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军
(泸水市文化和旅游局,云南 泸水 673200)
文化旅游业随着目前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浪潮逐渐成为了推动经济迅猛发展的朝阳产业。我国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巨大优势就是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这也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以及转变民族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渠道就是对民族文化在当地旅游中的重要内涵进行充分的挖掘。因此,本文对于民族文化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重要性。
民族文化旅游业可以实现民族经济与民族文化的良性互动,并对多彩的民族文化进行展示和宣传以及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创造效益,是以民族文化为基础而开展的系列旅游活动。对民族文化旅游业进行大力发展是加强与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也是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帮助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方式[1]。
民族文化旅游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一项寓文化于经济的产业,使经济与文化高度融合。我国中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的主要集中地,有着千姿百态的民族文化,而当地扩大旅游收入,吸引游客观光旅游的首要因素就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由于民族宗教、民族饮食、民族服饰以及民族建筑等方面,民族文化旅游均有所涉及,这就为区域经济实现快速增长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充分发展了民族文化旅游。
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民族文化旅游业为了满足提高质量、不断扩大规模等发展的需求需要吸收大量的人力资源。而剩余劳动力相对严重,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等也是少数民族主要集中的中西部地区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可以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城市的压力,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并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而熟悉本民族文化的人才恰恰又是民族文化旅游业的特殊性所在,这就为当地居民实现脱贫致富开辟了新的渠道,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很好的就业机会。
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加入到中国旅游的行列,这就为不同国家和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创造了机会。民族文化旅游促进了我国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地先进的文化,同时为我国向外界展示优秀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平台[2]。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和便利的渠道为全球化文化的形成,也使不同国度的人们逐渐享有多元化的文化,在我国和世界之间架起一道文化桥梁。
民族文化肩负着彰显民俗特色、珍藏历史记忆、传承文化根脉的责任,因此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时应当以妥善保护为基础。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可以使民族文化形成独特的休闲旅游文化产品,带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并反过来促进民族民俗文化的保护。开发不当,则可能对民族民俗文化保护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而这恰恰是对这类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关键,不得不引起规划者和开发者的高度重视。
事实上,有些地方的开发已经使地域民族民俗文化面目全非。作为我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文化已经露出端倪,单从表面看,古老的徽派建筑在现代化建筑的侵蚀下已经退到幕后,浩繁的徽文化习俗传承也出现间断迹象,有的也仅仅限于表演性质。文化一旦失去了原来的氛围和赖以存在的原始环境,也就接近存续的临界点。这就是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极容易出现两种文化硬伤:一是没有强化游客及原居民主动和自觉保护独特地域文化的意识,更有甚者,为旅游开发而开发,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一味迎合游客的猎奇心理,使民俗过度商品化,嫁接了不符合本区域的其他文化元素,偏离本来的面貌,破坏了民俗文化的原真性,致使民族民俗传承出现文化变异,形成不伦不类的文化产品;二是民俗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征,而不加限制的旅游活动导致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之间的强大人口流和信息流,在促进民俗文化的宣传和传播的同时,却使外来文化的知名度、渗透力和影响力超越了土著文化。
近年来,随着文旅融合及相关政策文件的相继出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春天逐步到来。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要有新的突破就要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方式,树立协调化、市场化的观念,对不适宜区域经济发展的传统思维模式做出改变[3]。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解决旅游市场的市场失灵问题,有关部门则应当综合运用市场机制及政府职能,并充分借助与各种行政、法律以及经济手段来对市场进行调控。而少数民族地区为了促进本地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则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借鉴东部地区在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丰富经验,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依托国际市场于民族旅游业在我国加入 WTO 的大背景将会获得更好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由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政府应当改善当地卫生条件和环境设施,完善旅游景点的功能,支持其搞好重点旅游景点区的通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相应的加大财政性资金的投入。除此之外,当地政府还要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政策以及发挥,并动员全民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为了引导和促使当地居民积极主动地参与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当地政府还应当强化村民的旅游意识和危机意识,并告知未来的旅游规划和发展前景。
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一大特色。为了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深度开发,当地政府在开发旅游业的过程中,要对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的优势进行充分的发挥,并对二者进行完美的融合[4]。当地政府应当根据自身资源条件来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产品,并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把与东部地区的互补效应以及产品多元化都在体现特色中予以实现,并未跨地区旅游经济体系的联合促销、客源分享以及“点线”联合等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民族文化旅游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发展好民族文化旅游业是继承和发扬的良好途径,也关系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当地政府应当充分发挥民族文化旅游的优势,并以此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