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吉剑 唐诚 张邵金 杨林 曾敏 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173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撕裂诊断过程中,应用CT和MRI的价值,以及相关影像学情况。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5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撕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实施CT和MRI检查,观察两种方法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影像学检查表现。结果:MRI诊断的准确率为96.0%,CT诊断的准确率为82.0%,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MRI检查可见ACL边缘有信号异常现象,CT检查则可见患者ACL部位存在韧带增宽、挛缩等现象。结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诊断时应用MRI检查的价值优于CT检查。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在膝关节多类型的损伤中较为常见。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役运动员中普遍存在前交叉韧带损伤撕裂现象,其发病率约为0.43%。损伤发生会导致患者的膝关节不稳、关节活动功能受限,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若未对其实施有效的治疗,则可能引起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严重威胁到患者的健康,故而临床应该采用有效方法对患者明确诊断,以便确诊后给予患者准确的治疗和处理,促进其恢复[1]。目前主要将CT、MRI等方式应用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的诊断中,本次研究则根据笔者工作的实际情况,在2016年1月~2018年3月对比两种方式的应用价值,现将其研究概况做出整理报道。
将2016年1月~2018年3月间于本院就诊的5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撕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女23例,男27例,年龄23~67岁,平均(45.87±2.34)岁。其中,14例患者因为运动致伤、36例患者因为交通或其他意外事件致伤,致伤后来本院就诊,经过初步诊断对患者拟行CT和MRI检查,检查前已经对患者或家属说明了研究概况,入选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并同意接受观察。
分别对入选患者实施CT和MRI检查,CT检查时指导患者保持在仰卧位,同时将膝关节微微弯曲,检查所用仪器为西门子SOMATOM De finition AS 128层螺旋CT机,扫描参数中层厚为5mm、层间距为5mm,管电流为200mA,管电压为120kV,矩阵为256×256,对患者的关节横断面实施不同角度的扫查,并获得相关扫查资料。
MRI检查时指导患者保持在仰卧位并将双下肢自然伸直,所用检查仪器为西门子MAGNETOM Essena 1.5T MR,检查开始后将线圈套到患者患侧的膝关节对应位置上,使得线圈和ACL保持一致,而后开始对患者进行检查,检查中的矩阵为256×256,层间距为0.8mm,层厚则为4mm,视野为200mm,激励次数则为3次,首先实施T2WI序列的轴位检查,随后对患者实施冠状位和矢状位检查,并获得检查资料[2]。
由2名或者2名以上的影像学医师对本次所得扫查结果进行阅览,并给予其检查评价,若有意见不统一之处及时进行商榷后统一。将关节镜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两种方法的应用价值,即诊断的准确率,并分析其影像学检查表现情况。
将SPSS25.0作为本次数据处理软件,使用n统计本次研究中计数资料,并采用χ2实施检验;检验后P<0.05均表示数据差异显著(P<0.05)。
MRI检查可见患者的ACL连续性较差,局部韧带增粗区域伴随异常信号,且主要以高信号为表现;有患者的韧带表现出连续性中断现象,形状和波浪状相似,残端有上下位置;冠状面和矢状面检查则可见无正常韧带,且矢状面中患者的韧带和胫骨平台内侧平台夹角有变小现象。
CT检查可见本组患者的ACL和邻近组织肌肉相比,前者明显出现高密度现象,且韧带中断位置、韧带挛缩位置、韧带增宽位置普遍出现低密度影。
本次入选患者中,MRI共计准确诊断48例,其诊断的准确率为96.0%(48/50),CT共计准确诊断48例,其诊断的准确率为82.0%(41/50),MRI诊断准确率显著较高,且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
前交叉韧带即人体的前十字韧带,位置处于人体的膝关节内部,将胫骨和股骨连接起来,在限制胫骨向前过度位移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外该韧带和人体膝关节内部其他结构协同作用,维持着膝关节的稳定性,同时帮助人体完成不同难度的下肢动作。由于前交叉韧带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特点相对复杂,在日常活动过程中更加容易出现相关损伤。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属于膝关节损伤中的一种,人体膝关节部位的结构相对复杂,且ACL处于膝关节内滑膜外,外周被一定量的纤维组织所包裹,在人体膝关节稳定性的维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早期损伤发生后如果不能对患者实施有效治疗,则会导致膝关节的稳定性降低,对于患者正常生活产生潜在的危害和影响[3]。因此,及时治疗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现象发生后对伤者给予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如何对损伤情况做出诊断则成为治疗前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目前临床针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的检查“金标准”即关节镜检查,其能够对患者关节内部情况做出清晰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充足依据,但是关节镜检查创伤较大,应用的局限性因此受到一定限制,故而临床不断探索是否可使用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患者做出诊断,并减少损伤情况的发生[4]。CT则是近年来较为常用的一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检查方式,其无创伤、操作简单、经济性高,因此可反复对患者实施相关检查,利于不同类型的患者所广泛接受,但是CT的软组织分辨率不高,导致患者的撕裂现象较为复杂的情况下难以被准确发现[5]。MRI则是继CT之后,被广泛应用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诊断中的又一方法,该方法作用影像学检查措施中的一种,具有无创的特点,且能够对患者实施多方位扫描,利于临床从不同角度观察患者的膝关节内部情况,此外MRI的软组织分辨率较高,这使得其有效克服了CT应用过程中的不足,因此可以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患者的关节腔内结构做出清晰显示,同时在患者伴随不同程度撕裂伤的情况下可对其周围解剖结构做出反应,继而为临床诊断患者的损伤程度提供了准确的资料[6]。本次研究随即针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诊断过程中,应用MRI、CT检查的价值做出了分析,结果显示:MRI诊断的准确率为96.0%,CT诊断的准确率为82.0%,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MRI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诊断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更高,而结合本次研究的影像学表现,建议临床可从韧带连续性、信号有无异常、韧带形态等方面对患者判断,以期提高影像学检查的准确率。
综上所述,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诊断时,使用MRI检查的和CT检查均具有一定价值,但是MRI检查的优势更为突出,因而值得在相关临床患者诊断中大力的进行推广应用,以便为后期的临床工作中,为尽早治疗的开展临床应用中提供依据,并且能够极大地促进患者早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