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基因 弘扬铁军精神

2019-01-13 03:16:07穆春霞
魅力中国 2019年28期
关键词:新四军抗日日军

穆春霞

(中共射阳县委党校,江苏 盐城 224300)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灵魂凝铸于红色历史、熔铸于红色基因。红色基因是信仰的种子、精神的谱系、制胜的密码,是党、国家和军队的“DNA”。从嘉兴南湖的红船,到南昌城头的红旗;从瑞金的“红井水”,到长征上的“红军被”;从延安的“红色窑洞”,到西柏坡的“红色指挥所”;从战火中诞生的红色根据地,到战士鲜血换来的红色江山……正是有了红色基因的赓续,我们才有了前赴后继的勇气、开天辟地的志气、制胜未来的底气。红色基因承载着党的性质、宗旨和本色,蕴含着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源泉。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对于确保我们党血脉永续、根基永固、优势永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坚持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主力军,是中国抗战的一支中坚力量。它源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被誉为铁军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和毛泽东、朱德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由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这支担负民族解放历史使命的人民武装,挺进华中敌后,浴血奋战,在对敌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支无往不胜的“铁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历史贡献。新四军创造了辉煌的战绩,也铸就了伟大的铁军精神。

新四军的铁军精神是新四军的所有将士用自己的信仰和行动培育的,是新四军用忠诚和热血锻造、丰富和发展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与红军的长征精神、八路军的太行精神都是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他们一脉相承,各具特色,它们共同为人民军队发展壮大铸就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扎根于神州大地,是中华民族魂魄的一部分,它深受着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的滋养,浸润着民族魂魄的基因,凸显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的壮美情操,它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铁军精神仍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号召力,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之一,是指引中国民族巨轮前进的灯塔。

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抗日战争中显示出了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在我国人民抵御外侮拯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中,“宁作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共同心声,曾经把千千万万的民众动员和组织起来,汇成全民族的抗战洪流。爱国主义使抗日战争具有最深厚的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人是最杰出、最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在民族危亡关头,中国共产党最早举起抗日的旗帜,以民族大义为重,把解决民族矛盾放到主要地位,毅然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实行全民总动员的全面抗战路线,极大地唤醒了全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意识,促进了中华民族抗日高潮的到来。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和领导作用,不但使中华民族一向具有的爱国主义传统得到最充分的体现,而且使爱国主义思想进一步升华,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抗战时期所表现的爱国主义具有空前广泛的性质,整个民族都投入到抗日救亡的大潮之中。当时在中国大地上,不仅有几百万军队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同侵略军拼死厮杀,而且从北到南、从东到西,无处不涌动着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工农兵学商、各社会团体、广大海外侨胞,都把挽救民族危亡列为头等大事,抗日怒涛席卷神州大地,正如同火山喷吐欲出,如波涛一泻千里,势不可挡。

工人阶级踊跃参加抗日斗争。各地工人纷纷组织抗日团体,成千上万工人加入抗日游击队、八路军、新四军、决死队。太原各工厂工人在中共推动下,成立山西工人武装自卫队,后发展为拥有5000人的工卫队,配合八路军打击日军。井阱煤矿工人游击队一度攻入日伪井阱矿务局。唐山30000矿工于1938年10月举行抗日罢工,接着有7000人举行武装起义。

农民始终是抗日战争的主要力量。无论是敌后战场还是正面战场,所需人力物力都主要来自农民。农民还多次举行抗日武装起义。1938年10月,中共领导的冀东农民抗日大暴动,波及21个县,参加人数达20余万。平型关大捷后,数千农民踊跃参加抬伤员和运送战利品。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广大农民参加自卫军、民兵和游击队,直接参战。妇女和儿童也积极参加保卫根据地和支援抗日前线的斗争。

文化界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到前线去!”、“到敌人后方去!”等口号,自觉地把文化活动汇入到全民族的抗日斗争之中。他们创办报刊,创作歌曲、戏剧,组织剧团,撰写报告文学,大力进行抗日宣传。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高呼:“起来!不愿作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悲壮的歌声表达了中华民族发自心底的最深切的爱国主义的召唤!

