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红
(偃师市中心幼儿园,河南 偃师 471900)
亲子阅读是当前幼儿阶段备受推崇的一种幼儿阅读形式,是指通过家长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年龄阶段选择适宜的书籍,在家长的陪同下和幼儿一同进行阅读活动。在亲子阅读中,家长要多与孩子进行语言和心灵的碰撞。使孩子读书、明理、践行、立德于一体,使道德素养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亲子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进行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
亲子阅读现状展示了亲子阅读中令人担忧的一面:对家长而言,大多的家长偶尔参与亲子阅读活动,但是亲子阅读的指导方法单一,缺少科学性;有些家长对阅读认识模糊,仅关注阅读识字、知识方面的短期作用,忽视阅读对孩子长远的影响;对幼儿而言,一半的孩子每天的阅读时长是低于30分钟的,这个数据低于基本的要求;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没有计划或者不能参与阅读计划的制定。虽然近几年亲子阅读、全民阅读、终生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这些数据反映出当前幼儿的亲子阅读环境依然严峻。
家长在给孩子读书时,要真心实意地去读,不要敷衍了事;要全神贯注地读,不要隔三差五;要倾注全部感情去读,不要漫不经心;要自然轻松地读。这样孩子会随着家长的朗读和描绘而产生共鸣,受到感染。
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对此,家长不必过多的去管他。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
有的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喜欢让家长重复讲同一个故事。家长为了让孩子学习不同的故事,往往不愿意重复讲述。然而心理学家认为,“重复”对年幼的孩子是很重要的,大人认为重复很没意思,但是对孩子来说,却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和体验。家长要充分尊重孩子选择故事的权利,满足孩子的心理要求,不厌其烦地给孩子讲故事。
家长应该提高说故事的技巧,声情并茂阅读比平淡的语气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同时,家长还应该学会各种方法,创新和孩子的互动方式,建议可行的方法有,讨论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猜测后面将会发生什么事、做动作、体会人物心情、提出问题等。
对孩子来说,模仿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在亲子阅读中,榜样的力量显得十分重要。如果孩子总是看到父母的读书行为,潜移默化会受到感染,因此家长自身要形成爱读书的习惯,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对课外读物的兴趣。父母带领孩子参加多样化的亲子阅读活动,比如学校组织的课外阅读活动,或者当地图书馆组织的阅读比赛,在这些亲子阅读活动中,评选出来的优胜者也为孩子提供了榜样的示范作用。如果家长或者亲子活动中的“阅读大王”能够与孩子交流阅读感受、阅读心得,将进一步激发孩子的阅读一本书的欲望。
目前,课堂教学是我国教育的主要形式,然而,课堂教学受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的限制,对语言教学而言,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幼儿知识文化需要,为了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提升幼儿的语言素养,促进幼儿课堂知识辐射课外读物是很好的举措。教师可以在进行教材文本教学的同时,引导幼儿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读物进行拓展阅读,以此来丰富完善幼儿的知识体系,提升亲子阅读的质量。
阅读习惯和阅读素养这两者之间成正比关系,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素养,要让幼儿明白阅读习惯对阅读素养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幼儿心智发育不成熟,对“阅读习惯是什么、阅读习惯有什么价值”等这些问题并不能完全理解,这需要教师、家长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促成幼儿对阅读习惯意识的建构。
阅读是一种较复杂的智力活动,幼儿在阅读过程中,需要运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概括等思维活动,这对于发展智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合理的阅读方法,需要在阅读实践中,经过不断地积累、总结,逐步形成。在亲子阅读中,父母作为孩子阅读的指导者,需要结合阅读内容和孩子阅读过程的表现,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以便提高阅读效率,让孩子尽快掌握阅读方法。
从评价目的上来看,导向性评价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重视评价对个体的发展作用,导向性评价体现里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从评价主体来看,导向性评价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仅是专门的教育者进行评价,幼儿、家长、管理者、专家等共同参与,多渠道反馈信息,促进幼儿发展;从评价方法来看,导向性评价倡导评价方式多样化,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丰富评价方法;从评价内容来看,导向性评价要有幼儿本位意识,重在点拨引导,给幼儿充分的活动、思考时间。
总之,家长要进行有效的亲子阅读,要对亲子阅读形成正确的认识,和孩子一起享受亲子阅读,选择适当的亲子读物,注意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通过开展有效的亲子阅读,父母不仅能和孩子一起学习和成长,共享读书的乐趣,还能让孩子爱上阅读,主动阅读,培养孩子正确的三观,为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