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无论是何种形式、何种学段的学习,都是智力的主观活动,有智力,必有心理。从这个意义上说,关注老年学员的学习心理就是研究老年大学的学习规律和教育规律,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通过问卷调查、集体座谈、个别访谈等方式,围绕“老龄学习的心理特点”进行调查研究,从中归纳出老年人学习区别于在校生和社会青年学习的七条心理规律:
(一)学习态度更加端正。这样的学习态度注定了老年大学学员的学习效果应是出色的。
(二)课堂达成度高,对老师、对学校认可度高。这一方面说明老年大学的学习是高效的,也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从另一侧面也反映出老年大学的教师课堂威信是高的。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特征开展老年人群体面临的共性问题予以突破。可以发挥老年大学的认同优势,增设社会重点科目,增强说服力和实效性。
(三)理解问题的层次更加深刻 ,但在知识记忆方面,记忆力尤其是机械记忆、次级记忆下降明显,理解力几乎没有变化。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间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这就提醒我们应注意艾宾浩斯曲线在课堂教学和复习中的应用,教师在授课时要做到“小步走,常回头”。在讲授老年人需要死记硬背,与自己的经历、已有知识无关联的内容时,课堂教学应加大对知识点的讲解和运用形象的比喻。
(四)在学习状态上,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明显增强。调查数据显示老年学员的学习是发自内心的、主动渴求的。在这种理念和动力的驱使下,人会迸发出极大的潜能,实现自我最大程度的提高和飞跃。这无疑也会使我们的学员成为家庭子女尤其是第三代子女的楷模。
(五)学习目的多元化,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更加迫切。老年学员在学习目的上,除英语口语、电脑这些实用性强的专业之外,学习目的多元化趋势非常明显。老年大学客观促进了社会和谐。老年学员大部分对子女尤其是第三代子女的教育更加成熟和富有智慧,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六)学习感性化与理性化色彩、稳定性与易变性并存,从众心理明显,易受周边熟人影响。
(七)渴望被尊重,更加喜欢风趣幽默、上课轻松的老师。
(一)对于学员的学习成果应演尽演、应展尽展,最大限度实现他们的价值感、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对于舞蹈类、声乐类、器乐类、体育保健类可以登台演出的,充分给予他们演出的机会,演出的过程对学员是极好的学习和提高机会,对个人心理素质提高、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大有裨益,对家人、对社会和谐来说更是有利无弊。考虑演出成本、场地、时间等制约因素,每个班每个人都登台正式演出的可能性不大。我们也应借力“互联网+”,发挥网络的作用,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由学员自己编排节目,自己摄影录像,自己筛选出精华影像上传至学校网站,利用网路平台向学员、家人和全社会展示。对于摄影、书法、美术类的学习成果,同样可以发挥学员的主动性和网络平台,使老年学员进一步产生骄傲和自豪心理,增强对老年大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认真研究老年学员自尊心、价值感的心理需求,尊重老年学员心理特质和规律,建立完善适合老年学员的“精神激励”为主的奖励方式。对优秀学员的奖励颁发奖状,并在网站开辟专栏予以展播学员风采。
(三)丰富老年教育内容和形式,实现老年大学课程资源的“供给侧改革”,完善老年大学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适当向男性倾斜,建立以老年群体正面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设置规范。
(四)全方位落实对教师的硬性指标考核和核心指标一票否决制,完善考核体系,让“尊重和关心学员”成为老年大学全体师生员工的必备素质。
(五)完善“劳有所得”“优教优酬”的教师奖励制度,提高教师薪酬待遇,创造“拴心留人”的工作环境,激励教师全身心投入老年教育中去。
(六)创新办学模式,整合社会优秀电子教育资源,运用信息技术服务老年教育。坚持规范办学与灵活办学相结合,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打造远程教育中心,借力“互联网+”让更多老年人享受老年教育。
(七)积极稳妥推进老年志愿者工作,发挥好关工委作用,实现老有所为。发挥学员党小组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老年学员找到“归属感”,践行“政治立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