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名
(广西百色市凌云县沙里瑶族乡初级中学,广西 百色 533104)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系统性及关联性的专业学科,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着较好的积极影响作用。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也是我国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初中数学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方法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首先,教育者應该有效利用数学问题的趣味性。数学问题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以提升内在动力。趣味性作为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基本动力,是学生对数学的基本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在激发内在情感的前提下,培养学生自发思维和解答问题的意愿。其次,教育者需要善于利用数学问题的开放性,促进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由于数学的特殊性,其章节之间的关系密切,同一种问题通常会有多种解题方法和答案。例如初二几何体: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求顶角。这一题的答案就有两种情况,三角形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所以答案也相应的有两种:顶角30°或150°。因此,教育者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多利用数学问题开放性的特点,将知识点融合,设置多种开放性数学问题让学生思考解法。这样不仅能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探寻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可以说,数学问题的开放性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重要载体。最后,教育者必须把握数学问题的探究性,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打下基础。探究能力是学习任何学科都必不可少的一种学习能力,而数学学科的概括性、紧密性等特点,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过程中意义重大。适当引导学生自发进行探究活动,运用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钻研与反思,进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一些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潜能。
问题意识的产生需要适宜的气候和土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唤醒在学生头脑中沉睡的问题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和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关系。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不懂就问,敢于对老师提问,对同学提问,对教材提问。数学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这样无法从根本上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而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作为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创设各种主动发现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数学活动中积极体验数学,发现数学问题。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就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想、去猜测、去探索,并动手操作。让教室成为学生探索问题的空间。在几何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亲自实验,通过量一量、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来探索几何命题。在解题的思维过程中,也要让学生探索实验,要让学生参与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改教师讲思路为师生共同探索思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尝试探究。对错误思路不轻易否定,要在讨论论证中排除,讨论中肯定,并从中选优,让学生在参与探索过程中,体会方法,尝试创新。
评价系统是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催化剂,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期间,应落实评价策略构建工作。首先,在评价目的确定时,应保证其与创新思维培养的紧密联系,且具备一定的导向性,激励性作用。同时,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学习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性,设定不同的评价目标,就此更好地激发学生创造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知识学习环境下。其次,在评价内容确定过程中,为了满足初中生创新思维培养要求,应将评价内容分为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两个部分。其中,智力因素包括知识掌握程度、数学技能水平、数学解题能力等等。
总之,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除了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助协助关系,充分保障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在这一过程中达到促使双方有所进步有所创新的效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助意识和协作能力,进而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