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官德修养

2019-01-13 03:16:07敬平
魅力中国 2019年28期
关键词:官德诚信孔子

敬平

(重庆大足区委党校,重庆 402360)

中华传统文化是人、为官理政的根本。领导干部肩负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使命。因此要求他们为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立德先修身。官德是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孔子曾将官吏之徳比作“风”,将百姓之德比作“草”,上行下效,风吹草随。官风正,民风就淳;官德好,百姓就会起而仿效。反之,官吏失德,徇私图贿之风便会盛行起来。

一、知廉耻

孟子最先将羞耻心提高到人性标准的高度。“无羞耻之心,非人也。”

(一)知耻是人之为人的道德底线

孟子说知耻一种基本社会行为准则,是保证社会能正常运行的基本准则,是人之为人的道德底线,是构建社会道德的基础。近代维新变法运动的思想领袖康有为认为,耻辱感的教育是教化民众之根本。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违背人伦纲常的事难以容忍,一旦出现,必将遭到家庭、社会的强烈谴责,必将遭到无法容身的毁灭性打击。一些官员的腐败已受到法律的严惩,但长远地讲,通过道德培养让人们知羞耻,意义更深远。

(二)廉洁是官员应秉持的基本道德规范

官德是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廉的基本含义就是廉洁自律,洁身自好,不取不义之财,不贪不义之利。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廉、崇廉、促廉的良好传统,清正廉洁被视为“国之四维。东汉太守杨震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为由拒收一个他曾经提拔过的人送来的十两黄金;明代清官海瑞宁可十年不升官,也不向上司送一文钱,宁可放弃大好前程,也要担贪官拉下马,被老百姓尊称为“海青天”。清政廉洁的故事值得大家深思,当前在领导干部中有我们学习的榜样焦裕禄、杨善洲,也有贪官不少薄熙来、王立军、周永康等大小贪官,无ー不是既贪财又好色,金钱美女名车豪宅样样追求,红包、礼金、“辛苦费”来者不拒,且不择手段,无法无天。

二、守信义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守信义的传统,也是我国传统道德的基础和根本。

(一)信

信,主要是诚信。

中华民族向来是一个讲“诚信”的民族,自古以来有所谓“五常”、把“信”与“仁”、“义”、“礼”、“智”平列,称作做人的五种常道或常规。可见古人把“诚信”看得非常重要。

1.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孔子认为,信是人格,言而无信的人是没有什么人格可谈的,所以他要求人们能“言必信,行必果。”

2.诚信是立国之基

“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左传》

“德礼诚信,国之大纲。” --魏征

(二)义

义者,宜也。-《中庸》

义的内涵是适宜,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主要用来区分和处理公与私、付出与获取、权力和义务之间的关系。

儒家强调义,而轻视“利”。《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儒家并不否定利,对于合“义”之私利是承认的。不过,利固然不可一般排斥,但利的追求必须始终处于义的制约之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子贡向孔子请教“完人”的条件,孔子说了三条,其中第一条是“见利思义”。孔子:“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否定的是不义之利。孔子还要求人们“欲而不贪”,正确地对待利益的“得”,而对待利益的“失”,要做到没有怨悔。

重义轻利的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深远。儒家义利观注重社会公利,引导人们为国家和百姓作贡献,这是一种积极的社会本位的义利观。这种义利观造就了中华民族积极向上、追求完善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素质,也培养了一批为国家、民族的利益勇于献身的民族英雄、爱国志士,如岳飞、文天祥、于谦等,他们以自己的生命实践了成仁取义的理论,给后世留下了气壮山河的英雄伟绩。当然,在社会现实中,人们大多都趋向于利,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三、维公义

维公义,是指维护公平正义。

维公义,对领导干部而言:

(一)公心为官

有公心是指为官之人要公开、公平、公正,要远近亲疏平等对待,高低贵贱一视同仁,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地,事无不可对人言、不怕夜半鬼敲门。莫以爱恶废公心。

(二)公平办事

唐代柳宗元提出“官为民役”的命题,法国思想家卢梭有“主权在民”的思想,均强调当报民恩、为民办事。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认为,权力来源于入民,是人民授予的:权カ是“公器”,使用方向是为公:权力运行应具有公众认可的规范性,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了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正确运用权力,真心为民谋利益。领导干部的权力是神圣的,同时又具有两重性,弄得不好还会出现异化。

(三)公正待人

国家大事,唯赏与罚,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咸惧。----李世民

领导干部必须公正待人。要公开选拔干部,做到“出以公心,注重公论、维护公正、坚持公道、提高公信”,在政策、法律、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一碗水端平。

要正确评价干部。既要看到干部的长处,也要看到干部短处:既要看到干部的优点,也看到干部的不足:既要看八小时内,也要看八小时外;既要看平时,也要看关健时期。

四、济天下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孟子

救助一个,与救挤大众,哪个更有意义?结果价值性更多体现的是一个长远性的问题,一个全局性的大义。“达则兼济天下”。济天下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是报国。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社会根基,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济天下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是勤政为民。民性邦本蕴含民贵君轻的思想。孟子:“民为贵、君为轻”。

儒家的继承者们继续发展这一理论,使其更加丰富而完备。他们提出:“国以民为本,社覆亦为民而立”。因此,要求国君要以爱民为先务,不可以民为敌,“古之贤圣之君,爱民之心如爱赤子,休养生息,惟恐失所”,荀子:“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唐太宗在与大臣的对话中也阐述过民水君舟,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的道理,一再强调“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劝诚君王要顺民心。济天下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要有忧患意识。如果领导干部都能做到范伸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才有希望,人民才有小康,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就能早日实现。

猜你喜欢
官德诚信孔子
孔子的一生
孟子的官德思想及当代启示
孔子的一生
大唐宰相狄仁杰的官德
支部建设(2019年36期)2019-02-20 13:21:26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中国盐业(2018年20期)2019-01-14 01:18:44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少先队活动(2018年5期)2018-12-01 05:24:37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全面从严治党需加强官德建设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周易》中的官德修养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