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梨梨
(哈尔滨市友协第三小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0)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使其具备综合素质,特别是针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不仅是针地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充分的尊重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小学生对数学刚接触,通过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课程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
小学生刚接触数学学习,在这种起步阶段重视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符号和概念,使其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能够灵活的运用各种符号和概念,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通过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这样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小学生针对教师讲解的数学问题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能够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好的转变学习态度和思维模式。而且通过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还能够帮助小学生了解数学题所体现的数学思想,使小学生能够从一道数学题中提炼出更多处理问题的思路,进一步拓宽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增强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且通过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还能够进一步端正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在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通过向学生传授基础的数学知识,使小学生能够掌握具体的数学概述和学习内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在小学数学中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不仅充分的体现出小学数学的课程价值,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的调动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氛围,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学的本质,使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更好的空间感,为其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其更重视学生科学态度和情感体验,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数学发展历史,从中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体验到数学发展过程中所涌现出来的伟大思想和科学精神,并给予其深刻的启迪。同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规律发展过程及解决数学问题的真实历史过程等更好的向学生进行展示,帮助学生更好的体验到数学发展过程中的科学态度和精神。而且在枯燥的教学中融入一些数学家和数学故事,带领学生领略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解题过程中的科学研究,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适宜进行自主探究的原始的、未知的、生活的和现实的问题情境,设置待解决的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提供充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独立自主尝试用各种方法开展研究活动,从而拓宽视野,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体验数学探究乐趣和精神,培养探究能力并养成良好数学素养。例如,教学“认识圆”后,教师提出:车轮是什么形状的?车轮为什么都做成圆形的?车轴应该装在哪里?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和方法查阅资料,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研究探讨,列举验证等,了解车轮构造原理,从而有效巩固“圆”、“圆心”、“直径”、“半径”等有关圆的概念知识。只有把学生置于真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自主探究,才能获得更有价值的知识方法,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自觉意识和关键能力,才能体会到数学的乐趣,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所以课堂教学中应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例如,“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一节教学,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许多问题有的只需要得到大致的结果,有的很难算出准确的数据,这就需要用估算的方法来帮我们解决问题。因此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掌握一些简单的估算方法,对于学生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的问题,以及培养他们的数感及数学应用意识都有着积极意义。例如,估算到超市买东西大概需要带多少钱?估算一个房间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需要教师平时课堂教学中坚持不懈的潜移默化,这样学生才能将估算内化,学生的估算能力也才能真正的提高。又如:“欣赏与设计”这一课,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对称图案的美,并体验到复杂美丽的图案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在欣赏了各种漂亮图案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设计,学生创造出的图形丰富多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在小学数学中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针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创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一步夯实小学生数学基础,使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数据更为敏感,并构建起数据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全面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