 d后待消毒剂的药效消失,应及时补充有益微生物制剂。(2)预防。定期监测水质。认真观察对虾状况,在水质恶化、蜕壳前后、大换水或天气异常时,及时采取泼洒抗应激制剂、碘制剂、补钙剂,口服免疫多糖、VC、VE和中药制剂等。(3)药物使用。使用的渔药“三证”要齐全(生产许可证、生产批准证、执行标准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药物符合NY 5071的规定;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物,严禁使用氯霉素、呋喃唑酮等水产养殖禁药。
六、日常管理
1.日常管理
(1)定期测量水温、溶氧、pH、氨氮、亚硝酸盐、透明度等理化指标。经常检测池内浮游生物种类及数量变化。(2)定期用旋网在池内多点打网取样测定对虾生长情况、估测池内对虾尾数。③每日巡池,检查网具是否破损,观察水质表观、对虾脱壳状况、活动及分布、摄食及饲料利用情况等。及时发现病虾及死虾,检查病因、死因,及时捞出病虾、死虾。
2.记录建档。每个养殖池都应建立养殖档案,包括对苗种投放情况、每日巡查情况、进水情况、增氧机开启时间、投料情况、饲料、渔药、肥料等各种投入品使用情况等进行详细记录。
七、收获
对虾达到商品规格(≥12.5 g)后,可用脉冲电人工拉网方式收虾,池底剩余的对虾亦可用虾笼收获。捕捞的商品对虾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