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生才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风华镇风华中心学校,贵州 遵义 563300)
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推进,我国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也开始不断提升,同时国家也开始逐年加大在教育事业上面的投入力度,力求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而小学的数学教学则是教育事业当中的重要一环,其能够给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同时养成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综合素养,促使学生更好的完成在以后学习道路上的各种学习任务。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阶段,空间观念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小学生若是能够在日常的教学阶段形成空间观念,便能够逐渐养成一种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以全新的角度审视自身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将会伴随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甚至能够对于学生的整个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1]。在学习生活当中,通过不同的角度来观察问题,能够使学生获得全新的感悟,即使面对同一处知识点,也能够使学生拥有全新的理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全面提升,进而优化学生在学习阶段的综合素质,基于此,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已经成为教学工作当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工作开始之前,首先要做的一项工作便是设定教学目标,只有做好教学目标的设定才能够更加优质的完成“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针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的阶段,教师要注意到教学目标的设定不能够太过遥远,同时也不能够太过容易,以上两种目标设定方式都会使目标的设定失去本来的意义。教师可以将一个长远的教学目标分解为短期的目标,例如:每天、每周、每个月、每学期的教学目标等。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开展教学目标的设定:
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让小学生逐渐认识一到两种类型的物体;每周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并且认识多种物体;每个月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能够基本掌握“观察物体”课堂当中的内容;每学期的目标: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本学期的知识,同时形成一种空间观念,并且能够做到融会贯通。之后,教师还应当基于学生的学习与理解情况制定一定的考核,随后便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来制定下一个学期的学习目标,从而在目标的不断实现当中提升小学生在学习阶段的综合质量。
针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来说,教师需要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容来进行“观察物体”的教学,并且,在教学工作的开展期间还需要全面注意到师生之间的互动,在师生之间互动的阶段逐渐的向小学生渗透数学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在教学的阶段使学生慢慢的养成在数学方面的核心素养,进而使小学生日积月累的学习期间形成空间观念[2]。同时,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也可以使教师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并且激发小学生在学习阶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全面的提升学生在学习阶段的质量与效率。在进行数学教学的阶段,教师还需要对于课堂教学时间进行掌控,从而使课堂时间利用率能够达到更优。下面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课为例,针对于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做出详细探讨。
首先教师应当给班级当中的学生进行分组,3-4个小组最为适宜,同时在每个小组当中选出一名小组长。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便应当令小组长带领着组员进行课堂知识的预习,同时在每个小组当中还要记录下在预习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在课堂当中进行学生之间的互相分享。
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便可以基于学生的理解情况来开展课堂的教学,在教学的阶段,教师还需要注意到在教学阶段的语言表达方式,在一般情况下,幽默的表达方式会比古板的表达方式所起到的教学效果要好很多。随后教师在教学阶段还需要注意到每个小学生在课堂当中的反应,从而发现学生是否处在认真听讲的状态。每讲解完一些知识点之后,教师还需要具有针对性的对于学生提出问题,例如:
“你学习到了哪些关于观察物体方面的知识,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在你所处的位置上面能够观察到几个面?你有什么体会?”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从正面、左边、下面所观察到的物体都是什么样子的?你能够把他们画出来吗?”
通过以上提问题的方式,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充分的活跃起来,同时也能够使学生逐渐养成在数学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而使学生更好的完成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同时,小学生通过对于教师问题的思索,能够加深其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从而使学生更加优质的完成小学数学的学习,进而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形成空间观念。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阶段,教师要对于自身的教学方式做出全面的思考,从而使自身的教学方式更加适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且在教师的引领之下逐渐形成一种在数学方面的综合素养,进而全面的完成对于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