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新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朔州销售分公司,山西 朔州 036000)
通常,传统媒体的传播在地域、时间面上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定点特征。而“互联网+”则是通过基于互联网基础上的计算机、平板、手机等设备,进行全天候、全范围的传播,实现人们实时、随地的查询、共享操作。
网络媒体的衍生可谓是博万众之长发展起来的。因此网络媒体传播形式上融合了文字、图片、视频、语音等,为信息提供了多元化的载体。
区别于传统媒体单方传输、信息反馈滞后等传播弊端,“互联网+”通过网路技术的运用,使得传播媒介、传播对象之间实现了信息的即时化交流,打破了传统媒体传播的窘境。
传统媒体信息在纵向传播面上的延展性相对较差,而“互联网+”模式下,信息的深度能根据传播对象的需求,进行深度化挖掘。与此同时,“互联网+”的传播模式还能实现定向、精准性传播,构成多重化范围,并借助信息所给予的反馈、统计,及时调整、优化。
现阶段,我国企业在政工队伍建设方面始终没有一定的制度性意见进行统一化、明确化规范。同时,行政领导对于企业党政公的支持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政工队伍的建设命运,加之企业内部考核在政工工作者方面的侧重点并未完全落点与政治指标中。归结于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我国企业政工干部年龄存在普遍较大的现象,而高职业素养的年轻团体对与政工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偏见,使得我国企业的政工干部团队总体质量来讲处于青黄不接、普遍偏低的状态。基于此,各企业应当积极强化实践活动,以加快人才培养,引导、挖掘年轻群体创新意识,为企业政工建设提供更高品质的人才储备,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进程。
当代“互联网+”模式的崛起对信息传播来说,是主流化的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全面、开放的网络环境为人们信息的获取创造了便利,更使得参与其中的人博得了认同感、存在感的双向提升。但是在企业政工干部中,“互联网+”的普及程度却不尽如人意,大致体现在以下方面中:
首先,“互联网+”的信息传播理论知识在企业政工干部群体中的普及程度不高,很多人不认识,更不了解,接受也就无从谈起。这部分群体由于传统思维的根深影响,对于多元化的网络媒体,往往会片面地定义为形式化、复杂化,更是损害身心健康的表现,认知偏离。
其次,网络媒体应用的普及与渗透程度相对较差。科技发展也规定了企业政工干部的步伐必须紧跟发展潮流。但是目前一大批政工干部对于网络媒体应用的操作与使用仍未落实,网络媒体只成为该群体中的口头词语,其优势自然也就不得而出,认识不到位导致这部分政工干部对于网络媒体的直接否定,网络媒体的普及化应用一再受阻。以微博公共平台为例,很大一部分政工干部虽然了解信息发布的流程,但是根本不了解怎样有效地实现信息传播,同时对于平台信息维护方面也表现出能力缺乏的弊端。
最后,传统教育模式的约束,导致一批企业政工干部被封闭其中,对于已有的教学风格固守不化,自以为地将网络媒体定义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反实际的象征,拒绝主动接受、承认网络媒体的便利化优势。与此同时,企业政工干部在“互联网+”的认识和应用上的不足还表现在企业主导思想教育部门的重视程度,当问题发展时,企业却不能及时给出完善的应对措施,最典型的就是缺乏对部分教育前线的政工干部的培训工作,比如教学素养培训、网络媒体应用培训等,对此企业却置之不理,逐渐导致结果一再恶化,造成不良结果。
基于企业政工干部群体对于“互联网+”认识、应用上的欠缺,各政工干部应正确认识、承认“互联网+”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促进意义。而就企业政工干部自身来讲,也要转变态度,自我反省,自我发展,提高自身素养、水平,紧跟时代潮流。而企业方面,对于已发现的漏洞要进行及时、科学、有效地补救,维持企业思想思想教育走在时代发展最顶端。
持续化的运转、无休止的创新可以说是任何一个信息传播媒体想要建设、发展的必经之路,而其在“互联网+”中的作用更加明显。网络媒体带来了信息更迭速度的加快,提高了人们的认识、接受能力。因此企业政工教育者需要主动、积极地了解、掌握“互联网+”深层内涵,同时也要对其内部运转规律有基础化的把握。企业政工干部要不断自我发展,了解社会动态、研究企业需求,通过实践积攒经验,从而为网络媒体的发展找到更具价值与参考意义的改善措施。
根据“互联网+”快速传播这一特性,当下我们应思考怎样借助这一优势,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媒体在大众群体吸引力的提升,实现新型网络媒体的快速推进。各种现代化计算机、移动端工具普遍化的今天,信息接受往往具有很强的爆炸性特征,广大人民群众只有充分认识到“互联网+”传达内容、设计形式所具备的前卫性、创新性优势,才能让大众更加接受与好奇。基于此,要充分研究人民群众的爱好、内心,从主流文化中找突破。借助极富吸引力的信息流通模式,把正确、积极的思想观念传播在和谐、绿色的网络环境之中,从而引导每个信息的受众群体自觉转化为信息传递最有效的宣传、代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