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洁
一、案例背景
教师的举手投足,甚至一颦一笑,都在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和情感,这便是“体态语”,也被称作“肢体语言”,是利用身体姿态、面部表情和其他非语言的行为来进行人际间沟通的手段。体育教学中,“体态语”具有语言表述所无法达到的独特优势,也彰显着体育教师非凡的教学魅力。体态语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是值得一线体育教师共同关注与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问题的提出
本案例涉及的主要问题是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有效地利用“体态语”与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如何利用“体态语”凸显教材的重难点,如何利用“体态语”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以及如何将“体态语”与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机地融合互补。相信通过本案例的探讨,越来越多的教师能恰当地运用“体态语”这种非语言沟通的形式可以增进师生间沟通的有效性,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案例描述
终于忍受不了扁桃体的反复胀痛,趁着国庆小长假,做了个微创手术,但尚未痊愈便要开学,怎么办?实在不忍看到孩子们一双双对“体育课”渴求的眼睛,便即刻拟定了一套方案。滴滴滴,在班级微信群中发了一条信息:“由于本人嗓子小恙,本周的足球课将开启‘无声授课模式,敬请关注我们的‘体育微课堂!”
备课,刻不容缓!“翻转课堂”凸显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变革性影响,充分发挥了互联网教育的独特优势,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显著增强。这个单元的教学,将充分运用“翻转课堂”这一成熟的教学模式。利用这种“先学后教”的时空翻转,把课程设置中需要“講解”的部分,在微课制作时略有侧重地将动作要领和自主练习时应注意的事项介绍得更为详尽,对学生回传过来的“小视频”逐一通过文字纠正。正是利用“微课”的形式让学生预习,并把自主练习的部分拍成视频回传到“翻转教学平台”,实现了远程指导、错误纠正,初步完成自学自练,虽然颇费功夫,但也体会到了“创新”带来的快乐。
上课了!课堂的组织环节,基本是驾轻就熟,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就比较善用“体态语”明示或暗示学生。鞠躬代替了问好;犀利的目光扫过,几个“捣蛋鬼”立刻收敛了很多;两个学生拿着“见习条”,等待我的批阅,见我眉心紧锁,一名学生便忙更正说“能坚持上课”;体育委员带领大家做了一般性热身,笔者则示范了专项热身环节;接下来,提示学生展示自主练习的部分,巡回指导,做得好的学生,笔者投以赞许的目光,并竖起了大拇指,对技能掌握较差的学生,笔者以关切的眼神或拍拍肩、摸摸头给予鼓励,并示范正确的动作,帮助他树立信心;对于本课的重点部分“支撑脚的选位”,笔者反复示范加以强调;对于“支撑与击球动作的衔接”这一难点环节,笔者借以慢动作和分解示范;到了技能拓展阶段,笔者根据动作技能掌握程度将学生分成“纠错、巩固和提高”三个层次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并利用“教学平板电脑”提示各组别需要进一步完成的练习内容,随着进入提高组的学生越来越多,脚内侧踢固定球的练习逐步变成了踢滚动球的练习,练习中学生们分组合作、激情澎湃,汗洒操场,表现出了良好的体育运动与道德情操;身体素质练习与放松部分,笔者以身示范,参与其中;在课时结束阶段,学生们则畅所欲言,自我小结与小组评价相结合,表现突出的小组笔者带头为之鼓掌,还需努力的学生,笔者振臂为其加油。
四、反思与评析
(一)“无声授课”非首选,综合运用显成效
“体态语”是口语交际的重要辅助手段,但绝非交流沟通的唯一手段,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替代语言沟通的地位。这次“无声授课模式”的确也是无奈之选,同时也是源于对平时课堂驾驭能力的自信和成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长期实践。例如在授课过程中,“讲解”部分绝不能单纯地用“示范”来替代,针对这一弊端,授课模式与信息化教育的综合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显现出更为卓越的成效。授课过程中,利用“平板电脑”这一便携式的教学工具,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直观形象地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实现了分层提高。
(二)课堂常规是载体,心灵沟通是关键
体育教学中师生间的契合度很大程度上和“体育课堂常规”的执行情况有关,“常规”的执行力越强,师生间的默契程度则越高。教师极富表现力的肢体语言,甚至一招一式都切合课堂常规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便会意了教师的意图并能快速地行动起来。如,队形组织时,教师做出横队或纵队的手势则无需语言提醒,学生们便很快自觉地站好;有学生在队伍中交耳私语,教师可以利用“目光怒斥”;有学生身着牛仔裤上课,教师只需指向他的裤子,便能让他明白自己的“违规行为”等等。手势与表情等无声信息的传达更为直观,不仅避免了时间的浪费,还更易于被学生理解接受。眼神的交融、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互动更是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学生也能把教师当作可以交心的朋友。
(三)处变不惊看心态,随机应变靠实力
体育教学是一门多变灵活的艺术,教师在传授健康知识、运动技术或技能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培养其良好的体育道德与品格。面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情绪表现或道德伦理,教师不仅要善于“察言观色”,还要善于利用自己的面部表情、眼神、手势或身体姿势等“体态语言”及时、适度地表扬或批评,这种无声的语言往往是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面对运动中的偶发事件时,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智慧和胆识,也要有自己的一套处理技巧。处变不惊,考察着教师的心理素质,随机应变则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