工商界以很高的热情投入抗日运动。在凇沪会战期间,上海商界把已有的职业界救国会改为职业界救亡协会,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上海市商会成立了救国公债劝募总队,动员各商店认购公债,支援抗战。全国各地商界广泛开展了义卖捐献活动。沿海沿江城市的不少民族资本家出于爱国热情和保全企业的愿望,将工厂迁入内地,这对发展大后方经济、支援长期抗战,起了重要作用。

宗教界也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来。不少地区的佛教、回教界,成立了救亡会、救难会等抗日组织。“七﹒七”事变一发生,中国佛教协会即致书日本佛教徒,吁请他们“自觉觉他”,“联合大众的力量,制止少数军人危险的行动”。凇沪会战期间,上海佛教徒组织了120多人参加的僧侣救护队,前后救护负伤军人和难民8000多人。西藏活佛发表《告蒙藏人士书》、甘肃佛教徒发表通电,揭露日军侵华罪行。

在抗日战争中,爱国华侨青年为了祖国的抗日,从四面八方奔赴祖国加入新四军,驰骋于战火纷飞的抗日疆场,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在祖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史册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不朽篇章,得到了祖国人民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新四军中像李子芳这样的爱国华侨他们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之心,先后回到祖国参加新四军,投身抗日或在新四军抗日根据地从事抗日活动,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浴血奋斗。据不完全统计,仅福建泉州籍华侨先后回国参加新四军或在新四军抗日根据地从事抗日活动的有60多人。其中,旅居菲律宾的华侨青年就有46人,李子芳和曾担任三支队六团团长的叶飞是他们杰出的代表。1941年,中共中央就曾明确指出菲律宾华侨回国参战是菲岛侨胞“给新四军以极大帮助”。

新四军在大江南北,广泛出击日军,破坏铁路公路,拔除日伪军据点,消耗和牵制日军大量兵力,最多的时候迫使16万日军和23万伪军困守在华中占领区而不得脱身,有力地牵制了日军对正面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行动。八年抗战期间,新四军对日伪军作战共2.46余万次,毙伤日伪军29.37万余名,俘虏12.42万余名,战果累累,受到国民党最高军事当局几十次电文嘉奖慰问。

新四军将士有着高尚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围剿屠戮,不畏强暴,不惧凶残,英勇顽强,抗争到底,他们不愧是民族的精英。他们表现出的坚定革命信念和大无畏的高尚品格,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学习。

正是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最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精神,爱国主义旗帜具有无比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所有这些前方和后方,各个阶级、各个党派、各界人士、各个民族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抗日斗争,汇合成了全民族抗战的洪流,一致对敌,共赴国难,表现了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这是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整体性的大发扬,是在敌强我弱形势下抗日战争得以持久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四万万同胞为了生存和保家卫国,“抗日高于一切”,自觉自愿地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人民群众是不可战胜的力量。

二、铁军为国家和民族不惜牺牲的英勇献身精神,在抗日战争中得到充分体现

我们中华民族具有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在中国历史上,每当本民族遭受外敌侵略之际,就有无数仁人志士、英雄豪杰挺身而出,或请缨杀敌,血洒疆场;或威武不屈,以身殉节;或挥毫赋诗,壮士悲歌,留下了许多英勇不屈的业绩和慷慨激昂的诗词篇章。岳飞“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都洋溢着爱国主义的凛然正气和昂扬斗志,其赤诚报国的忠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所体现的为国家和民族不惜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英勇斗争的民族气节,在抗日战争中得到充分体现。

新四军成立后,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放手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在叶挺、项英、陈毅、刘少奇等人的指挥下,新四军采取打近战、夜战、奔袭、突袭、伏击等分散、灵活的游击战术。在“饷款不济、军食不足、军装不备、粮弹不充、枪械不补”的状况下,新四军不畏强敌,英勇作战,不惜牺牲的英勇献身精神,与地方游击队、民兵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先后发起著名的伏击韦岗、夜袭句容城、车桥战役、侏儒山战役、繁昌保卫战、刘老庄战斗等战役,给予日本侵略者以及伪军以沉重的打击。

