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娅娜·哈斯南
当前,东南亚初创企业的生态系统正在蓬勃发展并迅速成熟,人们将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向了更有前景的企业。同时,东南亚地区风险资本和私募股权投资的增长,也催生了东南亚第一批独角兽企业,这些企业的市值迅速达到10亿美元,甚至更多。
截至2018年,东南亚地区有10家独角兽初创企业,这个数字在未来5年还会增长,至少还有10家公司即将成长为独角兽企业。目前,东盟初创企业的平均交易规模达到2.2亿美元,印尼的独角兽企业Go-Jek与Tokopedia功不可没。
随着更多的企业步入成长阶段并成为收购目标,资金的增加就显得意义重大。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在2019年的《私募股权简报》中称,2018年东南亚地区的风投增至311笔公开交易,价值52亿美元,而2017年为230笔公开交易,价值41亿美元。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创业&家族理财”课程教授克劳迪娅·纪斯伯格表示:“在东南亚蓬勃发展的创业生态系统中,现在无疑是一举成名的最佳时机。”她补充道,“各大企业对初创企业领域的兴趣日益浓厚,它们可能会为初创企业提供更多退出机制,或填补某些国家的资金缺口,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发展趋势。”
创业投资退出机制逐渐成熟
创业投资的退出机制,指的是创业投资机构在其所投资的创业企业发展相对成熟后,将所投的资金由股权形态转化为资金形态。在整个东南亚地区,成功退出初创企业的投资机构数量一直在上升,其中大部分是科技公司。金门投资和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在2019年联合发布了一份题为《新前沿:东南亚的创业投资退出格局》的报告,估计在2023~2025年间,将有700家成功退出初创企业的投资机构。这份报告还反映出,由于2010~2012年间风投基金的生命周期结束,2022年后初创企业的退出将大幅增加。
初创企业的退出策略有很多,比如并购(M&A)和首次公开募股(IPO)。M&A的意思就是与一家规模更大的类似公司合并,此类大规模的公司可能正在市场上寻找自身互补的技能,而收购规模较小的初创企业是开发产品的一种有效方式。IPO是指一家公司开始在股票市场上市,并向机构与非机构投资者出售大量股份。
在印尼,多数初创公司创始人的退出策略有可能涉及被国有企业收购。这样的退出被称为“Acquihires”(Acquire+Hire),即“收购+雇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国有企业会吸收初创企业的人才与产品。另一种初创企业退出途径是通过印尼证券交易所(IDX)上市。2017年,印尼电商初创企业Kioson通过IDX上市,成功融资330万美元。不过,对于东南亚的科技公司来说,“上市”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
同时,独角兽企业也正在成为收购方,推动着初创企业未来的退出。2017~2019年间,Go-Jek收购了东南亚7家初创企业。独角兽企业收购小型初创企业这条路是可行的,因为这能够让它们更容易进入新市场,同时巩固它们在国内市场的强大地位。
“现在,东南亚地区的初创企业退出模式已经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第一阶段就是目前东南亚普遍存在的小规模收购;第二阶段是整合本地初创企业,形成该区域内的企业巨头,目前这一阶段正在加快步伐。自2014年以来,在科技巨头的带领下,东南亚地区已经完成了28笔收购交易。”金门投资合伙人贾斯汀·霍尔如是说。
即便如此,仍有一些公司,虽然能够建立健康的商业模式和规模,但却选择保持独立,把利润重新投资于公司内部。这样“不走寻常路”的企业虽然不多见,但也不是什么新闻。
热情与动力“燃烧殆尽”
创业失败其实屡见不鲜。根据全球知名创投研究机构CB Insights在2019年对创业失败案例的分析,70%的初创科技公司通常在首次融资20个月后倒闭。虽然这些企业倒闭的真正原因可能十分复杂,但CB Insights还是列出了最有可能导致初创企业倒闭的20个原因,其中包括没有适合的团队(占23%)和营销不力(占14%)。
该研究还表明,42%的初创企业失败是因为“无市场需求”,即初创企业不能解决市场需求问题。视觉配置平台公司Treehouse Logic的创始人表示:“如果初创企业不能解决市场问题,它们注定会失败。”一些初创企业目光狭隘,花太多的时间为自己打造解决方案,却不在乎潜在客户的反馈。在东南亚,由于更多的资本和人才面临着同样的市场需求问题,竞争更为激烈。
29%的初创企业聲称资金短缺问题是它们失败的原因。初创企业的创始人很少考虑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使得他们的热情与动力容易“燃烧殆尽”,至少8%的初创企业因此失败。
如果初创企业能在必要时止损,并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重新调整舵头,就有可能获得成功。另一方面,拥有一个可靠、多样化和有动力的团队至关重要,这样才能分担责任。此外,更多、更频繁的融资会带给初创企业更多的退出机会,同时推动整个东南亚科技初创企业生态系统的发展。
来源:《东盟邮报》
编译:周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