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布曲珍
(西藏山南市洛扎县扎日乡综合文化站,西藏 山南 851200)
在现阶段社会发展进程中,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大规模应用, 促使群众文化传播的形式及内容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而计算机网络也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平台。这种情况下区域文化馆工作人员及各级文化站工作人员虽然可以定期组织一些文化活动, 加大了对群众文化内容及文化组织方式的优化调整力度。但是随着区域群众文化意识的提升, 单一的区域文化特色发展并不能有效满足整体现代公共文化体系中群众对于文化建设的需求, 特别是由于区域的限制, 各级文化工作者并不能结合实际社会建设创设更加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化娱乐活动, 从而导致西藏整体群众文化活动组织环节群众支持力度严重不足。
在社会经济建设过程中, 群众文化建设需求与现代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目标的差距, 导致基层文化建设需求难以充分满足。根据以往群众文化建设情况来看, 文化项目、文化活动平台建设、文化贸易、对外文化交流、文化艺术人才培养、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发展等为主要的文化建设环节, 而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资金投入的缺失也阻碍了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 丰富的精神食粮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期待充分满足的主要依据。现阶段我国已开展了多项民间艺术创作生产工程,为基层群众参与到文化艺术创作中提供了充足的支持。在这个基础上, 区域文化工作馆工作人员可针对自身工作情况, 结合现阶段群众文化传播新形势,构建具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性质的现代群众文化发展模式。为了提高群众在文化活动中的参与力度, 区域文化馆工作人与可协同区委会人员开展多项主题文化活动。在坚持本地特色的基础上, 进一步诱发群众文化组织形式, 如通过微信、微博、QQ等常用互联网社交软件进行群众文化传播, 进一步拓展区域群众文化传播范围, 促使西藏自身群众文化的影响力不断加大。
十九大以来, 党对文化繁荣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的知识, 即在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的进程中, 不断提高我国本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在文化交流、文化贸易的进行的基础上, 加大群众文化传播教育力度, 促使我国文化建设具有充足的群众基础, 不断完善四梁八柱的文化领域主体框架。
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的主要方面, 而群众文化是公共文化功能的主要体现。在全球化文化环境建设的背景下,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重心是全体人民的文化认同, 通过基层人民群众主流价值观的内化融合, 可为整体文化体系的稳定建设提供保障。对于基层人民群众而言, 其享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 这就促使公共文化服务具有了惠及全民、普遍均等的性质。因此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下, 相关文化工作者应注意结合现阶段区域群众文化需求, 结合政企分开、独立运行的原则,将以往政府主管的形式转化为创建特色群众文化形式, 全面开展市场监管、社会管理、政策调节、公共服务优化等工作, 创设多层次的社会群众文化攻击机制。通过对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社会角色的定位, 可为群众文化价值的充分实现提供依据。在实际管理、创建独立运行的过程中, 相关区域文化工作人员应注意开展多元化参与形式的群众服务模式, 即在发展民间群众文艺组织的基础上, 可进一步优化群众文化交流传播机制, 为政府交流与民间交流提供了有效的交流平台。在这个基础上, 可开展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群众文化整合, 通过自发内生机制的构建, 为群众在具体的文化组织中进行自我教育发展提供合理的引导。
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正式通过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明确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保障, 并将强化区域群众思想道德及文化建设作为党的进一步工作目标。基于以上目标, 在群众文化活动组织过程中, 相关文化工作单位管理人员可根据文化事业单位工作职能进行法人治理结构的建设, 几何绩效考核机制的优化完善, 为文化馆、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科技馆等各级文化活动有效开展提供依据。群众文化活动具有一定公益性特征, 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则是群众文化开展的主要平台, 因此在社会主义公共文化体系构建过程中,应就区域文化活动开展情况进一步完善文化事业单位的治理结构。在以往文化组织活动开展过程中, 进行各项管理机构治理标准及相关监管机制的制定,充分贯彻落实群众自主参与建设的去哪里, 提高整体群众活动开展过程中群众活跃性, 为群众文化公益性能的充分发挥提供依据。而结合相关政府对群众文化事业单位具体管理权限的确定, 可就群众文化管理决策、群众文化活动组织、群众文化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协同制衡, 促使群众文化建设质量及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在党的主体领导下, 结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目标, 将群众文化建设组织架构与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进行有效融合,从而促使区域人民群众文化建设不断朝着公益性、规范性发展。
总结:综上所述, 十九大召开以来, 我国公共服务体系中将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民心工程。因此区域文化服务工作者可根据自身群众文化组织情况, 结合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标, 协同开展多元化、跨区域群众文化组织工作。而通过对群众活动组织建设机制的完善, 可为整体群众文化建设目标的进一步确定优化提供有利的依据。相关文化工作者应正确认识现代公共服务体系下坚定群众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从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落实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