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之荣
(重庆广电集团(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重庆 401147)
在未来的现场新闻报道中,电视台记者必须要针对现场报道具体方案的组织设计和实施过程等相关内容,在方法与要求上体现出自己与新闻事件的结合,从而实现良性互动,才可以有效的增强新闻表达能力与自身的专业水平。做好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应当坚持以下几点原则。首先,要遵循系统化原则。现场报道的新闻内容必须由完整系统的体系构成。即便在进行采访时选择某一专题实施采访,也应当和新闻主题相契合,避免盲目提问,对于专题采访也应当体现出系统化,专题新闻的现场报道方案以及采访提问设计等内容都必须要在一个完整的系统内来完成。
其次,坚持理论化原则。现场报道不能够单单停留于简单的新闻事件呈现上,而必须要从现场报道过程中予以提炼和总结,最终得出一定的理论观点,把现场记者从新闻事件中所获得的感性认知转化为系统的理性观点。
最后,必须坚持人性化原则。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记者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和专业素质,让自己可以从更高的层面和更广的角度来理解新闻事件,充分挖掘出新闻事件中的内涵与精神,增强自己的人文情怀与理论素养。
现场报道是民生新闻事件中最具有说服力的部分,现场报道首先强调的是其真实性和及时性,真实性是出镜记者对于整个民生新闻事件的客观情况的再现以及评价,及时性主要是对于民生新闻事件的现场报道介入的时间上的要求,抓住事件中稍纵即逝的场面,及时直接地将整个事件通过现场报道呈现给电视观众。其次现场报道是出镜记者切身进入事件现场直接面对现场情况的交流,需要通过出镜记者的语言表达、行为表情及自身形象,直接地将报道的对象真实地体现在电视屏幕上。
出镜记者是对民生新闻的现场报道进行把握、引导的关键,出镜记者是在新闻事件发生后现场报道介入的主导,其要通过声音、形象、语言以及表情来传递信息,还要能够正确地把握舆论导向以及掌握如何真实、准确、及时地还原新闻事实,因而现场报道就要求出镜记者能够准确把握现场报道的技巧,还要具备很高的能力和职业素养。具体来说现场报道要求出镜记者要具有亲切感,面对面真实地让观众感受事件现场的情况;要具有交流感,现场报道的被报道对象是收集报道信息的重点,需要记者将话语权给予更广泛的群体,体现报道的客观真实性,更能带动现场以及观众的参与热情。
我们常说,好记者不一定是专家但必须是个杂家。新闻现场报道要求记者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以及良好的掌控能力,如此才可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场,才能获得最好的报道效果。
新闻现场报道视角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选择得合理能够有效提升新闻节目效果,反之则会导致失败。在现场报道中,新闻节目的现场感与可视性是非常关键的两项要求,新闻内容是否准确客观也是从这两方面来体现的。简言之,新闻现场报道即是借助于某种手段把现场呈现给受众,让受众能够直观的感受到,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新闻记者必须要长期深入生活、感悟生活,对生活有新的理解与认识,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才能够找出好的新闻视角。总体而言,新闻现场所表现出的不仅仅是新闻记者所身处的环境,某方面来说更指的是在这一现场中,受众能够从中体验到现场氛围的一种感受。
在电视新闻现场采访的过程中,新闻记者应当正确处理好自己和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即平等关系。新闻记者在和采访对象进行交流时必须要保持平等关系,而并非是对采访对象进行仰视的态度。部分记者在进行采访时常常会有语气态度逼人的问题,这也常常让采访对象有一种被审问的体会。比如说在采访农民工群体时,记者要尽可能的向受众揭示农民工生活环境差、面临不公平待遇等,而并非是去揭露农民工在城市中表现出的不文明现象;部分记者在实际采访中显得太过紧张,常常会导致语言混乱,造成电视媒体的客观性降低。
在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时,新闻记者需要着重注意的一个问题便是语言方面的技巧,避免因为其他原因而导致现场采访偏离新闻主题。主题确定之后应当第一时间将其传达给观众,在采访过程中应当尽可能的根据新闻主题来大胆提问,提出受众关心的问题,而这些都需要电视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之前就必须要做好准备工作。
民生新闻是党和政府提出的“以人为本”原则的一个具体表现,主要报道与基层百相关的新闻事件,深入倾听百姓的需求与心声。现场报道是民生新闻的关键环节,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报道直接关系到其新闻质量及传达的舆论效果,这就要求记者坚持以受众需求为指导,提升自身水平,深入新闻现场,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做好民生新闻报道。作为电视台新闻记者,我们必须要全面做好现场报道,进一步增强自己把握新闻现场的能力,让新闻节目能够真实全面的呈现出现场情况,让新闻变得更加精彩,吸引更多受众,进而提升电视台的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