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顾望
在时代不断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不断地提升自己,来获取更好的生活质量,更高的生活效率。但在让生活更加充实的同时,当一个人的生活被安排得满满当当,该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也逐渐成为当下年轻人的重要课题。
大学生活被学习和学生工作挤得满满当当,常常让广播电视学专业的王军利觉得自己是在“与时间赛跑”。
“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数不清的会话消息。”摄像机固定机位拍视频时,不忘打开电脑改稿子;吃午饭时,顺便打开视频App看综艺;洗澡时,听听相声……王军利一直在努力实现生活效率最大化。
近日,高校传媒联盟向全国1021名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80.8%的受访者表示“有过事情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恨不得一天当作两天用”的经历。
早在大二开学时,王军利就已经过上了“倍速生活”。作为班级团支部书记的他,同时还要参与学校青通社选题策划。因为学生会工作太忙,王军利身边时刻带着一本1.5厘米厚的本子,有什么事和处理问题的灵感就马上记下来,偶尔想到一些新颖的工作内容和形式,就先在本子上打草稿,再找空闲时间具体立项策划。
压缩睡眠时间是王军利实现“倍速生活”的常用方式,床边的小台灯和电脑,和他一起在深夜里见证了优质视频的诞生。学校110周年校庆期间,他曾一度忙到凌晨3点。
“每个人都会选择一条成长的路,自己走好自己的路就好。”选择快节奏的生活其实是王军利的本意,他不愿在慢节奏中消磨意志。
高校传媒联盟调查发现,49.36%的调查对象看电视剧等视频会倍速播放,81.39%则会边吃饭边做别的事,34.97%有过边洗澡边玩手机的经历。但“倍速生活”在人们身上的表现,远远不止这些。
很早就把南京农业大学作为考研目标的江西女孩王诗涵,也在今年的6月深切地体会到了“倍速生活”的状态。根据她的描述,在与时间争分夺秒的过程中,不仅刷牙的时候要听晨读英语,就连上厕所,也要拿着小本子背几个单词。
一边是清晰的、必须严格执行的考研规划,一边是急需交接的学生工作,王诗涵常常“恨不得把一天的时间掰成两半用”。
“其实考研初期的安排不算紧张,但6月是学生组织换届季,一些部门工作和学习时间冲突,我就只能在每天碎片化的时间里完成当日的学习任务,或是在深夜‘加班’。”
与此同时,擅长芭蕾的王诗涵还被老师邀请参加学校“招生视频”拍摄工作,负责一段镜头。尽管时间很短,但从服装准备、动作设计,到一次又一次排练,王诗涵花费了近一个礼拜的时间。因此,上午和晚上“驻扎”考研教室,下午就在办公室和舞房来回奔波,成了她的常态。
不只是她自己,在王诗涵眼里,身边的大多数同学都在“倍速生活”。为做好准备迎接未来生活节奏会更快的她表示,很羡慕电视剧里那种效率很高、看起来很酷的职场生活。
徐永亮在“倍速生活”中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适应方式。初入职场时,多方面的约束和领导下达的各种截止日期的要求,让他感觉职场的忙碌和校园的紧张有着很大的不同。
“比如说一些项目合作和工作对接,都是接踵而至的,又很复杂。”这让他不得不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应对。对此,刚踏入职场的徐永亮笑称,自己目前的状态大概是“剑尚未配好,出门已是江湖”。
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徐永亮有着自己独特的一套生活方式。走路时,他会打开专门下载的听书App,用听的方式了解时事新闻,以及学习有关自己研究的领域的知识和行业动态;吃饭时,他会梳理一些事项的推进方法、提醒自己相关的注意点;晚上洗澡时,他会像“电影回放”那样,复盘一整天的学习和工作,反思做得不好的地方。
福建一所高校的大三学生高永芳,是一个“多重身份”的大忙人,过着名副其实的“倍速生活”。
她读大二时,作为班里的团支部书记,需要完成一份上万字的立项总结报告。这份报告不仅对文字质量有要求,封面设计、排版风格也需要仔细考虑。除此之外,她还要和班长一起处理班级里零散琐碎的工作。每天踩着门禁时间回宿舍的她,在室友都已响起平稳的鼾声时,还要在幽微的灯光下处理工作。
“连续忙一两个星期后,我就会给自己留出一个晚上的时间放松,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过,高永芳似乎没有读一本厚书的完整时间,她评价自己“越来越浮躁了”。但是提及“倍速生活”,高永芳很有成就感。“快节奏生活很好,但必须是在我的掌控范围内,我不喜欢被外力强制改变的忙乱。”
从个人角度来说,追求生活效率最大化这无可非议。中国的城镇化率从2008年的46.99%上升至去年的59.58%,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一项项为了提高我们工作效率的发明应运而生:手机支付、遍布全国的外卖系统、送货系统等等,这些快速城市化所带来的馈赠又反过来加速了我们的生活节奏——这正是当今时代的迷人之处,但其中也存在着种种问题。
我们活得更加舒适,获得一切服务的等待时间都在急剧缩短,与此同时,作为社会的生产者,我们提供服务的支出时间也必须跟上。这个道理是不言自明的:动动手指,外卖即刻上门;提前在软件中预约好,修手机修电脑也可以上门,那么同样,你的老板是不是也会希望动动手指,你就可以随时回复他的信息,完成他的需求呢?
二倍速看完一部又一部电影,速读一本100页以下的书籍,不太动脑子的事情,转瞬即忘……这一切都在昭示着我们当前“猴急”的社会状态,我们接受着便捷快速的服务,也就需要付出同样的代价。这样做的后果,可能就会带来对人文精神的更低考量。对普通人而言,把生活尽量安排得充实有序,把时间消耗在有营养的学习内容上,比起混沌度日、无所事事,总算是有所追求、有所收获。但在一门心思往前冲之余,偶尔停下来,思考一下人生的方向、做事情的意义,把握好生活的平衡与节奏,依然是非常重要的。
“倍速生活”尽管带来效率,却也不是无可挑剔。因为有时推着你往前冲的,并不是明确的生活目标和详尽的规划,而是那种“跟上时代”“不落伍”的焦虑。日常生活的安排与人的自我实现、人生大目标之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清晰的路线图。比如很多人的“忙碌”源于网络时代信息爆炸带来的交流焦虑。网上不仅话题,连用语都是各领风骚三五天,你想要跟上讨论的节奏,不被同事亲友的聊天话题所抛弃,就要不停观看大量网剧、每天浏览大量信息。但是在此,我们不禁反思:这些碎片化的信息,真的是我们所需要的吗?倍速生活带给我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未必会有这种焦虑带给我们的困扰大。
在一个尊重多元选择的社会里,“快”固然值得激赏,“慢”也有别样的风光。有些同学选择“倍速生活”,是因为羡慕电视剧里那种效率很高、看起来很酷的白领职场生活。可除此之外,你要知道,也有人选择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钻研如何养好花、如何做好菜,如同跑马拉松一般,慢慢接近自己的目标,这样的人生同样精彩。而无论是“猴急”的生活还是“龟速”的生活,都是只有在自己的内省中才能找到意义。(文中人名皆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