在八年艰苦的反“清乡”、反“扫荡”、反“蚕食”、反“摩擦”斗争中,新四军经受了无数战斗和残酷斗争的考验,以坚忍不拔的“铁的新四军”精神,成为华中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故国旌旗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这是1938年6月17日,陈毅同志欣然为赞颂新四军在韦岗初战告捷,威震江南而提笔赋得一首诗。诚然,韦岗伏击战是一场不大的战斗,击毁敌汽车4辆,毙敌13名,伤敌78名,缴获日军军用品4车。但是在江南这个特殊地区,其影响却极其广泛。1938年的半年之内,日军接连占领苏州、杭州、镇江、芜湖、南京等地,对江南的统治得到强化,“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愈演愈烈。国民党虽有数十万之重的正规军,还有不计其数的杂牌军,也都打着抗日的旗号,但有的是力不从心,有的则专门“游吃”、“游劫”,根本不敢主动与日军交锋。新四军说到做到,不但真敢打“萝卜头”,而且旗开得胜。此后,新四军又发起了竹子岗、句容、高资、小丹阳等战斗,都取得了振奋人心的战果。新四军初入江南所表现出的积极抗战和所取得的一个接一个胜利,极大鼓舞了江南人民,赢得了人们的由衷信任和交口称赞。当时新四军的装备很差,相当一部队手中没有枪支,有的只是几颗手榴弹甚至大刀片子,而且枪支质量很差,弹药又少,更不要说什么武器了,就是这样人数不多,武器落后的队伍,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侵略军毫不畏惧,主动出击,不断取得胜利,打击了日寇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打出了中国人誓死不屈的信心与意志。

1939年11月的繁昌之役自晨至晚,谭震林率部苦战一天,毙伤日军50余名,保卫了繁昌城。捷报传至军部,叶挺、项英联名致电谭震林,对参战的第三支队第五团一营和第六团三营在保卫繁昌之战中“巷战肉搏,追击风飚,不怕牺牲”的精神,给予高度赞扬。在汤口坝反侵略战斗中,谭震林身挎驳壳枪,指挥部队占领有利地形,与日寇展开浴血奋战。霎时,枪炮齐鸣,杀声震天。连长牺牲了,排长顶上,排长倒下了,班长代理,班长受伤了,战士主动指挥。战斗最激烈的时候,谭震林的身影一直出现在前沿阵地上,指挥部队接连打退日军七次冲锋,毙伤日军100多人,迫使日军连夜溃逃。汤口坝战斗,日军前后投入总兵力达2200多人,新四军第三支队伤亡80余人,以较小的代价换取了重大的胜利。此役打出了新四军的军威,国民党当局也为新四军的英勇善战,拼死抗战精神所震撼。从1939年11月至1940年4月,谭震林指挥第三支队对日军进行大小两百余次战斗,毙伤敌中佐以下官兵450余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和军需用品,取得了七次重大战斗的胜利,保卫了繁昌。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再次致电谭震林,赞扬英勇支队在繁昌之役中“自我牺牲,英勇战斗,攻击勇猛”,大大提高了新四军的“政治及战斗的威信”。为纪念繁昌之战的胜利,由新四军政治部新编的《繁昌之战》,这是一支歌颂新四军繁昌之战胜利的赞歌,也是控诉日军侵略罪行,激励干部战士为国家和民族不惜牺牲的英勇献身精神的生动教材。

1941年12月7日,侏儒山战役正式打响,新四军第五师第十五旅主力第四十三、第四十四团和天汉支队一部,进攻汉阳县的侏儒山和桐头山,歼伪军机炮营和1个步兵连又1个班。12月23日,第十五旅主力和天汉支队1个大队,再次对汉阳县的侏儒山、九沟和沔阳县的周邦一线的伪军第一师主力发动攻击,歼灭1个营,占领了汉阳县的侏儒山和沔阳县的西流河,并且击退伪定国军教导团和第二师及日军各一部的进攻。1942年1月7日新四军第五师对汪步青部发起第三次进攻,俘伪军400余人,毙伤日军20余人。1月28日,新四军第五师第十五旅主力和第十三旅一部,对沔阳县的王家场、余家场、何家场地区的伪军第一师残部进行围攻,并且打击来自沔阳县的仙桃、沙湖和汉川县增援的日军,歼其1500余人。2月4日,新四军两个团杀向鄂中胡家台日伪军,将其歼灭,侏儒山战役大获全胜。侏儒山战役前后历时近两个月,新四军第五师经过大小14次战斗,全歼汪步青部伪军500 0余人、击溃伪二师李太平部1000余人、毙伤日军200余人,取得骄人战绩。这是新四军第五师成立以来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战果最丰的战役,也是新四军在湖北最大的一次战斗。

