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倩 牟方蓉
(重庆市云阳县龙角镇龙角小学,重庆 云阳 404503)
相比较其他教育内容,科学教育由于其内容含义有着相对确定的特点,往往会被教师理解成较为正规的教育活动,并且在实际幼儿园的教学中会将科学课程特点放大,并将其归类到“上课”的范围中。学前儿童的科学教育,其科学知识是次要的,主要是强调幼儿在这个过程中的主动探索,在探索中发现事物的奥妙所在。而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发挥好自身的引导性,结合不同手段让幼儿进入到科学探究中,促使幼儿能够更好的认识科学。
单从幼儿的角度来说,其思维认知方式是处于直接思维的阶段,对于事物的学习在很多时候都是依靠他们实际的感知,同时由于幼儿缺少一定的自控能力,若是过于强调他们规规矩矩地进行学习,这不符合他们实际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很多时候,幼儿更倾向于欢乐、有趣、有一定挑战性的游戏,这也使得科学游戏成为开展幼儿科学教育的必经之路,同时也验证了上文提到的,科学游戏是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形式与关键。
再从游戏的角度来说,游戏不仅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同时也是顺应了他们的天性,将游戏与科学教育内容相结合可以有效促使幼儿产生学习兴趣。并且从现今科学教育的角度来看,现今的教育更看重的是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的实践性。通过游戏本身的趣味性引导,幼儿在科学实践中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并锻炼他们手脑协同的能力,转变以往被动的学习模式,提升幼儿学习过程的主动性。
虽然说,随着教育发展,在学前教育中有着众多可供教师选择的科学游戏,但是就游戏本身而言,其趣味性、质量性是参差不齐的,因此教师在选择科学游戏的过程中,除了要保证游戏本身的趣味性,还应当在现有游戏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改动,让幼儿真正喜欢上游戏,他们才能够真正地参与到与游戏的“互动”过程中,进而加深学习效果。在改进游戏趣味性方面,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
首先,保证游戏的体验。在很多时候幼儿对未知事物是有着较强的好奇心的,并且在好奇心驱使下,他们会主动触摸,这是他们认知的一种过程,同时也是感受游戏趣味性的重要过程。因此在科学游戏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多设计一些摸一摸、猜一猜的环节,让幼儿的情感上得到满足,这样他们才能更加投入。
其次,在上文中一定提到,幼儿触摸是他们认知的一种过程。所以幼儿教师在改进游戏中,可以多以动手实践来进行。比如说,有关植物的科学游戏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去检测植物的酸碱性。
再者,幼儿喜欢的游戏,大多是属于那些竞技类、扮演类的,所以教师在进行科学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在其中设计一些竞技类的环节。比如说,在大班科学游戏《打电话传口令》的时候,其游戏主要形式就是两个小朋友用一个简易“电话”,一个说一个听。这种游戏环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产生“趣味”,但是在“趣味”的持久性上却略显薄弱。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环节。首先,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并让幼儿带好自己的“电话”工具。其次,教师悄悄地交给每个小组最前面的小朋友一个“口令”,并告诉他只能将口令交给他后面的小朋友,看谁传达的最为准确。最后,这一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一半的小组进行,其他的小朋友作为竞赛裁判。这样的游戏安排,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同时也可以让他们体验到信息的传递过程,保障学习效果。
老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教育的成功与否与老师的素质高低存在直接的关系。幼儿老师在选择游戏内容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其科学性,游戏方式要注重创新,结合幼儿智力发展的实际情况,设置的游戏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实际能力。如果游戏的设置没有一定的科学性、严谨性,这样科学游戏教育的真正意义就不存在了。同时,在游戏过程中要包含一定的科学知识。比如有这样一个游戏,“对你身边的花草树木和周围的生活环境进行绘图”,此游戏的目的在于引导幼儿对生活中的细节进行仔细观察,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在幼儿学前教育中使用科学游戏意义重大,是幼儿自身成长发展的必然需求。因此一定要完善幼儿教育体系,大力倡导将科学游戏融入学前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