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
(贵州省罗甸县第四小学,贵州 黔南 550100)
新课程改革下更强调了人才培养的创新性,要求学生更强调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需要教师加强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设定目标、学会自我认知、学会主动探索,培养创新精神及综合素质[1]。在农村小学中,不少留守儿童在学习自制力方面较差,容易受到手机、电视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学习精力分散。加上缺乏父母的严格约束,容易出现数学成绩停滞不前、无法在短时间内消化新知识的情况。对于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字教育理念下必须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其懒散的学习状态,通过更具先进性、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与思想拓展数学知识面,帮助小学生提升数学学习兴趣。本文从农村留守儿童小学数学学习着手,分析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策略。
学习兴趣不足是制约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加大精力投入的主要因素。由于数学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考验程度相较于语文之类的学科而言更强,因此小学生在畏难情绪影响下容易对数学产生胆怯、畏惧甚至抵触心理。教师应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环节以及趣味性的课堂导入,让学生更愿意对新知识点展开探索。可通过创设疑惑、插入故事、构建情境等方式将学生引入到新知识点的教学环境之中,帮助学生逐渐对知识点层层摸索。例如在学习小学概率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准备一个不透明的纸箱,再准备十颗黄球和十颗红球。将纸箱挖一个小洞并放入所有球,让学生闭着眼睛摸出八个球。可选取几名学生依次摸球,最终看看每位学生手上红球与黄球的数量是否相差不大,再统计所有学生摸出的红球与黄球总和,看看二者间的数量是否同样相差不大,继而引出概率这一概念。以简单游戏的方式展开数学教学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本节课程的所学重点并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习的趣味性。
在教学模式的构建方面,教师应根据新课改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思维,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基本模式的构建。
帮助学生设定阶段性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基础确定适合的目标,类似于层次化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了解自身阶段性学习重点以及数学薄弱之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让其明确自己的学习重点。在阶段性教学中,教师需根据学生创设的目标有针对性的展开指导。例如一些学生希望提升应用题解题能力,而一些学生希望提升计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针对性展开指导与引导,以学生需求为主展开教学。
新课改要求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应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展开思考,让学生提出质疑,鼓励学生说出疑惑或提出不同的观点,让解题思路多元化。教师在课堂预设与课堂生成时,可考虑设置认知冲突,帮助学生逐渐培养问题意识,促使其主动观察主动思考。最后由教师来对问题展开总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或分小组探究,对已学知识展开升华。
学习创新的过程也就是进一步深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创造性思维以及探索精神,让学生在求知欲的驱使下更愿意对数学难题展开探索,思考不同的解题思路。教师应营造自主探究氛围,对学生提出的创新方向予以鼓励与引导,激发其学习兴趣。
学习评价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确自身在阶段性时间内的学习成果,并为教师提供下一阶段教学速度、深度上的调整依据。教师可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模式,看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努力,而非单凭分数定成败。
知识内化的过程是让学生学会主动建构、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让其已学知识点在脑海中形成知识脉络。教师的引导应以新教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为主,通过迁移重组的方式让学生对新知识点深化理解,帮助认知结构内化。
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阶段,尤其是数学课堂中可明显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初级阶段,在此阶段数学的抽象性容易造成其学习兴趣逐渐丧失,而生活化教学可帮助小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活中的实际场景相联系,帮助其逐渐产生熟悉感。例如在学习“测量”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让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在长度上存在相似性。借助生活中的小物品让学生首先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例如学生可想到教室中桌子的宽度、自己手臂的长度、报纸的宽度、小麦的高度等。令学生在通过实际测量了解这些物品在长度上的差距,再进一步涉及到米、分米、厘米、毫米这些数学概念时,让学生思考教室的长度适合选择什么数学单位、铅笔盒的长度适合什么单位、手指头的宽度适合什么数学单位。
在农村小学中展开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必须考虑到部分留守儿童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弱势,结合新课改要求,强调其学习能力、学习思维习惯的培养。教师在教学阶段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多元化教学模式与丰富课堂内容提升学习趣味性,在兴趣的驱使下令学生加强学习主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