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萌萌
(中共川南区委党校,重庆 4084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制定和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开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打铁还需自身硬”,全党上下纠正“四风”取得重大成效,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风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收敛。但是,当前形成主义、官僚主义又以新的形式,披挂上阵。比如:调研走过场、办事“打太极”、打造形象工程、以会议落实会议、文风话风拼凑、不担当不尽责、搞“材料出政绩”、充当“老好人”、“两面派”等等。针对这种现象,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再次表明“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为此,要持续关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隐性变异的问题。
党员干部重视政绩,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当政绩观发生扭曲,做工作不是为了让群众满意,而是为了让领导注意,就会出现热衷于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形象项目、形象工程,热衷于造声势、出风头,把组织媒体发新闻、上电视作为头等大事等等。这是严重的政绩观扭曲现象,必须仔细甄别、坚决说“不”。
首先,要全面落实思想建党的各项任务,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落实到实处,大力提倡“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工作作风;其次,转换评价立场,多深入群众,多站在群众的角度,多倾听群众的呼声,用群众的满意度来考核党员干部的政绩,比任何考评方式都更直接、更客观、更公正。
“以戒为固,以怠为败”,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这句古语,生动阐明纠“四风”要常抓不懈的深刻道理。目前有些领导干部“只求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工作作风就是典型的缺乏责任担当,懒政怠政的表现。
要彻底根除领导干部不担当、不尽责,为官不为的现象,关键点在于坚定党性、提高觉悟。首先要,强化干部的宗旨观念,大力倡导敢于担当、勤政为民的意识,提高干部执政效率和能力。其次,完善机制,实行奖勤罚懒,让勤者上、懒者下、庸者让,从机制上促使干部积极向上、勤奋工作。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积弊甚深,与传统文化中的“官本位”思想和“面子”文化有着密切联系。要根除爱摆谱、官气足,迷恋特权,脱离群众的危险,首先,党员干部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我们党的宗旨从来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定位从我党成立就已经将“官本位”思想糟粕扫进了历史的故纸堆。不管是领导干部个人,还是一个地方的政绩,都不是靠“面子”撑起来,而是要实实在在的“里子”扎起的。所以,必须从思想上构筑起抵制“官本位”思想和“面子”文化的堤坝;其次,发挥监督执纪的作用。这就需要纪检监察部门压实责任担子,再塑监督执纪的“铁手”,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无处躲藏。
形式主义之所以屡禁不止,是因为形式主义者往往摆出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披上各种各样“政治正确”的外衣,具有极强的迷惑性。要杜绝不老实、搞虚假,欺上瞒下的浮夸现象、侥幸心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一是党内监督。特别是领导班子内部的监督。领导干部必须以“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五个“过硬”要求锤炼自己,发挥要“头雁效应”。二是群众监督。接受群众监督,要有以群众为师的虚心、有以群众为镜的真心、要有以群众为医的诚心。三是舆论监督。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多次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发挥舆论监督包括互联网监督作用。”面对新兴媒体兴盛的时代,互联网的监督作用日益凸显,人民群众开始掌握了处于移动状态的麦克风。那么领导干部首先要对互联网的监督心存敬畏,其次要争取引导群众争取使用互联网进行监督,严厉打击歪曲事实的造谣、传谣行为。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不断把作风建设往纵深推进,尤其是从源头上校准党员干部的思想航标,让“关键少数”带好头、作表率,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才最终可期。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发挥领导干部的“头雁效应”,一方面可以遏制自身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另一方面可以发挥以上率下、层层带动,防止不良风气反弹回潮。
首先,领导干部要带头改进文风会风工作作风。2011年,习近平在《求是》杂志第六期发表的《关键在于落实》一文中痛批文山会海: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下联是“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横批是“谁来落实”,这是对“文山会海”的讽刺。针对目前出现的以会议贯彻会议、拼凑发文、搞“材料出政绩”等工作作风,领导干部要带头开短会、发短文、讲短话。其次,领导干部要带头摒弃“走秀式调研”。深入群众当中,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调研,是我党的优秀传统。只有走进群众,才可以了解群众真正需要什么,真正的困难什么,才可以制定真正解群众所困、解群众所难的政策措施,领导干部要带头开展脚踏实地的调研。第三,领导干部要带头务实担当。针对当前存在的“踢皮球”的现象,一些干部办事拖沓敷衍、懒政庸政怠政,把责任往上推;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将责任下移,“履责”变“推责”。领导干部必须要带好头,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务实实干,敢于承担责任,肩负起为老百姓谋福利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