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高校志愿者服务促进实践育人模式的创新研究

2019-01-13 09:52向羽
祖国 2019年22期
关键词:新时代

摘要:进入到新时代,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同。通过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可以有效地促进高校实践育人模式的创新。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志愿者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其次,分析目前高校志愿者服务工作体系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实践育人模式,分析高校志愿者服务工作创新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新时代   高校志愿者服务   实践育人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在新时代,要着重注意教育的实践性,通过实践创造来引领教育的方向,通过实践创新,来焕发教育的活力。而志愿者服务工作,就是大学生在求学阶段一种比较方便的接触社会锻炼自己工作能力的形式,通过开展志愿者服务工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创新实践育人模式的重要性

志愿服务工作强调奉献意识与服务意识,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大学生的能力水平可以得到锻炼,思想意识可以得到提升,因而,在新时代,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创新实践育人模式,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培养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通过开展这样的实践活动,大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可以受到正面的影响,从而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支持者和创造者,为高校的共青团注入新鲜的血液。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活动来看,高校的志愿服务工作主要是通过共青团来组织和领导的。通过创新这种实践育人的模式,可以增强高校共青团的学生基础,提高整个青年组织活动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引领学生通过参加这样的志愿组织,来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实践的乐趣。

(二)服务和奉献一直都是我国的传统美德[1]。通过组织和开展这样的志愿服务工作,可以弘扬我国的传统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价值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这样的实践服务工作,来引领社会思潮,鼓励大学生将自己的时间花费在更有意义的社会实践上,避免大学生受到错误社会思潮,例如精致利己主义、金钱至上主义、享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影响。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促进大学生思想精神文明的健康建设。

二、高校志愿者服务工作体系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学校的志愿服务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仍然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

首先,一些学生组织没有严格的相关管理规定,对服务的对象没有明确的界定,导致大学生在从事志愿服务工作,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当中,缺乏组织性与纪律性。例如,在报名参加志愿活动工作之后,长时间得不到联系,影响了大学生参与这样活动的积极性。

其次,缺乏相应的志愿服务工作考评机制,很多高校只是盲目的扩充高校志愿服务团队的学生数量,而没有对服务过程当中这些服务人员的具体服务行为作出系统的指导。一些大学生只是为了学分、社团经费或者其它一些功利性的原因,参与到这样的志愿服务当中,在活动过程当中缺乏服务意识,甚至存在反感情绪,影响了整体服务的质量。

最后,一些大学生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精神内涵理解的不到位,可能是受到同学、室友、老师的影响,而盲目的参与到了志愿服务的活动过程当中。而沒有根据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专业知识背景,进行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工作挑选在服务的过程当中,也由于没有受到专业的指导,而显得力不从心。

三、创新志愿服务工作与实践育人模式的对策

在新时代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创新实践育人模式,有利于高校的人才教育工作迎来崭新的局面。通过开展这样的志愿服务工作,可以进一步坚定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基础,适应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新时代的文化发展方向。通过更加趣味性、系统性的青年组织活动,来释放大学生的活力,鼓励大学生在这样的活动过程当中,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认识到党和国家对于青年人才的需求。在青年时代树立远大理想,提高对自己人生发展规划的科学性与系统性[2]。

(一)严格管理志愿服务工作

1.提高重视程度

学校要加强对于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加强整个志愿活动工作当中的组织领导力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的带队教师团队建设,以及学生志愿组织建设,提高整个学校志愿服务工作的覆盖范围,建设更加规范的管理体系。例如,大连市某高校在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活动的过程当中,校长亲自参与到了志愿活动启动仪式的揭牌过程当中,学生感受到了学校对于该活动的重视,积极性得到提升,主动性得到激发。

