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杨永旭
作为读书人,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阅读积累,也观看过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对历史故事、历史人物有所了解,如《将相和》《大秦帝国》《赵氏孤儿》《商鞅变法》《荆轲刺秦王》《鸿门宴》《霸王别姬》等等。这些人物故事都出自《史记》,《史记》中记录描述的一大批人物形象为历代小说、戏剧中人物演化而来,故而深入人心,成为传统政治价值和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准。
《史记》开创了纪传体例,将“人”作为整部书的核心,本纪、世家和列传是一个个“人”的汇集。本纪,记载主宰政局帝王的生平事迹。世家,记载世袭王侯的人生和家世。列传,记载重要大臣和当时其他著名人物的传记。表是“人”的关系网络。书是“人”为完善国家治理而制定的典章。《史记》就是这样一部强调个人价值,突出个人智慧的历史著作,被一代文学大师鲁迅盛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家之绝唱”是说其史学成就。其开创了史学撰写的新体例——纪传体,为后代史家传承沿用,更难得的是其“实录”精神,堪称绝后。“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史记》诞生后,中国几乎没有能够超过它的史书。
“无韵之离骚”是说其文学成就。一些精彩的名篇为历代大家所推崇,梁启超先生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曾指定其中的十大名篇,如:大江东去楚王流芳——《项羽本纪》;礼贤下士威服九州——《信陵君列传》,文武双雄英风伟概——《廉颇蔺相如列传》;旷世奇才悲凉收场——《淮阴侯列传》;戎马一生终难封侯——《李将军列传》;匈奴和亲文化交融——《匈奴列传》;史公记史千古传颂——《太史公自序》。大量的成语典故也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用语和写作中,如: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故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等等。
阅读《史记》,能对历史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楚汉之争中,为刘邦统一江山、建立汉朝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齐王,后迁到楚地为楚王的韩信,却在汉朝建立后,很快被诛灭。事情真的如他在临死之际感叹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吗?其实背后隐藏的是历史走向的选择。韩信的政治理想是裂地分王,回到西周封邦建国的封建时代;刘邦、萧何继承了秦帝国“废封建、行郡县”的中央集权体制。这是新旧两种政治观念的冲突,并非简单的清除异己、巩固皇权的权谋戏,抱有旧政治理念的韩信,只是刘邦要构建大一统的汉帝国第一个牺牲品。
阅读《史记》,能读懂那些改变国家命运、充满人生智慧的个体。如被誉为“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刘邦分封功臣时,让张良自择齐地三万户。这是无比优厚的赏赐,可张良却婉谢了这般荣宠,只保留了与刘邦最早相识的留地作为其封地,被封为留侯,而最终连留侯的爵位也无意拥有,退隐江湖。
阅读《史记》,能读透国家的兴衰命运,读透国人的智慧经验。汉初分封王室成员和功臣为王为侯,后来,随着这些地方王侯势力坐大,对中央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如何解除地方威胁,成了汉朝君臣必须面对的现实。汉景帝时,晁错提出削藩主张,引发“七国之乱”,致使汉王室在未成熟的时机面对一场本可避免的战争。晁错本人也被朝廷诛杀,最后周亚夫平息了叛乱,可谓两败俱伤。到汉武帝时,汉王朝经过“文景之治”,天下安定、国力强盛。但地方诸侯王的势力仍很大,威胁着中央集权。主父偃建议朝廷实行推恩令,就是恩准藩王可以将自己的土地分封子弟为列侯,名义是上施德惠,实际是剖分其国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用和平的方式彻底解决王国问题。
削藩策和推恩令,目的一样,但朝廷付出的代价不同,结果更是大相径庭。这就是时机问题,就是手段问题。
阅读《史记》,我们能感受到作者伟大的人格力量和批判精神。司马迁子承父业,忍辱著史,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 他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求真的历史精神,记述历史,评价历史,构建历史。通过史笔“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贬斥无德的天子,非难不义的诸侯,诛讨不忠的大夫,以此阐明王道)。
在充分尊重事实,如实记述的同时,文中充满了作者主观的价值判断,使历史具备了作为历史的生命力。
孔子只是教育家,没有爵位,将他与春秋战国割据一方的封建诸侯一同列为世家之中,就是司马迁基于自身立场的自由裁量。因为孔子代替古代圣人保存王道。身处乱世,作为历史学家的孔子既无力扭转,也不能袖手旁观,他根据鲁国的记录创作了《春秋》。孔子在叙述242年史实的同时,对其间君臣的行为加以评判,通过评判来暗中行使天子的大权。因此,孔子就是无冕的帝王,也就是素王。司马迁以最高的荣誉来彰孔子,这是给予孔子的特别荣誉席。
《史记》作为正史之祖,站在司马迁的主场上,历史书写超越一切存在。即使是帝王,在历史学家面前,也会失去光芒,历史学家是裁判历史的不可侵犯的权威存在。
阅读《史记》,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认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更有助于看懂现实和预见未来。读了《史记》,你会觉得太阳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