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晓丽
机插水稻实行宽行、窄株、中小苗浅栽,分蘖发生快,符合水稻稳产、高产的要求,可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我县从2003年开始示范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从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应用效果看,它具有省时、省工、稳产、高产,增产增收的作用。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术不能简单理解为就是增产、增收的技术,它是获得水稻稳产、高产的方法之一,不是增产、增收的唯一措施。机械化插秧要获得稳产、高产要把好下面几关:
一、机具及种子选择
机具应选择性能稳定、操作简单灵活、维修服务方便、经济适用,如井关、久保田等插秧机。
品种要用产量增长潜力大、生育期长、抗逆性强的品种,如武运粳系列,同时种子的发芽率不小于90%,不小于85%的发芽势。
二、育秧要求
机插秧苗要求的是毯状的中小秧苗,秧苗标准为:秧龄:18—22天;叶龄:3.5—3.8叶;苗高:13—18cm;基茎宽:2—2.2mm;1.5—3株/c㎡;单株白根量:10根以上。由于我们采取的是机械化流水线硬盘育秧,所以秧块的大小、厚度都符合机械化栽插要求,但人工育秧,由于农户不按规范要求操作, 秧块的厚度(2—2.5cm)往往难以达到机械化栽插要求。秧块厚度大于2.5cm栽插时容易伤秧根不利于秧苗返青、分棵及漏插率增大;秧块厚度小于2cm,栽插时容易伤秧茎死苗率增大。
三、栽插要求
机插秧由于是中小苗移栽,分蘖性强,同时宽行窄株能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因此栽插初期要做到二看二调整,一看每穴的棵数(3—5根),二看漏插率(小于5%);一调整插深(0—1.5cm),二调整株距(保证6.5万/亩基本苗)。在每亩基本苗达到农艺要求、漏插率控制在农艺要求的范围之内时,栽插深度是影响水稻分蘖的决定因素。土壤性质、耕整地的深浅、大田耕整后沉淀时间的长短等都影响秧苗栽插深度。秧苗每抬高一个根茎层基本上要5—7天,因此栽插过深时地下节间会伸长,分蘖后移,分蘖节位升高,后期任何农艺补救措施都无法形成高产的群体。下表为不同栽插深度与秧苗分蘖成穗对比。
分析认为,插伸在0—1.5cm,栽插后7天开始看见分蘖,分蘖发生块,始蘖节位低,总茎蘖数高,容易形成高产群体。因此栽插深度应控制在0—1.5cm,不能超过3cm,为了确保适宜栽插深度,耕深应控制在15cm之内,沉淀时间根据不同的土壤确定,栽插时田间为“瓜皮水”,栽插后的秧苗做到不漂不倒、越浅越好。
四、田管要求
“三分栽七分管”,由于机插秧苗实行的定行、定穴、定苗、定深栽插,符合高产栽培中宽行、浅栽的要求。因此肥、水要实行“前促、中控、后保”,确保机插水稻达到稳产、高产。
1、施肥
根据机插秧苗的特点:中小苗、机械植伤相对较重,生根较缓,基肥要以复合肥为主,分蘖肥分三次轻施,以N肥为主,坚持“少吃多餐”,第三次分蘖肥根据苗色和长势确定是用复合肥还是氮肥,穗肥主要施促花肥、保花肥。水稻全程生产用肥按照基∶蘖∶穗=3∶5∶2的原则科学施肥。具体见下表:
2、水管
栽后到拔节的大田水分管理,决定分蘖节位、高峰苗期、总茎蘖数、有效穗,影响穗总粒数。根据对机插秧苗栽后7天内浅水活棵,15天内干湿交替,15—20天内浅水间隙灌溉,25天后主孕穗前分三次烤田(处理1);栽后25天长期淹水,25天后重烤田1次的田间调查如下表:
有上表可看出,机插秧前期宜浅水,结合露田促使秧苗早生快发;中期脚印里似有水无水,忌重烤田;后期,后水不见前水,分次轻烤田。
综上所述,从我们这几年示范、推广结果看,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具有省工、稳产、高产、节本增效的作用,同时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与之配套使用的插秧机械具有性能稳定、操作简单灵活经济适用。适合水稻产区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单位:243100安徽省当涂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