2.完善考评体系

学校要不断完善高校的志愿服务工作考评体系,真抓实干,将志愿服务工作的具体考评活动落到实处,对做出卓越贡献的学生进行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提高整个考评体系的系统性。例如,高校可以在进行志愿工作体系创新的过程当中,结合往期志愿服务工作的相关成果,设立科学的考评目标,并在宣传服务工作之前,就将这个目标下放到了指导教师和学生手中。学生充分的了解了本次志愿活动的主要内容以及考评标准,因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参与到了日后的志愿服务活动当中。学校根据学生的志愿服务时长、志愿服务等级、志愿服务质量,设定了三级评价标准,甄选出五名优秀的学生代表,进行了相关的精神奖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服务热情。

(二)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宣传

1.提高宣传覆盖范围

学校要在校内与社会上加强对于志愿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弘扬奉献精神、志愿精神、服务精神,将本学校的实践育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充分利用学校内部原有的传播平台与新媒体平台,形成一种一体化、全方位的宣传格局。例如,高校可以在进行志愿服务工作宣传的过程当中,整合校园网站、团刊、志愿服务团队的官方微信平台与官方微博平台,评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新时代雷锋群体,宣扬这种五四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并将优秀的志愿服务工作代表进行集体表彰和推介。

2.提高宣传的趣味性

学校还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避免志愿服务工作的宣传过于枯燥、死板,而影响了学生的认知。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专题报道的形式,提高整个传服务工作的扩散程度和参与率。在学校范围内营造一种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参与到志愿服务工作的过程当中来。 例如,高校在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宣传的过程当中,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网络用语,制作学生喜爱的网络小视频。并通过微信票选活动,评选出学生代表,作为学校志愿服务工作的宣传大使。通过这种方式,大大的拓展了学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學生覆盖范围。

(三)加强工作组织与人员培训

1.提升思想认识水平与服务技能

一方面,要通过先进的事迹讲述,提高学生对于这幅工作的思想认识,帮助学生了解当代实践育人工作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标性,将实践教育作为志愿服务工作的一种长效机制,落实到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当中。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于青年志愿服务工作者的技能培训,从每一次志愿服务的具体细节出发,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目前的服务水平,与目标之间存在的真实差距,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技能学习,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与服务意识。

2.案例分析

例如,湖南省某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在开展志愿服务过程当中,就充分利用了学校目前的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组织和共青团组织,对实践育人的理念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学校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建设了社会实践基地一个、校园实训基地两个、重点青年志愿服务基地五个。并通过百团大战等相关的社团活动,组建了两个学雷锋志愿协会、一个环境保护社团、一个老年人康复活动社团[3]。这些实践社团分别与学生的所学专业相对应,相当于是学生专业学习的一种实践性延伸。通过这些社团和相关组织,共有超过5000名学生志愿者,参与到了社会服务当中,累计服务178次。这些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社会实践,通过挂职锻炼,顶岗实践等等来,发挥自己的社会效益,贡献自己的社会力量。学校还建立了有效的网络公益对接平台,对这些学生的实际行为进行专项的指导,并充分与当地政府联系,取得了一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取得了比较良好的社会效应。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与志愿服务活动,越来越多的学生认同了学校的奉献文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在新时代要通过多元化的建设方式,打造点线面的一体化志愿服务工作系统。从本文的分析可知,研究高校志愿服务工作与实践育人模式创新,有利于高校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对于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指导。因而我们要加强对于志愿服务工作的理论研究,提高实践育人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景仕荣.“333”模式指导下高校青年志愿者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初探[J].学周刊,2019,(17):179-180.

[2]刘潇,张磊,周琪.高校志愿服务类社团现存问题与改进措施探究——以吉林大学艺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例[J].智库时代,2019,(17):96-97.

[3]卜浩然.新时代高校“平安校园”志愿者队伍服务长效机制探究[J].安全,2018,(05):80-82.

(基金项目:共青团湖南省委项目:“绿水守护者”志愿服务项目(湘团办发〔2018〕11号);作者简介:向羽,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单位: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高校管理。)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