“从平原到海洋,钢刀钢枪筑成了铜墙铁壁;从运河到长江,锄头钉耙织成了天罗地网……”这是当时苏中敌后根据地流行的一首歌曲。1944年的车桥之战全面打响,这是一场硬仗,日伪军在车桥的据点垒高沟深,设防十分严密。四周筑有大土围子,外壕里面还有许多土围子。大小土围边仅碉堡就设有53座,还有许多暗堡封锁地面。里面驻有日军80余名,伪军600余名,很明显,日军是要以深沟高垒对付进攻。新四军必须发扬“不怕牺牲,奋勇向前”的精神,实施攻坚,同时还要准备打援。车桥战役,新四军共歼灭日军大佐以下465人、伪军800余人、缴获九二式平射炮两门及其他军用品无数。第十八集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在《抗战八年来八路军新四军》一书中曾经指出:“在抗战史上,这是1944年以前,在一次战役中生俘日军最多的一次。”此战的获胜,新四军打乱了日本侵略者的“清乡”、“屯垦”计划,打通了苏中与苏北、淮南、淮北根据地的战略联系,巩固和扩大了苏中抗日根据地,实现了苏中抗战形势的根本好转,并为苏中部队开展整风运动提供了安定的环境,揭开了苏中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2年冬至1943年春是苏北根据地最艰苦的时期。1942年11月,日本华北派遣军调动第十七师团一个旅团和伪军第三十六师对苏北淮海区进行分进合 击式大扫荡。1943年2月,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调集日军第十七师团、三十五师团、十五师团之独立十二混成旅万余人及伪军八九千人,以海、空军配合,对苏北盐阜地区分进合击,自北至南构成弧形大包围圈,以舰艇封锁沿海港口,在飞机掩护下,实行“梳篦式”反复搜索。面对日军扫荡,在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新四军三师决定进行战略转移。在转移过程中,部队曾与日军发生过几次遭遇战,其间的惨烈以3月18日的刘老庄战斗为最。“第七旅十九团四连82名指战员激战竟日,反复肉搏,毙敌170多人后,全部壮烈牺牲。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人民军队气壮山河的英雄篇章”,“他们杀身报国的悲壮事迹,被朱德总司令赞为‘我军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撰文表彰:“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范而励来兹。”刘老庄战斗意义影响很大,那是新四军在苏北拼得最惨烈的一次,四连82人全部战死了,他们虽然牺牲了,但他们成功地拖住了1000多敌人,淮海军分区、地委行署机关都转移了,部队没有受大的损失。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抗日战争精神的主线。在日强我弱的背景下,铁军之所以能最终取得胜利,主要靠的是由爱国主义所激发出来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使铁军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彰显了爱国主义的光辉。

铁军在抗日战争中所焕发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历史永远是教科书,历史的经验总是为后来的人们提供启示和告诫。抗日战争的烈火硝烟已经熄灭半个多世纪了,世界形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所焕发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对满怀信心迈入21世纪的中国人民仍然具有深刻的启迪,爱国主义过去是团结各阶级、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日的精神支柱,今天仍然是激励广大人民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动力。

