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艳菊
(云南省楚雄州牟定县茅阳第一小学,云南 牟定 675500)
“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必要手段,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练习的有效设计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优举措;也是高效课堂背景下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有效、高效的练习,才能达到理想的练习效果,真正做到“减负提质”,构建自主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然而,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发现,目前小学数学练习的设计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首先,多数教师的做法是“精讲多练、以练代讲”,练习题的安排常常是机械重复的。有些教师认为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熟能生巧的过程,继而布置大量的练习。这样做不但剥夺了学生的休息时间而且与教师自己理想的效果背离。其次,作业设计形式单一,过份注重书面。很多老师设计的作业就是把配套的同步练习与作业本完成好,而同步练与作业本有许多地方是重复的,还有的练习册上的题超出教学目标,学生疲于应付,毫无兴趣可言。再者,很多教师对数学练习存在着比较片面的认识,过于强调练习与教材的一致性,课堂练习题大多是一些条件明确,思路单一,结论明确的封闭性习题,这样的练习使学生缺少个性化的思考,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新课程理念强调“小学数学课程必须突出体现基础性”,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则是基础性的主要内容,它集中表现为:通过学习概念、性质、法则、数量关系和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培养学生基本运算技能、思维技能、推理技能、操作技能等。这些必须让学生学好、用好。数学基本技能的形成,是有一个阶段性的,不同的学习个体之间技能形成也并不是同步的,适量的“基本训练”很有必要,特别是对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现在的练习设计,不管是教科书还是配套练习,更多的追求题目的形式新颖、学生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恰恰忽视了学生对数学技能本身的训练,又如何谈灵活运用呢?导致新课程下学生“提前两极分化”,与新课程标准的“面对全体”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在新课程教材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新授课受系统论的指导,学生接受的信息多,探究与交流的时空扩大了,相对技能训练的时空就缩小了。这时,我们更有必要补充基础性的练习,促进基本技能的形成。
有的放矢地设计练习,是提高练习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现在练习题的来源途径非常广泛,书后有,辅导资料上有,远程教育资源上有,还可以自行设计。面对纷繁多样的题海,该如何去“捞金”呢?再加上数学课堂中的练习时间最多也不过20来分钟,哪儿能处理那么多的习题呢?我认为,只有一条原则,那就是精选,针对本节课的关键点优化设计,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位学生在学习上都有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们所有的练习设计都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特点,在练习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做一些机动,使练习具有层次性,可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设计多梯级、多层次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各取所需,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与难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和快慰,可以增进学生的自信心和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题型出发,避免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如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唱儿歌、模拟表演、各类小竞赛等。这种游戏性、趣味性、竞赛性的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练习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
设计综合性习题,就是把几个单项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目的是帮助学生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便于学生对照比较,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不仅仅指的是让学生对学科内各知识点之间的综合运用,还包括用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知识综合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数学的价值。这种综合性练习的内容能涉及多门学科,包含多种知识,以利于学科之间的整合。
正如肖川博士所言:“作业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们的礼物,它是孩子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和表现个人天赋提供机会,使教学的影响延续到全部的生活之中。” 我们数学教师应该合理而科学地设计数学练习,充分发挥练习的职能,既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以“小练习”成就“大数学”,真正构建起自主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