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利
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淡水养殖类品种仅仅集中于草、鲢、鳙、鲮四类为主,品种比较单一再加上养殖方式不合理,极易所致养殖水域存在严重的富营养化情况,频频发生病害问题。本文为了能够实现提高水产品质量,以健康经济效益为出发点,调整渔业产业结构推广水产品名优品种并主场运用无公害健康养殖技术,本文将对此总结分析。
1、选择优质池塘和消塘消毒工作
(1)选择池塘
首先需要选择有充足水源的养殖池塘,保证水质绝对干净无任何污染,且池塘的各项指标可以与我国的渔业用水水质标准相符。再者最好池塘面积可以在5~10亩以内,以长方形池塘、东西走向为主,达到2m的池深,从而达到比较方便的池塘进水、排水,可以按照每5亩左右池塘配备3kw功率的1台增氧机和1台自动投饵机。
(2)池塘消毒
鱼种在放样之前的10~15天,通过药物消毒池塘,从而对池塘内存在的病原体及敌害类生物有效消除,通常以生石灰干法对池塘有效消除,达到75kg/亩的使用量,能够实现生石灰及底泥二者之间的充分混合,在将池塘完成1周暴晒之后注入水达到80cm左右,随着鱼体的逐渐成长实现水位加高。
2、苗种放养
(1)选择苗种
鱼苗种质作为水产养殖的物质基础,更作为贯彻水、种、饵、密、混、轮、防、管八字经类饲养方法的关键,苗种应当确保质量规格整齐健壮,体表光滑活泼游泳及较强测水力。
(2)苗种消毒
在放养苗种前需要进行鱼体消毒,从而有效预防鱼种出现带病下塘的情况,比较常用的方法包括3%~5%食盐进行5~20分钟药浴,或是运用15ppm~20ppm高锰酸钾完成5~10分钟药浴。消毒所采取的浓度及时长,需要以不同的苗种情况酌情而定,灵活掌握鱼体大小及水文情况,在进行消毒操作时必须保证动作的轻、快,预防鱼体受损并且单次药浴数量不可过多。
(3)苗种投放
在投放苗种时应当选择并无风吹动的晴天,并且选择向阳背风部位作为最佳入水点。
(4)放样密度
以青鱼为例放样的密度可以控制在1000尾/亩,套养鱼譬如鲢鱼可以控制200尾/亩+鳙鱼50尾/亩。
3、科学合理选择投喂优质饲料
在水产品养殖中饲料作为至关重要的投入品,饲料的质量好坏及投喂方法合理性十分关键,会对水产品的最终养殖效果产生直接影响。首先在选择饲料方面,需要选择全价优质类配合饲料,保证饲料不会变质发霉,不可以直接投喂冰鲜类饵料,以浮性饲料为主通过减少沉性类饲料残留所致水质类污染。对于所运用的饲料需要确保符合无公害渔用类饲料标准。对于投喂技术可以结合鱼类存在的摄食类习性,通过制定合理的投喂方式,以鱼类达到八分饱作为最佳的投饵率,并且能够定质、定量、定时、定位投喂,对于饲料生产效能充分发挥,从而对饲料危险系数有效降低。
4、推广鱼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出于未病先防,有病早治,防患于未然的原则,需要经常对工具、鱼种、饲料以及食场经常消毒,尽可能避免发生鱼病问题。对鱼病及时发现并加以治疗,能够正确诊断对症下药选择较小刺激毒性且无残留的优质类渔药,严厉杜绝人为的渔药剂量无故加大。禁止运用我国规定的禁用类渔药,应当以中草药以及光合细菌、EM等我诶生物制剂类无公害绿色渔药为主,并运用生态型鱼病防治措施,真正做到健康养殖能够结合生态防病。
2016年示范户鱼病发生率在示范前达到9%,降低至示范后的3%,有效减少鱼病所致400余万元的经济损失问题。实践证实通过运用微生态制剂技术效果显著,诸多科技示范用户都在水产品养殖中,能够自觉运用微生物制剂,从而有效改善池塘水质问题。达到比较稳定的水体PH值,并对氨态氮、亚硝酸盐浓度有效降低,并很大程度增强提升溶解氧含量和水体透明度。不仅如此还增强了鱼体的免疫力,有效减少病害问题,明显增重鱼体降低饵料系数。经过实施健康养殖及生态类防病技术,可以实现水产品的安全生产,并且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与此同时也能够为对水产品的日常质量安全奠定充分基础。
5、重视日常养殖管理
要养成能够每日早中晚巡视鱼塘的习惯,从而定时观察池水以及鱼类的动态情况,从而对问题及时发现并采用相应措施。还要经常注入新水确保养鱼数值的活、爽、嫩、肥。重视日常管理工作,预防鱼体受伤要确保操作细心,并重视鱼塘的环境卫生,及时清理消毒将死鱼和残饵捞出,还要做好每日养殖记录。
综上所述,通过对名优品种实用技术加大宣传推广,在近年来获得了显著效果,通过介绍名優新品种及致富典型,能够顺利推进我国的渔业科技入户工作。
(作者单位:750021宁夏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