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崇树
摘 要:蛋鸡规模化养殖,有利于提升土地的使用效率,提升收益,研究技术措施的完善与修正,可以直接使收益增加。本文根据养殖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出养殖环境与人员的管理、蛋鸡的选择、育雏、育成与生产的实际管理措施,为养殖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蛋鸡;规模化养殖;温湿度控制
目前,我国在养殖业还没有专业技能与知识认证,所以专业化的水平显得尤为重要。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对市场进行调研调查,充分参与饲养与管理,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进而提高养殖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推动蛋鸡规模化养殖管理。
一、养殖环境与养殖人员的管理
环境与人员会因具体养殖情况不同而产生很大的差异,但这又是养殖中最根本的管理基础。本段着重阐述其注意事项与问题。为了自身经济效益而盲目地扩大养殖规模,相同的管理条件下,使得封闭、半封闭的饲养环境得不到保障。例如,未及时的清理使得饲养环境变差增大了蛋鸡的死亡率,顾此失彼。因此,保证环境的前提下,规模的变化与养殖成本息息相关,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平衡养殖环境的温湿度,提升养殖人员的专业水平,确保蛋鸡的规模化管理。
二、蛋鸡品种的选择
本着蛋壳不易破碎、早的开蛋时间、高的产蛋量、较强的抗逆性与抗病性等优点选择。优先考虑较大的育雏基地蛋鸡,这些基地在疾病防疫、卫生条件、消毒管理等方面都具有较高标准,所育成的雏鸡质量与成活率都较高,如:海蓝褐壳蛋鸡。
三、雏鸡阶段的常见问题与管理措施
1.温湿度的管理。一个星期内的雏鸡,应当将鸡舍温度控制在34℃,温差±1℃,刚出壳的雏鸡对温度极为敏感,其自身释放热量极少,控制鸡舍温度恒定是决定着其成活率的关键。随着雏鸡生长,可适当缓慢降低鸡舍温度,一般每个星期下降3℃为宜,但要观察小鸡的表现而适当调整。鸡在鸡舍内均匀分布,睡眠状态安静,为合适温度。如雏鸡呼吸时张口,则表明温度过高,需要适当降温;如果呈现聚集的睡眠状态则说明温度过低,需要适当升温。
控制合适的湿度在育雏期内也是很重要的管理要素。合适的湿度可以让雏鸡避免未能及时饮水所致的脱水现象。育雏湿度在10天内应当保持在60%~70%,最高不得高于75%,10天后,需要将湿度控制在55%~60%之间。
2.雏鸡的饮食管理。雏鸡进鸡舍后,第一次饮水应在1h内。两种饲水方案供参考,维生素群和等渗透压的盐水及葡萄糖连续饲饮2周,或者使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水溶液饲饮2d。雏鸡开食时间应当控制在饲水后的1~2h为宜,过早则容易引发雏鸡腹泻,过晚则不利于雏鸡饲喂管理。少喂、勤喂是喂食管理措施中最基本的原则。首次喂食必须使用易雏鸡消化的饲料,两次后可以改用雏鸡食用的全价料,每周补饲1次砂粒,帮助消化。
3.通风与饲养密度的管理。密切关注3d饲龄后的鸡舍空气质量,如果可以明显闻到臭味,甚至呼吸受到影响,并伴随刺鼻流泪,则应当通风,此时有害气体已经处在超标范围。通风时间宜在室外与鸡舍内温度相差不大的时间进行,如,中午通风可以减小通风对鸡舍内温度的影响。
15日龄前雏鸡饲养密度应保持在40只/平方米。之后,逐渐降低饲养密度以保证鸡群能正常觅食,良好生长,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鸡病的传播。
4.控制光照时间。光照强度适宜控制在20~30lx,以使雏鸡更好的适应环境,前3d應保持每天23h光照时间。随后光照强度与时间逐渐降低。
5.雏鸡的免疫及卫生消毒的管理。饮水、滴鼻为首选免疫方式,这可以尽量避免强烈的应激反映给雏鸡带来的伤害。雏鸡室的消毒必须要无死角,任何消毒不到位的情况对鸡群来说,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每个鸡舍由指定饲养员管理,严禁非饲养员进出,且避免饲养员串舍管理。育雏室内的用具也需要专室专用,消毒。环境消毒首选喷雾方式,用具消毒首选浸泡方式。消毒剂使用刺激小,效果佳的为宜。
6.雏鸡用药的措施。多关注雏鸡情况,发现异常反应立即隔离查看诊断治疗。
四、育成鸡饲养管理
1.过渡期的管理。两个月龄的雏鸡逐步成为青年鸡,鸡舍温度控制在15~22℃即可,养殖密度宜选择15只/平方米。
2.密切关注生长状况。育成期间生长状况极为重要,它关乎未来的产蛋率。关注其体重、骨架充实程度等。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饲料成分,为未来产蛋打下坚实的基础。
3.光照时长的管理。育成期蛋鸡已经不向雏鸡那样需要长时间的光照,相反,长时间的光照会使蛋鸡性成熟加快,提前进入产蛋期,这样降低了产蛋质量,缩短了产蛋期,减少了经济效益。
五、生产蛋鸡的饲养管理
1.开产前后的饲养管理。处于14周龄的蛋鸡,可以由平养转为笼养,这一时期养殖户需要保证饲料营养的供给,尤其是维生素与矿物元素的添加,以保证蛋鸡体重的健康增加,这样可以尽可能地使蛋鸡产蛋量最大化。
2.产蛋高峰期的饲养。这段时间鸡舍是忙碌的时候,环境条件波动也会较大,蛋鸡受到的影响也比较大,这时要严格控制环境状况。保证鸡舍卫生,及时清理一切废物。控制室温在15~23℃,湿度在60%~70%,饲养密度控制在4只/笼,光照时长16h,强度4W/平方米。
产蛋率与日公粮息息相关,科学计算饲料中的成分比例,以促使高产期的到来。在蛋鸡的产蛋高峰期,应该补充充足的钙、磷以及维生素,以满足高峰期蛋鸡营养需求,保证大产量与优产量。
3.保证产蛋率。开产300d后,产蛋率渐渐下滑,此时判断淘汰蛋鸡的时机可以优化鸡舍效益。根据产蛋率、鸡群健康状况、市场价格等因素,评估淘汰蛋鸡数量,最大程度优化蛋鸡产蛋率,进而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蛋鸡规模化养殖过程中,从地址的选取、规模大小的确定、环境的保障、蛋鸡品种的选择,到雏鸡的饲养再到产蛋,每一步都紧紧相扣,最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淘汰蛋鸡。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积累,最终才能在规模化的养殖中,实现收益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帆.蛋鸡规模化养殖管理措施[J].养殖与饲料,2019(10):40-41.
[2]张春丽.浅谈蛋鸡规模化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2019(0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