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视域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探析

2019-01-13 03:16:07汪庆陈义亭
魅力中国 2019年28期
关键词:党组织师生党员

汪庆 陈义亭

(武昌理工学院,湖北 武汉 430223)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而要完成这项任务,必须加强党的建设,以基层党建带动学校事业发展。

一、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义

(一)新时期党建工作的要求。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合理定位,充分发挥服务和育人功能,提高党员和广大师生的服务奉献意识和工作热情,转变工作理念,搭建服务载体和平台,以“六有”目标为标准开展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党组织建设以围绕服务成才、服务发展、服务社会三个重点领域,强化服务功能,拓展服务载体,提高服务能力。1高校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程度直接影响党在师生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二)高校内涵发展的要求。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而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2可以说,衡量高校党建工作水平高低,人才培养质量是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与立德树人这个核心任务紧密结合,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服务高校科学发展、服务社会人才需求,对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办国际一流学科,实现民族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及不足

(一)重管理轻服务。当前,我国高校的各项工作均在党委统筹开展,而部分高校党组织更多的注重对各部门的日常工作,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过度强调责任意识和任务落实状况,忽视了党组织的服务功能。部分高校党组织一味强调党员的义务,而忽视了党员的权利;一味强调增强党员的奉献意识,而忽视了鲜于深入群众,为党员和广大师生解决实际困难;一味强调要强化政治理论学习,而忽视了理论联系实际,缺乏对学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引领和指导;过于强调管理工作的效果,而忽视了服务的本质和价值。

服务工作缺乏长效机制。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党组织的高度重视、精心规划和全方位的设计,服务内容要涉及到教育教学、专业发展、科学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等高校事业科学发展的各个环节。据了解,而大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机制并不健全、服务功能发挥不理想、服务工作缺乏系统性,有的高校党组织对党员师生情况不够深入,未建立群众利益诉求载体平台,党员和师生反映问题渠道不畅,广大师生的困难和需求不能及时解决,基层党组织处理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不足、方法单一严重影响了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三)党务工作者履职不够。高校基层党支部书记多为兼职,他们往往是学校行政部门领导、教研室负责人或辅导员,是高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的一线人员,平时业务工作繁忙,一旦党务工作和业务工作发生冲突,重心往往偏向行政事务,“党务”一向服从“业务”,即使上级党组织高度重视,进行周密的布置,但由于工作的实际情况,往往很难落实或落实不到位,不能把党务工作很好地贯穿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具体工作中。3

即使上级党组织高度重视,进行周密的布置,但由于行政和教学工作实际,往往很难落实或落实不到位,不能把党的建设工作很好地贯穿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具体工作中,导致党务工作缺位,有时甚至会出现为了完成党建任务清单而开展活动,导致党的活动质量不高。

(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泛化。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作用就是以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为最优先,以思想政治性强的活动为主要工作。对于大部分高校师生来说,纯讲座类的党组织活动的流程较为千篇一律,虽然师生普遍希望通过党组织活动来使自身政治修养获得提高,然而对于活动本身的接纳程度仍然参差不齐。从高校院系党组织的方面来说,党务工作一旦流程化,其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如果不能在普通党务工作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引入创造性思维,使党组织活动多样化、活跃化,也就难以从根本上引起师生的兴趣。

(五)党务和行政工作脱节。大部分高校把工作重心放在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业绩指标上,忽视了高校党委对办学思想和办学方向的引领和把握;忽视了高校的核心任务—人才培养;忽视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学校事业发展过程中应有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与教师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指标依然是学历和职称的提升、专业教学水平、论文的学术水平以及科研课题的学术价值,而党建工作的成果和业绩与教师级别的晋升没有任何联系,这也正是基层党务工作者缺乏积极性和动力的内在原因。

三、高校基层党组织优化路径

二级学院(系)的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学校各项事业的推动者和践行者,通过夯实高校院(系)党组织基础,健全体制机制,推动基层党支部转型,充分有效地发挥高校院(系)党组织作用。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导作用。以党组织建设为工作重心,以党组织成员培养为主要抓手。基层党组织的有序运行直接关系到全校各项基础工作的推进,关系到整体工作承上启下的串联,党组织干部扮演者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党的干部首当其冲,是高校工作的前沿。通过不断强化高校院系党组织成员的工作能力,达到科学决策和领导等方面的工作能力的提升,通过持续的廉政建设等工作,促使党组织成员更具大局观、集体观。

(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是新时期党的建设总体要求中的关键一环。要通过健全基层单位党组织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党政协同推进、职责功能明晰、民主集中制决策的工作机制,集中组织智慧;通过优化决策机制,提高决策水平,强化决议的执行和跟踪反馈。另外,当前校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学术与行政的二重组织属性的特殊原因,造成学术共同体未能形成协同效应,因此要通过构建以学术权力与共同治理为价值导向的学术管理工作机制,实现专家治校,协调处理好学术和行政两者之间的关系,促进党政联席会议决策与学术委员会同向同行,形成学术力量与行政力量同心圆的治理格局。

(三)严格考核机制。高校党委不仅要重视基层党建工作,还要围绕学校的改革发展的规划对应制定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标准和党建工作量化考核细则,对各支部定期开展考核,定期公示和反馈,倒逼基层单位规定动作不走样,严格组织纪律,规范组织行为。各党支部要结合考核过程中反馈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制订整改清单,明确整改的责任人、整改时限和具体举措,确保党支部工作规范有序质量高。

(四)探索“党建+”品牌工作模式。高校的四大职能中,人才培养是根本任务,学生和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是办好高校的关键要素。因此,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应当充分遵循这一重心,千方百计服务好教师及学生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要重视青年教师的个人成长,要关注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党组织要做好调研摸底工作,结合各专业、学院师生的实际,找准突破口,聚焦师生成长,培育师生典型,形成党建品牌工作项目。

(五)营造良好氛围。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党性认识更加牢固和深刻,要善于培养师生党员的群体文化,在贴近党员生活、学习和工作实际的基础上,“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按照不同党员群体的特色开展主题特色鲜明的教育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党员积极性,形成以科研创新为主题的团队文化氛围,打造特色鲜明的思想教育模式。

新时代新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能动作用,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实效,不仅仅是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更是高校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握新形势、探寻育人新规律的内在要求,是时代和党赋予基层党组织的使命和职责。

猜你喜欢
党组织师生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岭南音乐(2022年4期)2022-09-15 14:03:12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0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清华党组织公开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6:42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麻辣师生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中国火炬(2014年8期)2014-07-24 14: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