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特色旅游协同发展

2019-01-13 09:47白宇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36期
关键词:特色旅游乌拉满族

白宇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活态组成部分,为旅游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和附加值。自2018年开始,“文旅融合”已经成为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中的高频词汇。从文化角度讲,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创作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从旅游角度讲,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重要生活方式。习近平主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吉林省吉林市,“乌拉满族鹰猎习俗”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文旅结合的发展过程中也要注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身特点,寻找合适路径,避免过度开发。由此可见,文化和旅游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二者互相融合,互相促进。

一、乌拉满族鹰猎习俗的历史文化

在东北地区吉林市,乌拉满族鹰猎习俗是一项具有久远历史的民族民俗文化事项,在东北民族史和文化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吉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该项目主要传承在吉林市昌邑区土城子乡乌拉街镇,乌拉街历史悠久,是满族发祥地之一,又是清朝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所在地。该地地理上属长白山余脉丘陵地带,松花江流域河网湿地,宜于动植物繁衍,海东青每年秋天都不远数千里来到这里。人们以网捕之,并驯养一冬,来年春天再将其放归故乡。鹰猎是满族生活中一项古老的习俗,源于满族信仰的萨满文化,“女真”称号的真正含义就是海东青。唐代就有北方民族向中原贡鹰,以示臣服。辽逼迫女真贡鹰引起辽金战争。金、元两代获海东青的犯人可免除罪刑。清初当地人去库页岛(今俄罗斯萨哈林岛)捕鹰向宫廷进贡。辛亥革命后,“贡鹰”制度被废除,海东青也濒临灭绝,该习俗日渐式微。近年来,当地政府开始挖掘抢救该习俗。

乌拉满族鹰猎习俗可分为捕鹰、驯鹰、放鹰三个步骤。捕鹰一般在秋季。捕鹰前,要祭拜鹰神,然后用细式套,用难鸡、鸽等做诱饵,来进行捕鹰。捕到鹰后,先拜谢,鹰神格格恩赐,然后驯鹰,把它的野性去掉,接着训练它接近主人,让它能习惯地站在主人手臂上,放鹰前,使鹰的体重保持在一斤九两左右,能够达到放飞的标准。放鹰时,主人要站在山头最高处鸟瞰。此时,居高临下的鹰,铁嘴如钩,双目隙望,一旦发现猎物,以异常迅猛的速度直扑过去。满族人在长期的狩猎生活中,鹰是重要帮手,所以把鹰看为是猎户的无价之宝。春天,猎人要将鹰放回自然,让它生儿育女。这种习俗,含有珍贵人类和动物生存的历程和情感。

乌拉满族鹰猎习俗传承了北方民族生存历程中的智慧与经验,体现了狩猎民族对鹰的崇拜和驯鹰并用于狩猎生产这种利用自然、征服自己的气魄和智慧以及尊重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始天人合一观念,表现了生活在白山黑水间的我国重要民族满族人民的生活历程和生存情感。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

乌拉满族鹰猎习俗的历史文化,它具有非常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作为旅游产品来讲也具有“特色化”,这既是一项鹰猎文化的发展史,又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吉林特色旅游的重要资源。近年来,乌拉满族鹰猎习俗已经走进景区,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去观赏,为特色旅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游客提供了文化的精神食粮。

乌拉满族鹰猎习俗在与旅游融合发展、互相助力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文化旅游对广大游客的吸引力,也丰富了旅游生活和体验,使游客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同时,乌拉滿族鹰猎习俗在也文旅融合中焕发出新的生命,传承了文化根脉,共筑了民族未来。

以乌拉满族鹰猎习俗为例,纵观非遗项目,它们的存在都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是世代相传的文化表现形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旅游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民群众的直接接触、体验和互动提供了可能,也成为了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在旅游的带动下,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推动了传承人群增多,助力了文化衍生产业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为旅游新的增长点,在文化的带动下,旅游丰富了内涵,增加了附加值,可以走得更远。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特色旅游协同发展的两点建议

1、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有着清晰的历史脉络,它是几代人的文化记忆,也是正在生成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记录过去,它更应该创新发展,融入新的时代特色,所以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时也要再发展,在适度开发的情况下,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不可过度开发,过度满足游客的猎奇心理,造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

2、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特色旅游精准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10个类别,包含的项目更是不胜枚举,不是每个项目都适合与旅游相结合,所以,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要注重非遗项目的选择。比如,民间文学类别的,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它比较适合作为旅游背景资源进行讲解;传统舞蹈类别的是广大劳动群众在生产实践中创造、世代相传的,它比较适合在原生地进行表演,在旅游中可以安排专场演出观看,在身临其境中体会传统舞蹈的文化魅力;传统技艺类别的是历史上传承下来的手工艺,它比较适合旅游体验,可以由游客自己做成精美的旅游纪念品,增强文化旅游的情感互动。

(作者单位:132000吉林省吉林市艺术研究所)

猜你喜欢
特色旅游乌拉满族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创意农业和特色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以磐安县维新乡溪下路村为例
影子回来了
寻找影子
让满族剪纸艺术走向辉煌是我一生的追求
2016上海特色旅游食品新入选名单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甜甜的乌拉
那尼!怎么就开学了
满族人为什么不吃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