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中国宗教工作

2019-01-13 03:16:07张勇
魅力中国 2019年28期
关键词:宗教界培育价值观

张勇

(合肥市新站区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安徽 合肥 230001)

2016年4月,国家宗教事务局制定印发了《国家宗教事务局关于在宗教界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意见》,对在宗教界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进行部署,值此为中国宗教发展指明新方向,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宗教概述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倡导为基本内容: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4字内容是党在新形势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面对多种思想观念的冲击,党在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战略性任务。确保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确立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马克思主义坚定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作为一项灵魂工程,有效引导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在特定历史阶段出现的文化现象。是古代人类对宇宙未知的敬畏与崇拜,将自身的渴望与追求寄托于现实世界之外的超自然神秘力量或实体,并引申出信仰认知与仪式祭拜活动,从而形成了宗教。

宗教可分为原始宗教如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国民宗教如中国的儒教、道教,以色列的犹太教;世界宗教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

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宗教对广袤宇宙的探索、对民众的道德训诫与心灵慰藉都起到积极的作用,甚至在相当长的历史时间内,宗教对政治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宗教关系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导向,与宗教信仰既存在一定联系又有本质性区别,厘清概念与形式对于在宗教界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宗教的契合点

1.思想文化角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宗教都是信仰的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宗教是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对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的认同与信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宗教都属于社会意识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对当今中国政治、社会、公民现状的理解和认知,提出的要求与规范;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是特定历史时期内,对人们价值观、道德观的规定和约束。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宗教是对不同的社会意识领域的信仰。

2.发展渊源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宗教都具备社会和历史根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政治前提、文化条件和物质基础,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对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凝练与提升。宗教同样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同时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相关联,如中国道教基于中国古代的鬼神崇拜,以黄、老道家思想为根据,承袭了战国时期的神仙方术而形成,至今仍然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

3.社会作用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宗教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毋庸置疑,是党在精神层面对国家、社会、个人的倡导,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宗教作为信仰,在人们遇到困难时,作为一种寄托,能起到一定的精神慰藉作用。同时宗教中的社会整合、控制、交往功能也是宗教中较为积极的一面,尤其宗教在道德方面的某些要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道德层面要求一致。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宗教的区别

1.有神论与无神论的本质区别。从哲学范畴来说,宗教属于神学唯心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无神论的唯物主义,这是宗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区别。宗教强调通过“祈求神祗”寻求庇护与慰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人类尤其是共产党员在改造世界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2.信仰的低级形式与高级形式的区别。作为信仰,宗教是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人们对自然界和神的依附,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设内容的共产主义信仰是社会主义社会对人自身实践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的肯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不断提升,宗教终将无法适应现代社会而被淘汰。

3.宗教中的消极因素。宗教中对道德的训诫和人们心理的慰藉是其积极的部分,但宗教存在消极和保守的部分如引导人类盲目信命、逃避现实、消极处世,甚至遇到现实问题通过“祈祷”的方式“依靠神的力量”解决,这种方式是愚昧的,会导致人们思想偏离社会主流价值观,阻碍社会发展与变革,甚至会被政治敌对势力利用引发宗教战争。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为我国建设和发展提供进步的价值导向,指明方向。

由此可见,宗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互渗透、相互牵引却又存在本质区别的两种意识形态。宗教的发展需要在我党的正确领导和指引下,才能趋利避害,健康发展。

三、如果在宗教界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宗教界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用中华文化浸润我国各宗教,支持宗教界对宗教思想、教规教义进行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阐释……”,这为我们在宗教界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对此,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在宗教界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活动、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在宗教界开展爱国主义活动,是积极引导宗教界人士树立正确的家国观、民族观,增强对祖国、民族、中国共产党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是引导宗教人士牢固树立国法观念,摆正国法与教规的位置,分清主次,自觉在法律范围内开展宗教活动,积极为法治建设建言献策。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与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重大历史事件、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形式,积极生动的传播爱国主义精神。

(二)在宗教界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活动、和谐理念教育活动。在宗教界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活动,正确、科学诠释教义,与时俱进,突出个人层面的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与宗教相对应的教义结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和谐理念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宗教人士树立要在国家和党领导下,使宗教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鼓励宗教界人士为积极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教育作用,发挥日常实践的养成作用。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进宗教建设,利用现有的宗教平台与载体将爱国、法治、德治、和谐等基本观念与教规教义相结合,深入挖掘宗教教义中仁爱、慈善、诚信、道德的思想,弘扬宗教中优秀文化与思想。同时利用宗教的各种活动载体,在日常实践活动中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法治观念,提高道德修养,追求和谐发展观念。

(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下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下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如民族英雄、道德模范、时代楷模等,通过其先进事例与模范行为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了典范。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引导宗教界人士树立榜样,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为善意之举、有益之事,真正将教义落实到言行中,与典型模范共同弘扬传统美德。

猜你喜欢
宗教界培育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咸宁市召开宗教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会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培训会
民族大家庭(2020年6期)2020-11-29 15:53:57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湖北宗教界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
民族大家庭(2016年3期)2016-03-20 14:52:26
新一代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问题探究
关于加强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思考——以济南市为例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