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历史观

2019-01-13 03:16:07章奇
魅力中国 2019年28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改革

章奇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 215000)

一、从“党内问题”衍生“党内法规”

新时代,新形势。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主要问题集中于制度的完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时代下的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前所未有,尤其党内问题极其突出。社会经济的进步,衍生出更多的生活需求与诱惑,许多党员为此而抵制不住诱惑,贪污腐败并利用职权牟取暴利,甚至部分党员干部忘却了自己身份、忘却了自己的职责,严重的脱离群众,官僚之风随处可见,全党此刻必须警醒起来,加大从严治党,而非一句口号作罢。

四十多年前,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入改革开放新纪元,自那之后中国经济、政治、社会、人文等方方面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人民对执政党期望值也自然提高,面对执政党内部的政治改革以及外部环境的经济压力,中国共产党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紧张。如今新的历史阶段,形势更加的严峻,从严治党的任务要比以往更加的艰巨。

为了牢牢把握党的建设总要求,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与执政水平,实时拒腐防变,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八项规定”,这是执政党的内在规定,有效改进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作风,加强对群众的联系。“八项规定”的出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决心,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良好党风,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所作的一次党内承诺,中国人民也将做好监督工作,一旦发现严惩不贷。

为了做好榜样工作,中央政治局首先做出表率,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践行“八项规定”,在中央高度的带动下,全党内贯彻“八项规定”如疾风般席卷,效果显著,党风得到一定的改善,人民再一次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水平,特别是违法“八项规定”的案例,实实在在的给予严惩,官僚与形式主义被强有力的制止,当然“八项规定”仅仅是从严治党的开端,后续又出台了全国性的整治“四风”政策。“四风”严重违背了党的性质与宗旨,极大的损害群众的利益,如此严重之风必须要以最严格的工具进行一次大规模、大范围的检修与扫除。而这工具正是党内部一系列的除风新举措。

除了“八项规定”“四风整治”以外,十八大之后席卷全国的“反腐风暴”则是中国共产党内部一次重要意义的反腐倡廉新阶段,腐败问题向来扎根于党内,难以去除。尤其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转型阶段腐败开始大范围的滋生,严重威胁到中国共产党的生存,如果腐败问题不加以解决,中国必定会走上亡党亡国之路,历史上朝代的变迁就是最真实最权威的案例,亡国的本质在于朝廷的腐败,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党,定然不可出现因腐败而导致人亡政息,要想除去腐败现象,必须釜底抽薪,从根本出发。对待腐败问题,不考虑官阶问题,苍蝇老虎一并打,一旦发现腐败现象,立即清除,不留残渣、不留痕迹。

重拳这下,中国共产党内部高压之势,让一批又一批“老虎”落马,这种雷厉风行之举在全党内部形成巨大的震慑力。反腐倡廉贵在坚持,中国共产党必须常抓不懈,直至腐败杜绝。

中国一系列内在规定,皆加强于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腐败的根本原因就是权力的集中,无人可监督、无人可质疑。反腐败更像是一次中国共产党根部的净化,烂了就得剪掉,不可一腐到底。之后党中央陆续出台的有关廉政党内法规不仅让全国人民看到中央反腐败的决心,还向全世界人民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先进的执政党,敢于面对质疑、敢于面对挑战、敢于纠正错误。反腐败是中国共产党一大举措,而党内问题也不仅局限于此,中国共产党将以史为鉴,永葆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制定出更加完善、更加权威的法律法规。

二、从“闭关锁国”转变“和平共赢”

中国作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大国”,从未自视清高。从古至今,中华民族都是以一种包容的态度对待全世界,即便闭关锁国,大国气质却始终如一。若从历史角度看待中国开放之变化,可视其为“稳步中凸显曲折”。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历经十余年开拓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至秦汉时期仅限于陆上“丝绸之路”拓展到海上“丝绸之路”,共同构成欧亚各国交通、贸易与文化的大通道。盛唐时期“丝绸之路”则达到高潮,世界各国友人为此齐聚世界商业之都-长安,共享盛世。

然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朝廷内部衍生大量腐败,错误的观念让中国进入到闭关锁国阶段,自此,中国经济与国力不断下滑,甚至錯過了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长期的压迫让全国人民明白,闭关锁国只会挨打,中华民族要想实现民族解放与复兴大计就必须审时度势、开放包容,积极主动去学习新知识新理念,强化自己的本领、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合理正确的处理国家之间的复杂关系。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代表团积极响毛主席自力更生的号召,先后参与到日内瓦与万隆会议之中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新中国首次在国际舞台上发表自己的立场与观点,而后中国不断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关系,此行径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支持与赞扬。

直至21世纪,中国融入世界的程度不断加深,立足于世界之林,但随之而来的国际压力也不断增加。如何正确合理的应对,成为了当下中国共产党急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加大了对中国外交的管理规划,十九大之后,新中国外交则进入了全新阶段,无论是在理念还是行动上,中国都依循主动出击、有的放矢的新节奏。如今的中国非比寻常,每一次的改革都会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中国之影响力已不仅仅局限于亚洲。

新高度造就新的理念,中国在面对国际深刻的形势变化时足够稳、足够强,新的历史起点各国之间必须建立更加完善的和平共赢的关系。国与国之间如何建立健康的合作关系关键在于两国人民的需求,只有从人民的角度出发,从根本利益出发,合理的创新发展,努力构建更新更全面的大国关系,才可造福人民,造福世界。

三、从“危机四伏”演化“改革重生”

历史乃明镜,可正仁义亦可正天下,任何一个国家若踏上富强之路,改革必为根本,而重生则为演化。清朝末年,清政府也曾认识到改革之重,并为此进行诸如洋务自强等各类运动,却依旧阻止不了清朝的覆灭,其失败的根本并非改革之行而是改革之层,清政府改革范围仅覆盖于上层精英人群中,且改革初衷在于巩固清政府之地位,虽然力度一定却收获甚小,为此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富强,仅凭“改革”上层治理水平远远不够,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应该是与革命相结合,且动员全社会人民群众。

具体上,则为“与民同心”,如何实践成为关键?大国不同小国治理,兼顾且强化实在困难,为获得“大同”,需要一政党的正确引导,而这政党必然与人民同心同德。自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经历无数次尝试,无数次的失败,终于找到属于中国国情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几十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着全国人民奋发图强,终于走上一条具备中国特色的民族复兴之路,而中国也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散发魅力。08年经济危机之前,中国于国际中话语权较弱,直至中国在面对“百年一遇”的世界金融风暴时坦然镇定,安全度过难关,并对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增长做出巨大的贡献。从此中国无论在各国际经济论坛中,还是在对全球治理与创新问题上,都始终充当着大国角色,担负起为全球谋发展谋和谐的重要职责。

今天的中国,已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贸易国,此刻的中国正朝着“两个一百年”目标大步向前,历史的实践与经验使曾经处在危机四伏的中国走上了改革重生的道路。作为大国,中国具备“天下大同”之思想,倡导和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别国树立合作共赢新理念,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照顾别国发展,实现真正的人类共同利益。中国近现代一系列新发展理念的出台与实践,使中国成为全球改革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这也将成为宝贵的人类精神文明财富。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改革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4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改革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08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