抗日战争的历史说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分裂则国运衰,统一则民族兴。当年,正是由于蒋介石奉行“禳外必先安内”的内战政策,野心勃勃的日本侵略者才得以乘虚而入,也正因为中国共产党提出并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发动起举国一致的抗战。国共合作,共赴国难,经过八年全民族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多少中华儿女为此引以自豪!近年来,我们在打造红色基因这个铸魂工程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培育红色新人、稳固红色江山的高度来讲,做得还远远不够。特别要看到,社会生活中有一些影响和干扰红色基因传承的现象。譬如,在有些人心中,“红色”似乎是某种虚无的存在,他们对党史国史军史的学习浅尝辄止,不深入不系统;有的在节目宣传上片面追求收视率,随意改编红色经典,搞泛物质化娱乐化那一套;有的在影视创作上不够严肃,低俗庸俗媚俗;有的甚至亵渎英雄烈士、歪曲红色历史。诸如此类问题不解决就会让红色淡化,让红色基因失传。

抗日战争的历史说明,爱国主义永远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是一个弱国,却能战胜强大的侵略势力,胜利的关键就是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把千千万万老百姓动员、组织和武装起来,同仇敌忾,流血牺牲,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气壮山河的斗争,使其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有了爱国主义,我们中华民族就有了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就有了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和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在新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虽然和过去有所不同,但其精神实质是一致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目标都是为了使中国繁荣富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我们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进一步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使我们的祖国成为繁荣昌盛、文明富裕的现代化强国。

抗日战争的历史还说明,落后就要挨打。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一百年间,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帝国主义列强都侵略和欺凌过中国。特别是日本军国主义惨无人道,无恶不作,在中国犯下的滔天大罪罄竹难书。这一方面是由于旧中国在政治上衰朽腐败,另一方面由于旧中国在经济上积贫积弱。因此,无数仁人志士致力于救亡图存,追求中华民族的振兴。新中国建立,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但要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还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想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就必须发展经济,繁荣科技,厚植国力。目前,日本还有一小撮军国主义分子贼心不死,到处散布美化侵略、拒绝反省的言论,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罪行。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责任,不是躺在祖国的怀抱中尽情地享受祖国温暖的阳光和滋润的雨露,而是对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当祖国遭受外族侵略时,爱国主义表现为保家卫国、戍边杀敌;当祖国面临分裂局面时,爱国表现为维护祖国的团结和统一;而和平发展时期,则表现为为建设祖国献智献力。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爱国就是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就是投身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爱国是完整人格的重要因素。一个人是否爱国,是衡量其人格高低的重要标志,是有无人格尊严的标志。我们不能只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讲一阵子爱国主义,而是要长期坚持爱国主义教育,发扬抗日战争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深入改革开放,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当前,我国仍处于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第一个百年目标胜利在望。但前进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由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任务,开创新时代强国事业新局面,更加需要红色基因贯注丰富的政治营养、提供正确的思想航标、系牢坚固的情感纽带。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传承红色基因要继续深入落实。各级党组织要认真抓好科学理论武装,深化党史国史军史教育,积极弘扬红色革命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纪念活动,深入宣传英雄烈士和时代楷模,真正让“铁军精神”,这个“红色”基因激荡在每个人心中,永不褪色永不淡化。

伟大的时代铸就了铁军精神,铁军精神也铸就了伟大的时代。今天,新四军精神仍然具有超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是激励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当前,我们要大力宣传新四军的光辉历史和丰功伟绩,继承老一辈的光荣革命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弘扬铁军精神,把炽烈的爱国热情升华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报国为民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新四军抗日日军
抗日小英雄杨杨
彭明治驰骋抗日战场
文史春秋(2020年1期)2020-03-16 13:13:36
侵华战争中的日军“三羽乌”
抗日英烈马威龙
文史春秋(2017年12期)2017-02-26 03:16:14
爷爷的抗日
小说月刊(2015年7期)2015-04-23 08:59:11
新四军的两个英雄团
军事历史(2000年6期)2000-08-16 02:13:30
日军“特攻战之父”大西泷治郎
军事历史(1999年2期)1999-08-21 02:58:08
《新四军发展史》评介
军事历史(1998年3期)1998-08-21 02:59:40
《新四军简史》出版
军事历史(1998年5期)1998-01-17 22:08:07
八路军、新四军拥有哪些武器装备?
军事历史(1993年2期)1993-01-18 01:5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